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在點點頭,對於繡娘特意說的這話,倒是沒什麽排斥,拜高踩低的,她見多了,況且這繡娘的說辭也算不上。
等繡娘走後,方嬤嬤才上前去。
蘇在左右瞧了瞧,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舍的就說道。
“好不容易住習慣了,現下又要搬走,終歸是在府裏沒有多少地位啊,才會連個固定的院子都沒有。”
“娘子寬心,搬過去有搬過去的好處,離王爺倒是近了不少。”
“是離王爺近了,可也離外頭的那些風波近了,王爺宴客的時候,咱們恐怕就要滿園子的去溜達了。”
方嬤嬤對於蘇在這話,心中也很是認可。
以臨王的風流,她們搬過去少不得要與那些女子碰麵了,想到從前楊珍兒的做法,方嬤嬤也在想,這蘇娘子還能夠守得住本心嗎?
主仆皆默然,但既然搬院子的事情已經答應了,那就得提上日程,東西要打包的比來時多了不少,但在方嬤嬤的指揮下,倒是也不嫌亂。
第二日的傍晚時分,蘇在睡醒後,該挪動的就都挪動完了,她簡單的梳洗了一番,就往書院的方向去了。
來的時候,還是看到了從前在這兒守院門的那兩個小廝,如今瞧她比之前可要客氣了不少,連帶著眉眼間的笑意都明顯了。
“早就聽說娘子要搬過來了,小的們等候多時了,日後進出皆有小的們看守,娘子放心住就是。”
蘇在從不得罪這種笑臉相迎之人,因此也是對著他點點頭,而後讓玢兒送了兩個荷包上前。
“那就麻煩二位了。”
得了賞錢,那二人皆是笑得愈發開心,麵對蘇在這種隨和的娘子,也覺得日後好伺候的多,隨後就擺出一個“請”的姿勢,便放了眾人進門。
書院之中,除了方嬤嬤,其他人都是頭一次來。
別說蘇在與玢兒,就是黛青也未曾跟著王妃進來過,因而也好奇的很。
方嬤嬤引路,走了會兒就走到了左廂房的門前。
這裏的風格與九曲閣中別無兩樣,甚至更為精湛和奢華,且山石水景搭配的愈發絕妙,走進屋子內,蘇在對於秦管事的安排還是甚為滿意的。
“看來秦管事辦事還是挺周全的,這裏的布置與娘子在九曲閣內的甚為相似,也是用了心的。”
玢兒感慨了一句,便四處瞧了瞧,果然,連她們平日愛用之物都基本是原位放迴的,所以並不需要怎麽適應,就能順手而來。
蘇在也不明白這突如其來的“大餅”為何會砸到她的頭上,眼下最要緊的便隻有一件事,出府。
距離杏月她們所約時間頂多隻有半月了,可她還未曾找到合適的機會跟借口出府,因此人雖然換了地方,但心思還是集中在要如何處理此事上。
很快,那機會便送上了門。
當夜,左廂房中蘇在已經洗漱好準備睡覺了,突而就聽到了外頭有些鬧哄哄的,不多時便傳來了臨王的喧嘩之聲。
那聲音,蘇在很熟悉,一聽就知道他這是又喝多了。
“去,去蘇娘子的房裏。”
他人雖然醉得厲害但是意識還有些殘存,因而扶著他的小廝們也是馬不停蹄的就將人給帶到了左廂房。
“娘子,王爺來了。”
門外頭站著的玢兒高興的厲害,她就覺得此次搬院實在是明智之舉,本來王府中就隻有娘子一人在伺候著,若是每次王爺迴來都能進娘子的屋,那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叫得大聲的很,蘇在卻不如她這般高興。
可人都來了,該她這個做娘子做的自然是不能少,於是打開屋門,就讓人把臨王往裏頭扶了進來。
果然,酒氣熏天的厲害。
“玢兒去打水,黛青讓人送醒酒湯過來,這裏我來伺候就行。”
“是,娘子。”
這也不是蘇在頭一次伺候臨王,因此並不顯得手忙腳亂,且那臨王人雖然醉了,但配合的還挺好,讓他脫鞋就脫鞋,讓他脫衣就脫衣,甚為乖巧。
