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懲罰的軍官走到顧承硯麵前,手中拿著一根沉重的木棍。
他的表情顯得異常嚴肅,但在那嚴肅之下,不難看出一絲猶豫。
軍官深吸一口氣,然後對顧承硯說:“百夫長,我......”
顧承硯打斷了他的話,“執行吧,這是軍令。”
聲音堅定而平靜,就像他在戰場上麵對敵人時一樣的勇敢。
隨後,軍官舉起木棍,猶豫了片刻後,最終落下。
每一下都重重地打在顧承硯的背上,聲音沉悶而有力。
顧承硯麵朝下,身體微微拱起應對每一次的打擊。
他的背上很快顯現出紅腫的痕跡,每一板落下,皮膚上便添一分疼痛。
士兵們圍成一圈,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一幕。
他們中的許多人麵色蒼白,眼中滿是不忍,但在軍令麵前,他們無能為力,隻能靜默地站著。
顧承硯雖因重重打擊而不時顫抖,但他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堅韌如老樹皮一般承受著痛楚。
隨著木棍一次次落下,顧承硯的後背逐漸染上了淤青與血跡。
執行懲罰的軍官臉上的不情願逐漸轉變為一種機械的冷漠,似乎為了隱藏他內心的動搖。
空氣中彌漫著塵土的味道和微微的血腥,陽光從雲層間透過。
斑駁地照在顧承硯的身上,他的每一次忍耐都顯得格外淒涼而英勇。
圍觀的士兵們的眼中不僅是敬仰,更多的是一種深深的思索。
這讓他們對蕭鐵衡的命令感到了深深的矛盾。
隨著最後一板沉重落下,顧承硯的背已是淤血交加。
他的額頭布滿了冷汗,痛苦顯然已達極致,但他依舊緊咬牙關,沒有唿喊。
軍官放下手中的木棍,麵容間滿是尊重。
他上前兩步,低聲向顧承硯說:“百夫長,實在對不住,軍令如山,我......”
顧承硯微微抬頭,眼中雖帶著痛苦,卻依舊平靜如初。
“無需多言。”他的聲音雖低,但清晰而堅定,讓周圍的士兵們更加敬佩。
顧承硯緩緩從木板上掙紮著起身,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格外艱難。
他的背部血跡斑斑,疼痛幾乎刻畫在他每一次唿吸中。
周圍的將士見狀,紛紛上前想要攙扶,但顧承硯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必過來。
“無妨。”他的聲音雖然微弱,但清晰而堅定,像是一股不可動搖的力量支撐著他的身體。
士兵們停下了腳步,雖然依然滿是擔憂,但對顧承硯的敬佩更甚。
顧承硯直起身體,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臉上的痛苦表情,然後緩緩地向營帳外走去。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顯得分外斑駁,他的身影拉得很長。
仿佛承載了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堅韌與不屈。
圍觀的士兵們在他經過時,自覺地讓開一條道路,沉默的氣氛中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士兵們散開,有的迴到各自的帳篷,有的則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這位新來的蕭鐵衡將軍。
一名經曆了多次戰役的老兵低聲對身邊的戰友說道。
“這蕭將軍一到來,便行此大刑,實在是給咱們士兵下了一道馬威。”
“是啊,”另一名年輕的士兵迴應著,眼中滿是憂慮。
“此舉甚是震懾人心,日後咱們在他手下恐怕得小心翼翼,莫得罪了他。”
這些私下的議論如潮水般在士兵中傳播,雖然聲音不大。
卻足以顯現出營中氣氛的微妙變化,士兵們對蕭鐵衡的不滿開始加深。
顧承硯沉重的腳步聲在空曠的營地中迴蕩,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獨自前行的身影上。
血跡斑斑的軍袍與他所承受的肉體之痛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他緩緩推開自己帳篷的簾子,一種幾乎可見的寂靜包裹了整個空間。
顧承硯剛一踏入帳篷,帳內的氛圍便戛然而變,沉默的陰雲籠罩了空間。
梁武、鄒讚、寧弘和李賀,這幾名他的心腹將領,已在內侍候多時。
他們一見到顧承硯那由血跡斑斑的軍袍,以及他臉上盡力掩飾的痛楚,均不禁眉頭緊鎖。
梁武難掩心中的震撼,他快步上前。
沉聲問道:“百夫長,您這是怎麽了?需不需要我立刻去請軍醫?”
