兩大家族在不斷的自證清白。


    事情就變的簡單的多了。


    狄仁傑在發現事情和那些異族人有關係的時候,一張大網就悄無聲息的罩在長安之上。


    長孫家和崔家忙著幫衙門找人。


    狄仁傑要的就是一網打盡。


    不一網打盡,鬼知道下一次著火的是不是東市。


    又會不會是別的地方著火。


    總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


    這些宵小之徒就算殺不絕,也要殺得他們沒有實力再興風作浪。


    長安一百零八坊。


    每一個坊的布局在衙門都有清晰的平麵圖。


    圖雖然不能精確到坊裏的每一個家。


    但地標建築卻是很清晰。


    每查出一個人,狄仁傑就在上麵畫一個圈。


    如今的萬年縣衙門安靜極了。


    狄仁傑坐在衙門裏,萬年縣的衙役忙得團團轉。


    隨著消息送來,地圖上的圈越來越多。


    堆在案桌上的戶籍也越來越多。


    狄仁傑隨意的抽了幾本。


    隨意的瞅了一眼,然後就明白了這些人為什麽有戶籍。


    為什麽能以大唐人的身份活著了。


    先說高句麗人。


    他們是在隋煬帝三征的時候作為探子來到的中原。


    隋朝亂了以後一部分人迴去了。


    一部分人繼續呆在中原。


    大唐立國以後他們就來到了長安。


    趁著朝廷清查天下人口的這個空子,他們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唐百姓。


    這群人大部分已經死了,活著的也都老了。


    等到貞觀十八年,大唐決定討伐高句麗的時候又一批高句麗探子來到了大唐。


    新探子找到了老探子。


    老探子就幫著他們在大唐獲取身份。


    倭奴人的手段也差不多,但他們走的路和高句麗截然相反。


    當然他們的留下也和隋煬帝有很大的關係。


    倭奴的聖德太子是一位有魄力的人。


    想改革,也想倭奴成為高句麗那樣的國家。


    於是他們在隋煬帝當皇帝的時候派出了遣隋使。


    這位聖德太子有魄力,但腦子不好。


    他給隋煬帝的國書上寫“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倒反天罡,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日出處天子”。


    隋朝皇帝為“日沒處天子”。


    隋煬帝可沒受過這麽大的氣。


    天子一怒.......


    他是君王,自然會有人替他消氣。


    自這件事以後倭奴就再也沒有使團來中原了。


    但中原的文化實在讓他們向往。


    於是他們就以“民間交流”的方式來到中原。


    留學僧。


    然後又通過隋末動蕩,改朝換代的混亂時期獲取身份。


    自此改頭換麵,在大唐以大唐人的身份活著。


    如今,倭奴三分之二的國土都被薛之劫慢慢的蠶食著。


    新羅人勳貴跟著薛之劫在玩換國計劃。


    再不有所動作,倭奴就亡國了。


    “府兵、官員、商人、僧人,已經快三代人了。


    這些人幾乎隱藏在大唐的任何一個角落裏。


    真是不查不知道啊。”


    狄仁傑喃喃自語,他現在愁的都要掉頭發了。


    這一刀要怎麽切?


    切不到位,他們今後就會隱藏的更加隱蔽,更加的防不勝防。


    全切了,這長安得死多少人。


    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參與到這件事裏。


    “縣尉,這件事很難?”


    狄仁傑點了點頭:“查出來不難,但要做起來很難。”


    衙役撓著頭輕笑道:


    “你說這些人也真是的。


    什麽高句麗,什麽百濟,什麽倭奴。


    就跟突厥人一樣,都要亡國了。


    還折騰這些做什麽?”


    狄仁傑聞言笑道:


    “破船還有三千釘呢,我們做的事情為國盡忠。


    其實把話攤開來講這些人也都是在為他們的國盡忠!”


    衙役點了點頭,繼續道:


    “縣尉,兩家傳來的消息越來越少,估摸著也查的差不多了,咱們現在?”


    狄仁傑深吸一口,站起身道:


    “涉及佛門之事,有些甚至是高僧。


    這件事還是要找一下玄奘大師的。


    要依禮問一下是他佛門自己清理門戶,還是咱們衙門代勞!”


    “喏!”


