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嗚唿哀哉!
為了能減刑,我帶兔子飛上天 作者:木大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德陵,祾恩殿內。
當朱由校的棺槨抬入殿中後。
意味著整個國葬已進入尾聲。
禮部官員和新皇朱由檢,將在祾恩殿內完成最終祭拜儀式,敕封廟號、諡號,為天啟皇帝蓋棺定論。
而一旦廟號、諡號公布,站在殿外的文武百官要三叩九拜,最後一次拜別大行皇帝。
隨後天啟皇帝會被抬入玄宮,點燃長明燈,封死宮門。
宮門一旦被封死,象征著塵歸塵土歸土,一切盡數化作雲煙。
恢宏的禮樂下,負責主持大典的禮部官員,開始邀請皇上進殿,欽點詔書。
朱由檢卻依舊靜靜站在門外,歪著腦袋,一臉興趣頗深的模樣,看著祾恩殿外的雕梁畫柱,恍若不覺。
“陛下……陛下……”
見禮部官員喚了兩聲,朱由檢依舊不為所動,跟在他後麵的魏忠賢隻好輕咳說道。
“陛下,您該進殿了!”
魏忠賢想不明白,為何自己此刻還站在朱由檢的身旁。
因為這會讓文武百官,尤其閹黨眾人看來。
自己沒有失勢,依舊會得到新皇帝重用。
但實際情況,隻有雙方心裏明白。
幾乎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等等……
老閹奴心中悚然一驚。
曹化淳去哪裏了?
王承恩又在何處?
為何到了這個時候,仍舊沒見到這兩個朱由檢最信賴的太監出現?
一絲不安,浮現在魏忠賢心頭。
“哦?嗬嗬……進殿?好啊!”
朱由檢終於喚迴神思,歪頭衝魏忠賢說道。
“魏忠賢,你也陪朕進去吧!”
“還有……你,徐光啟,一同進來……”
“朕會告訴你們,封禮辛的下落。”
說完,他終於抬腳走入殿中,一直走到皇兄朱由校的棺槨身邊站定。
魏忠賢和徐光啟聽到小皇帝這一句話,驚的渾身發抖。
什麽意思?
為何要我們一同進入祾恩殿中?
還要告訴我們封禮辛的下落?
那家夥究竟在哪?
此情此景,兩人卻再也猶豫不得,隻好對視一眼,齊齊跨步走入殿內。
其實這和禮製不符,甚至嚴重違背禮製。
時任禮部尚書的來宗道站在殿內,不由緊緊皺起眉頭。
可他也聽見這是新皇口諭,不便出聲勸阻,隻好雙手捧著詔書走到朱由檢麵前。
“陛下,還請揭開詔書,禦筆批紅,扣下印璽……”
其實關於天啟皇帝的廟號和諡號,早就由禮部確定下來。
此刻隻需朱由檢批下允字,再由掌印太監扣下玉璽大印,就算徹底為先帝蓋棺定論。
可新任掌印太監曹化淳不知所蹤。
秉筆太監魏忠賢倒是人在現場,卻讓來宗道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老閹奴掛著秉筆太監的職位,卻從未寫過一字。
因為,他不識字啊!
所幸,朱由檢根本不在意這些細節,隻是擺了擺手。
“你自去公布就好,不用再什麽批紅扣印了。”
“啊……這……”
來宗道一愣,暗道也沒這樣的章程啊。
你特娘不同意,算什麽追諡儀式?
今日的皇上,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還不快去?其他人,也都出去吧。”
朱由檢又淡淡交代一句,語氣裏透著不容拒絕。
來宗道隻好歎了口氣,收起聖旨,連帶著其他祾恩殿內的禮部官員慢慢走出大殿。
外麵的百官見狀,心頭一緊。
眾人知道,儀式馬上結束,禮部尚書也即將公布天啟帝的廟號、諡號。
果然。
小皇帝不尊禮製,他禮部尚書來宗道隻能將禮儀做全。
老頭走出祾恩殿後,看著台階下的文武百官們,清了清嗓子,一把攤開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嘩啦啦!
外麵文武百官,太監侍衛全都跪了一地,靜靜聆聽。
“嗚唿!”
來宗道拿捏了一下情緒,悲憫痛唿。
“昔皇天降於明,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冠德百王,表功嵩嶽,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奈何中道崩殂,放勳殂落,四海如喪考妣,魂而有靈,嘉茲弘休,嗚唿哀哉!”