蘇在幫他把衣服褪去後,那股子衝天的酒味就散了不少,她刻意湊近聞了聞,那衣裳上似乎是被酒浸泡過似的。
“估摸著是喝醉了把酒盞灑在衣裳上也不知情了吧。”
她自言自語的說著,卻沒注意到身後臨王半睜開的眼睛中閃過些不明的複雜,而後又閉了起來,仍舊是一派裝模作樣。
東西送來以後,她先給臨王灌了一碗醒酒湯,而後又擰了帕子將他的臉上,手上都擦拭了一遍,而後換了套幹淨些的裏衣,這才讓將他側身過來。
“下去吧,這裏我看著就是。”
“是,娘子。”
等玢兒和黛青走後,蘇在將麵前的那盞燈給熄了,接著爬到床裏側去睡,旁邊有這麽一個“酒熏桶”的味道,她其實也睡得不甚踏實。
眼睛逐漸適應了黑暗後,月色將內屋還是照得能看清身旁之人的,蘇在看著此刻睡得香甜的臨王,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些那日在花園中看流螢的事情來。
輕笑一聲,對於臨王的性子和行事作風,她真是一日有一日的新見識和理解。
隨後也就平躺下,吐息調整著慢慢的睡了過去。
她並不知道,黑夜中,那原本就是裝醉的臨王待到她睡平穩以後,翻身就轉過來看著她,眼眸中既有複雜也有心疼。
寬厚的手掌輕輕的落在她的臉頰上,此刻的她也算是被方嬤嬤養出一些肉來了,可不知為何,臨王還是覺得有些硌手,總覺得還要再胖些才更好。
想起她自入府以後的那些事情,嘴邊就蕩了絲苦笑。
“為何不與本王說你的真實身份呢?要是早知道你就是故人之後,怎麽會讓你流落他鄉至現在,還要隱姓埋名的過這等日子?”
歎息一聲,這也不過是臨王的腹語罷了。
想起今日下午收到秋蟬送來的消息,那紙條上將杏月的身份給調查的一清二楚,她會與那丫鬟如此熟識,想也知道是何緣由了。
所以即便秋蟬那邊還在查證中,可臨王心中早有肯定,她便是當年那個蘇家身亡的小女。
等繡娘走後,方嬤嬤才上前去。
蘇在左右瞧了瞧,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舍的就說道。
“好不容易住習慣了,現下又要搬走,終歸是在府裏沒有多少地位啊,才會連個固定的院子都沒有。”
“娘子寬心,搬過去有搬過去的好處,離王爺倒是近了不少。”
“是離王爺近了,可也離外頭的那些風波近了,王爺宴客的時候,咱們恐怕就要滿園子的去溜達了。”
方嬤嬤對於蘇在這話,心中也很是認可。
以臨王的風流,她們搬過去少不得要與那些女子碰麵了,想到從前楊珍兒的做法,方嬤嬤也在想,這蘇娘子還能夠守得住本心嗎?
主仆皆默然,但既然搬院子的事情已經答應了,那就得提上日程,東西要打包的比來時多了不少,但在方嬤嬤的指揮下,倒是也不嫌亂。
第二日的傍晚時分,蘇在睡醒後,該挪動的就都挪動完了,她簡單的梳洗了一番,就往書院的方向去了。
來的時候,還是看到了從前在這兒守院門的那兩個小廝,如今瞧她比之前可要客氣了不少,連帶著眉眼間的笑意都明顯了。
“早就聽說娘子要搬過來了,小的們等候多時了,日後進出皆有小的們看守,娘子放心住就是。”
蘇在從不得罪這種笑臉相迎之人,因此也是對著他點點頭,而後讓玢兒送了兩個荷包上前。
“那就麻煩二位了。”
得了賞錢,那二人皆是笑得愈發開心,麵對蘇在這種隨和的娘子,也覺得日後好伺候的多,隨後就擺出一個“請”的姿勢,便放了眾人進門。
書院之中,除了方嬤嬤,其他人都是頭一次來。
別說蘇在與玢兒,就是黛青也未曾跟著王妃進來過,因而也好奇的很。
方嬤嬤引路,走了會兒就走到了左廂房的門前。
這裏的風格與九曲閣中別無兩樣,甚至更為精湛和奢華,且山石水景搭配的愈發絕妙,走進屋子內,蘇在對於秦管事的安排還是甚為滿意的。