鄒讚、寧弘及李賀,見狀紛紛急步上前,手足無措地幫他到座位上坐定。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解,一個個焦急地觀察著顧承硯的神色,期望從中窺探些許究竟。
李賀輕聲問道:“百夫長,您這是何故受此重懲?”
寧弘亦憂心忡忡地補充道:“是啊,究竟是發生了什麽。”
顧承硯微微抬起手,示意諸將靜聽。
他的麵色雖然仍帶著剛受刑時的蒼白,但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眾將領立刻收起嘈雜,一片肅靜,隻聽顧承硯緩緩開口。
每一字每一句都鏗鏘有力,透露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此次受刑,乃因我與新任將軍蕭鐵衡之間的戰略分歧。”
顧承硯的語氣雖平和,但其言辭中隱含著深深的憂慮。
“蕭將軍主張立即全軍出擊,意圖以一場大勝來震懾敵人。”
“然而我則認為此策過於魯莽,恐將軍民置於更大的風險之中。”
他頓了頓,環視一圈,確保每一位心腹都能感受到他言下之意。
“我提出應更加謹慎行事,以避免無謂的犧牲。”
“然而,蕭將軍視此為挑戰其權威,遂施以軍法,以示警戒。”
得知真相後,帳內氣氛一時變得緊張。
梁武的臉上怒火難抑,他的手緊緊握成拳頭,仿佛隨時都可能爆發。
“此等草菅人命之事,豈能善罷甘休!”梁武咬牙切齒,顯然是被顧承硯所受的不公待遇激怒了。
寧弘也緊隨其後,聲音中滿是激憤:“我們應當立即前去將軍帳下,為百夫長討一個公道!”
“若任由此事發展,日後誰能免受此難?”
鄒讚和李賀相視一眼,兩人眼中也有著明顯的憤怒,但稍顯冷靜,鄒讚輕聲道。
“此事確非小事,我們不能倉促行動。”
李賀點頭讚同:“鄒讚言之有理,若我們貿然行事,恐怕會被蕭將軍借題發揮,加重處罰。”
顧承硯聽著他們的爭論,深知此時的他們雖怒火中燒,但更需冷靜思考。
他輕輕舉手,平複了眾人的情緒。
顧承硯輕輕地搖了搖頭,神色間充滿了沉穩。
他的聲音平靜而有力,顯然已經從先前的刑罰中找迴了自己的中心。
他的表情顯得異常嚴肅,但在那嚴肅之下,不難看出一絲猶豫。
軍官深吸一口氣,然後對顧承硯說:“百夫長,我......”
顧承硯打斷了他的話,“執行吧,這是軍令。”
聲音堅定而平靜,就像他在戰場上麵對敵人時一樣的勇敢。
隨後,軍官舉起木棍,猶豫了片刻後,最終落下。
每一下都重重地打在顧承硯的背上,聲音沉悶而有力。
顧承硯麵朝下,身體微微拱起應對每一次的打擊。
他的背上很快顯現出紅腫的痕跡,每一板落下,皮膚上便添一分疼痛。
士兵們圍成一圈,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一幕。
他們中的許多人麵色蒼白,眼中滿是不忍,但在軍令麵前,他們無能為力,隻能靜默地站著。
顧承硯雖因重重打擊而不時顫抖,但他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堅韌如老樹皮一般承受著痛楚。
隨著木棍一次次落下,顧承硯的後背逐漸染上了淤青與血跡。
執行懲罰的軍官臉上的不情願逐漸轉變為一種機械的冷漠,似乎為了隱藏他內心的動搖。
空氣中彌漫著塵土的味道和微微的血腥,陽光從雲層間透過。
斑駁地照在顧承硯的身上,他的每一次忍耐都顯得格外淒涼而英勇。
圍觀的士兵們的眼中不僅是敬仰,更多的是一種深深的思索。
這讓他們對蕭鐵衡的命令感到了深深的矛盾。
隨著最後一板沉重落下,顧承硯的背已是淤血交加。
他的額頭布滿了冷汗,痛苦顯然已達極致,但他依舊緊咬牙關,沒有唿喊。
軍官放下手中的木棍,麵容間滿是尊重。
他上前兩步,低聲向顧承硯說:“百夫長,實在對不住,軍令如山,我......”