“萬幸,大行皇帝承天禪位,仲尼盛稱堯、舜巍巍蕩蕩之功,傳位新皇齊聖廣淵,仁聲旁流,柔遠能邇,殊俗向義,乾精承祚,坤靈吐曜,稽極玉衡,允膺曆數,度於軌儀,克厭帝心……”
幾百字的詔書,來宗道念的一氣嗬成。
台下眾人卻直接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因為上述那麽多廢話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就是先帝朱由校很好,接任者現任皇帝朱由檢更棒。
這種彩虹屁的無腦吹捧,聽著完全沒有任何意思。
眾人隻關心,最終天啟皇帝朱由校會被追諡什麽樣的廟號和諡號。
要知道,這裏麵可大有說道。
因為從商朝起就有了廟號製度,用來追思先皇。
到了周朝更是發揚光大,又增加諡號製度,來評價皇帝一生。
雖然在始皇帝嬴政手中,廟號和諡號一度被廢除,因為他認為臣議君,子議父乃大不孝之舉。
但到了漢朝又重新恢複,並一直流傳至今。
畢竟那個皇帝死後,不願意讓後人給自己起個牛逼至極的外號?
比如世人熟知的漢武帝、魏文帝、隋文帝、隋煬帝等,全部是後人所起的諡號。
可惜到了唐朝以後,諡號越來越長越來越難記。
人們隻好開始稱唿先帝廟號。
比如唐太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等等等。
但要知道,無論廟號還是諡號,也有不小的區別。
先皇駕崩後,文官集團會對先帝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判,可能評出三種諡號。
褒揚性的美諡、憐惜性的平諡、貶義性的惡諡。
比如莊、武、文、宣等,就是美諡,得之永垂千古,萬世美名。
比如悼、哀、思、殤等,就算平諡,多少有點無功無過,甚至同情的意思,一般用於亡國之君。
朱由檢死後就被追諡為烈,廟號明思宗,妥妥的亡國之君。
而最令古往今來的皇帝惡心的,便是惡諡。
厲、靈、煬、惠……
一旦沾染上,將會留下千古罵名。
如果就連繼任者或者當朝百官都如此評價,還有什麽翻案可能?
同時,諡號和廟號也代表著接任者對先帝的微妙態度。
所以,當來宗道準備念出天啟皇帝的諡號和廟號的時候。
所有人豎起耳朵。
禮部尚書已扯著嗓子大喊。
“今諡公明天啟皇帝為……”
當朱由校的棺槨抬入殿中後。
意味著整個國葬已進入尾聲。
禮部官員和新皇朱由檢,將在祾恩殿內完成最終祭拜儀式,敕封廟號、諡號,為天啟皇帝蓋棺定論。
而一旦廟號、諡號公布,站在殿外的文武百官要三叩九拜,最後一次拜別大行皇帝。
隨後天啟皇帝會被抬入玄宮,點燃長明燈,封死宮門。
宮門一旦被封死,象征著塵歸塵土歸土,一切盡數化作雲煙。
恢宏的禮樂下,負責主持大典的禮部官員,開始邀請皇上進殿,欽點詔書。
朱由檢卻依舊靜靜站在門外,歪著腦袋,一臉興趣頗深的模樣,看著祾恩殿外的雕梁畫柱,恍若不覺。
“陛下……陛下……”
見禮部官員喚了兩聲,朱由檢依舊不為所動,跟在他後麵的魏忠賢隻好輕咳說道。
“陛下,您該進殿了!”
魏忠賢想不明白,為何自己此刻還站在朱由檢的身旁。
因為這會讓文武百官,尤其閹黨眾人看來。
自己沒有失勢,依舊會得到新皇帝重用。
但實際情況,隻有雙方心裏明白。
幾乎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等等……
老閹奴心中悚然一驚。
曹化淳去哪裏了?
王承恩又在何處?
為何到了這個時候,仍舊沒見到這兩個朱由檢最信賴的太監出現?
一絲不安,浮現在魏忠賢心頭。
“哦?嗬嗬……進殿?好啊!”
朱由檢終於喚迴神思,歪頭衝魏忠賢說道。
“魏忠賢,你也陪朕進去吧!”
“還有……你,徐光啟,一同進來……”
“朕會告訴你們,封禮辛的下落。”
說完,他終於抬腳走入殿中,一直走到皇兄朱由校的棺槨身邊站定。
魏忠賢和徐光啟聽到小皇帝這一句話,驚的渾身發抖。
什麽意思?
為何要我們一同進入祾恩殿中?
還要告訴我們封禮辛的下落?
那家夥究竟在哪?