“看來秦管事辦事還是挺周全的,這裏的布置與娘子在九曲閣內的甚為相似,也是用了心的。”
玢兒感慨了一句,便四處瞧了瞧,果然,連她們平日愛用之物都基本是原位放迴的,所以並不需要怎麽適應,就能順手而來。
蘇在也不明白這突如其來的“大餅”為何會砸到她的頭上,眼下最要緊的便隻有一件事,出府。
距離杏月她們所約時間頂多隻有半月了,可她還未曾找到合適的機會跟借口出府,因此人雖然換了地方,但心思還是集中在要如何處理此事上。
很快,那機會便送上了門。
當夜,左廂房中蘇在已經洗漱好準備睡覺了,突而就聽到了外頭有些鬧哄哄的,不多時便傳來了臨王的喧嘩之聲。
那聲音,蘇在很熟悉,一聽就知道他這是又喝多了。
“去,去蘇娘子的房裏。”
他人雖然醉得厲害但是意識還有些殘存,因而扶著他的小廝們也是馬不停蹄的就將人給帶到了左廂房。
“娘子,王爺來了。”
門外頭站著的玢兒高興的厲害,她就覺得此次搬院實在是明智之舉,本來王府中就隻有娘子一人在伺候著,若是每次王爺迴來都能進娘子的屋,那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叫得大聲的很,蘇在卻不如她這般高興。
可人都來了,該她這個做娘子做的自然是不能少,於是打開屋門,就讓人把臨王往裏頭扶了進來。
果然,酒氣熏天的厲害。
“玢兒去打水,黛青讓人送醒酒湯過來,這裏我來伺候就行。”
“是,娘子。”
這也不是蘇在頭一次伺候臨王,因此並不顯得手忙腳亂,且那臨王人雖然醉了,但配合的還挺好,讓他脫鞋就脫鞋,讓他脫衣就脫衣,甚為乖巧。
蘇在幫他把衣服褪去後,那股子衝天的酒味就散了不少,她刻意湊近聞了聞,那衣裳上似乎是被酒浸泡過似的。
“估摸著是喝醉了把酒盞灑在衣裳上也不知情了吧。”
她自言自語的說著,卻沒注意到身後臨王半睜開的眼睛中閃過些不明的複雜,而後又閉了起來,仍舊是一派裝模作樣。
東西送來以後,她先給臨王灌了一碗醒酒湯,而後又擰了帕子將他的臉上,手上都擦拭了一遍,而後換了套幹淨些的裏衣,這才讓將他側身過來。
“下去吧,這裏我看著就是。”
“是,娘子。”
等玢兒和黛青走後,蘇在將麵前的那盞燈給熄了,接著爬到床裏側去睡,旁邊有這麽一個“酒熏桶”的味道,她其實也睡得不甚踏實。
眼睛逐漸適應了黑暗後,月色將內屋還是照得能看清身旁之人的,蘇在看著此刻睡得香甜的臨王,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些那日在花園中看流螢的事情來。
輕笑一聲,對於臨王的性子和行事作風,她真是一日有一日的新見識和理解。
隨後也就平躺下,吐息調整著慢慢的睡了過去。
她並不知道,黑夜中,那原本就是裝醉的臨王待到她睡平穩以後,翻身就轉過來看著她,眼眸中既有複雜也有心疼。
寬厚的手掌輕輕的落在她的臉頰上,此刻的她也算是被方嬤嬤養出一些肉來了,可不知為何,臨王還是覺得有些硌手,總覺得還要再胖些才更好。
想起她自入府以後的那些事情,嘴邊就蕩了絲苦笑。
“為何不與本王說你的真實身份呢?要是早知道你就是故人之後,怎麽會讓你流落他鄉至現在,還要隱姓埋名的過這等日子?”
歎息一聲,這也不過是臨王的腹語罷了。
想起今日下午收到秋蟬送來的消息,那紙條上將杏月的身份給調查的一清二楚,她會與那丫鬟如此熟識,想也知道是何緣由了。
所以即便秋蟬那邊還在查證中,可臨王心中早有肯定,她便是當年那個蘇家身亡的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