    有了決定,狄仁傑起身就去了後堂。


    後堂裏,徐王李元嘉正在和長孫渙還有崔家的郎君在喝茶。


    除了李元嘉能喝出茶水的滋味。


    其餘兩人都有些心神不寧。


    李承乾的手段就如他的字一樣很高明。


    如果他安排其他官員來負責,這件事絕對不會這麽快有結果。


    怕是把長孫家和崔家聚在一起都難。


    李承乾直接安排李元嘉來負責。


    這樣就少了很多無效交流的環節。


    也沒有了那麽多的彎彎繞繞。


    換作任何一個官員,他要做的第一件事要麽去拜見一下長孫家,或者是崔家。


    說一大堆屁話,臨走前才敢試探性的說出此行的目的。


    換作李元嘉就不一樣了。


    在李元嘉麵前任何人都不敢打馬虎眼。


    在皇族和宗人寺那邊李元嘉的身份夠高,和太上皇一個輩分。


    在官員中李元嘉的聲望也很高。


    李元嘉要做什麽事不用繞,可以直接安排。


    最後的結果他隻需和皇帝交代就行了。


    門開了,狄仁傑走了進來,認認真真地行叉手禮後道:


    “晚輩狄仁傑拜見先生!”


    而後狄仁傑才抱拳道:“見過長孫師兄,見過崔世兄!”


    李元嘉望著行禮的狄仁傑笑道:


    “胖胖,查清楚了,要準備動手了是麽?”


    (在《舊唐書》對狄仁傑有過一段描寫,大意是:“狄身材豐滿,麵目清俊,善談笑,衣服不拘小節,風度儒雅。”)


    狄仁傑聞言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他本來就不胖。


    但自從先生管他叫做狄胖胖之後。


    書院所有的同輩之人都會管他叫做狄胖胖。


    現在迴家,連一直喊他乳名的父親和母親都改口了。


    如今連族裏人也都改口了。


    也都喚作他胖胖。


    他們執著的認為,先生管狄仁傑叫做胖胖,是先生對他最好的祝福。


    胖代表著家庭的富貴,胖代表著身體好。


    這不是美好祝福是什麽?


    狄仁傑覺得不是這樣的。


    他覺得顏先生打量自己的眼神有點嚇人。


    嚇得他總以為是作業有了問題。


    作業有墨團?


    或是有錯別字?


    “迴先生,弟子準備先查出放火之人,最後再慢慢的逐一清理,準備在接下來的數月時間裏就隻做這一件事。”


    “為什麽?”


    狄仁傑笑道:“學生準備裝傻,裝作不知道。


    防止他們狗急跳牆,魚死網破,防止更大的事端發生!”


    李元嘉打了個大大的哈欠,站起身道:


    “很好,不莽撞,有想法,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好了,我迴宮了,你這邊調查清楚後寫折子給皇帝,他還是很在意這件事的!”


    狄仁傑彎腰拱手道:“學生記住了!”


    李元嘉看了尉霖一眼,淡淡道:


    “尉霖,你跟著狄縣尉,保護好他的安全,不用管我,我進宮去看小十一去!”


    “喏!”


    長孫渙和崔家郎君一直把李元嘉送到衙門的大門口。


    自始至終李元嘉就沒有和這兩人有太多的交流。


    廢話都沒有。


    “你我這麽惹人嫌?”


    崔格林笑著搖搖頭:“非也,依我看徐王這是謹慎。


    你沒看吳王和魏王不也如此麽,真要惹人嫌的是你!”


    長孫渙冷哼一聲:


    “放你崔格林的屁,文德皇後是我姑母,我們是一家人。


    若不是你在這裏,哪有這麽一攤子事情。


    徐王不說話那是害怕你們“士族之冠”的崔家。


    害怕你們連皇子都看不上的崔家。


    女兒比公主還尊貴的崔家。”


    崔格林望著長孫渙,反唇相譏道:


    “外戚!”


    一句外戚直接讓長孫渙的臉都綠了,衝著崔格林咬牙切齒道:


    “傻逼!”


    “你傻逼!”


    “你才傻逼……”


    ………


    夜色中,兩位大族的郎君牽著馬互相紮著彼此的心。


    身後的仆役護衛全都低著頭。


    這場麵說出去誰肯信。


    但這兩人罵歸罵卻都很有分寸。


    隻罵彼此,從未涉及彼此的家人長輩。


    到底是“士族之冠”崔家厲害一些。


    長孫渙根本就說不過他。


    不光是學問上的差距,主要還是家族傳承上讓長孫渙沒有過硬的底氣。


    長孫渙惱怒的舉起了手。


    崔格林笑道:


    “怎麽?說不過就準備動手了?


    來來,扇我,看你長孫渙敢不敢扇我,來來,動手,動手!”


    長孫渙恨恨的放下手。


    崔格林笑道:“惱羞成怒爾!”


    長孫渙咬著牙道:


    “我不是不敢扇你,我怕我扇的時候你舔我的手,算了,我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喜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的薇並收藏喜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