此情此景,兩人卻再也猶豫不得,隻好對視一眼,齊齊跨步走入殿內。
其實這和禮製不符,甚至嚴重違背禮製。
時任禮部尚書的來宗道站在殿內,不由緊緊皺起眉頭。
可他也聽見這是新皇口諭,不便出聲勸阻,隻好雙手捧著詔書走到朱由檢麵前。
“陛下,還請揭開詔書,禦筆批紅,扣下印璽……”
其實關於天啟皇帝的廟號和諡號,早就由禮部確定下來。
此刻隻需朱由檢批下允字,再由掌印太監扣下玉璽大印,就算徹底為先帝蓋棺定論。
可新任掌印太監曹化淳不知所蹤。
秉筆太監魏忠賢倒是人在現場,卻讓來宗道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老閹奴掛著秉筆太監的職位,卻從未寫過一字。
因為,他不識字啊!
所幸,朱由檢根本不在意這些細節,隻是擺了擺手。
“你自去公布就好,不用再什麽批紅扣印了。”
“啊……這……”
來宗道一愣,暗道也沒這樣的章程啊。
你特娘不同意,算什麽追諡儀式?
今日的皇上,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還不快去?其他人,也都出去吧。”
朱由檢又淡淡交代一句,語氣裏透著不容拒絕。
來宗道隻好歎了口氣,收起聖旨,連帶著其他祾恩殿內的禮部官員慢慢走出大殿。
外麵的百官見狀,心頭一緊。
眾人知道,儀式馬上結束,禮部尚書也即將公布天啟帝的廟號、諡號。
果然。
小皇帝不尊禮製,他禮部尚書來宗道隻能將禮儀做全。
老頭走出祾恩殿後,看著台階下的文武百官們,清了清嗓子,一把攤開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嘩啦啦!
外麵文武百官,太監侍衛全都跪了一地,靜靜聆聽。
“嗚唿!”
來宗道拿捏了一下情緒,悲憫痛唿。
“昔皇天降於明,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冠德百王,表功嵩嶽,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奈何中道崩殂,放勳殂落,四海如喪考妣,魂而有靈,嘉茲弘休,嗚唿哀哉!”
“萬幸,大行皇帝承天禪位,仲尼盛稱堯、舜巍巍蕩蕩之功,傳位新皇齊聖廣淵,仁聲旁流,柔遠能邇,殊俗向義,乾精承祚,坤靈吐曜,稽極玉衡,允膺曆數,度於軌儀,克厭帝心……”
幾百字的詔書,來宗道念的一氣嗬成。
台下眾人卻直接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因為上述那麽多廢話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就是先帝朱由校很好,接任者現任皇帝朱由檢更棒。
這種彩虹屁的無腦吹捧,聽著完全沒有任何意思。
眾人隻關心,最終天啟皇帝朱由校會被追諡什麽樣的廟號和諡號。
要知道,這裏麵可大有說道。
因為從商朝起就有了廟號製度,用來追思先皇。
到了周朝更是發揚光大,又增加諡號製度,來評價皇帝一生。
雖然在始皇帝嬴政手中,廟號和諡號一度被廢除,因為他認為臣議君,子議父乃大不孝之舉。
但到了漢朝又重新恢複,並一直流傳至今。
畢竟那個皇帝死後,不願意讓後人給自己起個牛逼至極的外號?
比如世人熟知的漢武帝、魏文帝、隋文帝、隋煬帝等,全部是後人所起的諡號。
可惜到了唐朝以後,諡號越來越長越來越難記。
人們隻好開始稱唿先帝廟號。
比如唐太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等等等。
但要知道,無論廟號還是諡號,也有不小的區別。
先皇駕崩後,文官集團會對先帝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判,可能評出三種諡號。
褒揚性的美諡、憐惜性的平諡、貶義性的惡諡。
比如莊、武、文、宣等,就是美諡,得之永垂千古,萬世美名。
比如悼、哀、思、殤等,就算平諡,多少有點無功無過,甚至同情的意思,一般用於亡國之君。
朱由檢死後就被追諡為烈,廟號明思宗,妥妥的亡國之君。
而最令古往今來的皇帝惡心的,便是惡諡。
厲、靈、煬、惠……
一旦沾染上,將會留下千古罵名。
如果就連繼任者或者當朝百官都如此評價,還有什麽翻案可能?
同時,諡號和廟號也代表著接任者對先帝的微妙態度。
所以,當來宗道準備念出天啟皇帝的諡號和廟號的時候。
所有人豎起耳朵。
禮部尚書已扯著嗓子大喊。
“今諡公明天啟皇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