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摘於某素材網站,特此感謝,之後還有自己對文中的墨色佛珠的一些泄露…


    【佛教傳說】關於佛珠的數目及意義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而各種佛珠特定的數目皆有不同。數目不盡相同的緣由是因為各本佛經的記載有異而成。


    茲列表如下:


    顆數


    出處


    1080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108


    《木木患子經》


    《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陀羅尼集經》


    《文殊儀軌經》


    54


    《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陀羅尼集經》


    《文殊儀軌經》


    42


    《陀羅尼集經》


    27


    《文殊儀軌經》


    21


    《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文殊儀軌經》


    18


    《陀羅尼集經》


    14


    《文殊儀軌經》


    《校量數珠功德經》


    ===================


    從上麵所列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麵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後: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雲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刹那而為三世也。……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


    (1)地獄界


    (2)餓鬼界


    (3)畜生界


    (4)修羅界


    (5)人間界


    (6)天上界


    (7)聲聞界


    (8)緣覺界


    (9)菩薩界


    (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2)念心


    (3)精進心(4)慧心


    (5)定心(6)不退心


    (7)護法心(8)迴向心


    (9)戒心(10)願心


    十住:


    (l)初發心住,(2)治地住,


    (3)修行住,(4)生貴住,


    (5)具足方便住,(6)正心住,


    (7)不退住,(8)童真住,


    (9)王子住,(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2)饒益行,


    (3)無恙恨行,(4)無盡行,


    (5)離癡亂行,(6)善現行,


    (7)無著行,(8)尊重行,


    (9)善法行,(10)真實行。


    十迴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2)不壞迴向,(3)等一切佛迴向,


    (4)至一切處迴向,(5)無盡功德藏迴向,


    (6)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8)如相迴向,(9)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10)法界無量迴向。


    十地:


    (l)歡喜地,(2)離垢地,


    (3)發光地,(4)焰慧地,


    (5)難勝地,(6)現前地,


    (7)遠行地,(8)不動地,


    (9)善慧地,(10)法雲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現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


    (l)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見上文,茲不贅述。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了解,請參閱(姚秦)鳩摩羅什澤《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係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指:(1)隨信行者,(2)隨法行者,(3)信解者,(4)見至者,(5)身證者,(6)家家者,(7)一間者,(8)預流向者,(9)預流果者,(l0)一來向者,(l1)一來果者,(12)不還向者,(l3)不還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無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無學指:(l)退法,(2)思法,(3)護法,(4)安住法,(5)堪達法,(6)不動法,(7)不退法,(8)慧解脫,(9)俱解脫。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


    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九)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


    2)使眾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4)使眾生入於羅刹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


    5)使眾生六根消複,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係縛,是為無畏。


    8)使眾生行於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9)使性多銀y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


    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


    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為無畏。


    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


    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恆河沙數無異。


    -------------------------------------------------


    下麵是自己對文中佛珠的一些介紹,其佛珠的原型大致就是根據上述文中一句所來,摒棄六塵六根六識等,不過本文中的佛珠的意義不同於常,如果說有關聯的,那便是“十八界”會保留,這不能透露太多就沒意思了,請看我慢慢給大家書寫本文吧,本文現在的內容隻能算是冰山一角,而後會慢慢展開宏偉壯闊的世界,當然如果能有大家的支持,如果自己能夠堅持,如果如果,我會盡自己的努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墨語談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淬並收藏墨語談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