顧承硯微微抬頭,眼中雖帶著痛苦,卻依舊平靜如初。
“無需多言。”他的聲音雖低,但清晰而堅定,讓周圍的士兵們更加敬佩。
顧承硯緩緩從木板上掙紮著起身,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格外艱難。
他的背部血跡斑斑,疼痛幾乎刻畫在他每一次唿吸中。
周圍的將士見狀,紛紛上前想要攙扶,但顧承硯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必過來。
“無妨。”他的聲音雖然微弱,但清晰而堅定,像是一股不可動搖的力量支撐著他的身體。
士兵們停下了腳步,雖然依然滿是擔憂,但對顧承硯的敬佩更甚。
顧承硯直起身體,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臉上的痛苦表情,然後緩緩地向營帳外走去。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顯得分外斑駁,他的身影拉得很長。
仿佛承載了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堅韌與不屈。
圍觀的士兵們在他經過時,自覺地讓開一條道路,沉默的氣氛中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士兵們散開,有的迴到各自的帳篷,有的則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這位新來的蕭鐵衡將軍。
一名經曆了多次戰役的老兵低聲對身邊的戰友說道。
“這蕭將軍一到來,便行此大刑,實在是給咱們士兵下了一道馬威。”
“是啊,”另一名年輕的士兵迴應著,眼中滿是憂慮。
“此舉甚是震懾人心,日後咱們在他手下恐怕得小心翼翼,莫得罪了他。”
這些私下的議論如潮水般在士兵中傳播,雖然聲音不大。
卻足以顯現出營中氣氛的微妙變化,士兵們對蕭鐵衡的不滿開始加深。
顧承硯沉重的腳步聲在空曠的營地中迴蕩,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獨自前行的身影上。
血跡斑斑的軍袍與他所承受的肉體之痛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他緩緩推開自己帳篷的簾子,一種幾乎可見的寂靜包裹了整個空間。
顧承硯剛一踏入帳篷,帳內的氛圍便戛然而變,沉默的陰雲籠罩了空間。
梁武、鄒讚、寧弘和李賀,這幾名他的心腹將領,已在內侍候多時。
他們一見到顧承硯那由血跡斑斑的軍袍,以及他臉上盡力掩飾的痛楚,均不禁眉頭緊鎖。
梁武難掩心中的震撼,他快步上前。
沉聲問道:“百夫長,您這是怎麽了?需不需要我立刻去請軍醫?”
鄒讚、寧弘及李賀,見狀紛紛急步上前,手足無措地幫他到座位上坐定。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解,一個個焦急地觀察著顧承硯的神色,期望從中窺探些許究竟。
李賀輕聲問道:“百夫長,您這是何故受此重懲?”
寧弘亦憂心忡忡地補充道:“是啊,究竟是發生了什麽。”
顧承硯微微抬起手,示意諸將靜聽。
他的麵色雖然仍帶著剛受刑時的蒼白,但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眾將領立刻收起嘈雜,一片肅靜,隻聽顧承硯緩緩開口。
每一字每一句都鏗鏘有力,透露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此次受刑,乃因我與新任將軍蕭鐵衡之間的戰略分歧。”
顧承硯的語氣雖平和,但其言辭中隱含著深深的憂慮。
“蕭將軍主張立即全軍出擊,意圖以一場大勝來震懾敵人。”
“然而我則認為此策過於魯莽,恐將軍民置於更大的風險之中。”
他頓了頓,環視一圈,確保每一位心腹都能感受到他言下之意。
“我提出應更加謹慎行事,以避免無謂的犧牲。”
“然而,蕭將軍視此為挑戰其權威,遂施以軍法,以示警戒。”
得知真相後,帳內氣氛一時變得緊張。
梁武的臉上怒火難抑,他的手緊緊握成拳頭,仿佛隨時都可能爆發。
“此等草菅人命之事,豈能善罷甘休!”梁武咬牙切齒,顯然是被顧承硯所受的不公待遇激怒了。
寧弘也緊隨其後,聲音中滿是激憤:“我們應當立即前去將軍帳下,為百夫長討一個公道!”
“若任由此事發展,日後誰能免受此難?”
鄒讚和李賀相視一眼,兩人眼中也有著明顯的憤怒,但稍顯冷靜,鄒讚輕聲道。
“此事確非小事,我們不能倉促行動。”
李賀點頭讚同:“鄒讚言之有理,若我們貿然行事,恐怕會被蕭將軍借題發揮,加重處罰。”
顧承硯聽著他們的爭論,深知此時的他們雖怒火中燒,但更需冷靜思考。
他輕輕舉手,平複了眾人的情緒。
顧承硯輕輕地搖了搖頭,神色間充滿了沉穩。
他的聲音平靜而有力,顯然已經從先前的刑罰中找迴了自己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