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一怔,隨即臉頰微微泛紅,他忙不迭地擺手道:“母親,您誤會了,沈露大夫雖然才華橫溢,但我對她的敬佩僅僅出於她的醫術和醫德。”
李琴默見狀,更加含笑,她知道兒子的性格,自小便驕傲自信,極少對人如此評價。
徐行麵頰微紅,雖尷尬卻也心存感激,他知道母親的話中帶著期待。
“母親,其實沈大夫她…”徐行猶豫了一下,似乎在心中斟酌著每一個字,最終決定坦白,“好像已經有丈夫了,就是之前陪同在沈大夫身邊的那位將軍,顧承硯。”
李琴默聞言,微微一怔,然後神情複雜地望向兒子,眼中既有驚訝也有一絲釋然。
“原來如此。”李琴默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種深沉的意味,“顧承硯,沈大夫能與他為伉儷,確實是匹配的很。”
徐行心中雖有萬千情緒交織,卻也隻能淡然接受這個事實。
他心中對沈露的敬佩並未因此而減少,反而因她與顧承硯這樣的才子相配,而增添了幾分尊重。
“沈大夫身為女醫,俠骨柔情,又能與顧承硯這樣的人才相攜,真乃人生一大美事。”徐行感慨道,語氣中不乏真誠的羨慕。
李琴默輕撫兒子的肩膀,柔聲安慰:“行兒,人各有命,沈大夫與顧承硯的姻緣是他們的福分,你也會遇到屬於你的那份美好。”
徐行聽母親這般安慰,心中雖然明白李琴默的良苦用心,但心頭的憂愁卻如同秋雨綿綿,難以盡數散去。
他深知,沈露的形象已經在他心中種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那份對她的敬佩,已經超越了普通的欣賞,蔓延成了難以言說的情愫。
沈露離開徐府後,步伐堅定地迴到了自己的藥館。
作為一名醫者,她更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迴到藥館,她便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醫治與研究之中,她的生活仿佛永遠都在醫書和病患之間循環。
沈露的藥館並不大,但在她的精心經營下,已經成為了當地頗具聲望的醫館。
每天都有許多患者來此求醫問診,她用自己精湛的醫術為他們解除病痛,逐漸贏得了人們的信任。
沈露步履匆匆返迴她的小藥館,門前的石階上滿是落葉。
她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仿佛不願打擾到裏麵的平靜。
藥館內部幽靜而溫馨,一縷縷草藥的香氣在空氣中輕輕彌漫。
“沈大夫,您迴來了。”蘭若忙不迭地迎了上來,手中還拿著一本厚重的醫書。
沈露微微一笑,點點頭:“嗯,有什麽情況嗎?”
蘭若快速報告:“今日來了幾位患者,我已依照您之前教導的方式,先做了初步的診斷和處理。”
“很好。”沈露讚許地說,然後她的目光掃過了整潔有序的藥館,“接下來,有什麽需要我特別看看的嗎?”
“是的,沈大夫。”蘭若的語氣變得嚴肅,“有一位老人家的情況比較特殊,我依舊無法確定病因,還請您過目。”
沈露點頭,隨蘭若來到了一處專門為病人準備的床榻前。
屋內,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躺在病榻上,臉色蒼白,唿吸略顯急促。
沈露走上前,輕輕地抓住老人的手腕,開始細致地把脈。
片刻之後,她緩緩地放下了手,轉而細致詢問老人的病史和日常生活習慣。
“老爺爺,您平時飲食如何,有無不適應的地方?還有,最近是否有所勞累或是情緒波動?”沈露溫和地問道。
老人微微顫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困惑:“大夫,我平時飲食清淡,也沒什麽大勞累。隻是最近總感覺身體不適,心慌氣短……”
沈露聽後,沉思片刻,然後輕聲說道:“老爺爺,您這可能是因為氣血兩虛,加之心脾兩虛引起的。我這就給您開一副調理的藥方,您按時服用,應當能有所緩解。”
老人聽了沈露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感激的微笑:“多謝大夫,我這就按您說的去做。”
沈露為老人開了藥方,又叮囑了幾句注意事項,然後送老人離開。
這樣的場景,在藥館內幾乎每日都在上演,沈露總是以一顆仁心,去安慰、去治療每一位前來求醫的患者。
幾日後,春意漸濃,藥館之外桃花盛開,似為人間增添了幾分暖意。沈露在繁忙之餘,偶爾也會抬頭望向窗外,欣賞那片片飄落的花瓣。
一日午後,沈露在整理完新到的藥材後,對蘭若說道:“蘭若,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天前線逃來的災民似乎少了一些?”
蘭若放下手中的活計,沉思片刻後迴答:“確實如此,大夫。之前每日都有許多災民求醫,這幾日卻鮮有人來。”
沈露輕輕點頭,眉頭微微皺起:“這或許意味著前線的情況有所改變,不知是戰事有了轉機,還是其他原因。”
隨著春日的暖陽逐漸升高,沈露的心中亦生出了幾分暖意。
她站在藥館的門前,目光遠眺,思緒飄向了遠方的戰場。
她知道,若非有大的變故,這些逃離戰亂的災民是不會突然減少的。
“或許,皇帝與敵人已經達成了某種和解。”沈露自言自語,她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思考。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和平是所有人最渴望的事情。
她轉身迴到藥館內,手中輕撫著那本陳舊的醫書,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和解能夠真正帶來持久的安寧。
然而,這寧靜並未持續太久,一行疲憊的身影緩緩走進藥館。
他們衣衫襤褸,麵容枯槁,顯然經曆了長途跋涉。
這幾位災民顯然是從前線逃難而來,盡管戰事已告一段落。
但他們身上的傷痛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療愈。
沈露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臉上露出了溫柔的微笑,她走上前去迎接他們。
“請問有什麽可以幫助你們的?”沈露溫和地詢問。
一個中年男子步履蹣跚地走前,語氣中透露出無盡的疲憊與無助:“大夫,我們是從邊疆的小村莊逃難而來。路上風餐露宿,不少人生病受傷,希望您能幫幫我們。”
沈露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請放心,既然來到了這裏,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
李琴默見狀,更加含笑,她知道兒子的性格,自小便驕傲自信,極少對人如此評價。
徐行麵頰微紅,雖尷尬卻也心存感激,他知道母親的話中帶著期待。
“母親,其實沈大夫她…”徐行猶豫了一下,似乎在心中斟酌著每一個字,最終決定坦白,“好像已經有丈夫了,就是之前陪同在沈大夫身邊的那位將軍,顧承硯。”
李琴默聞言,微微一怔,然後神情複雜地望向兒子,眼中既有驚訝也有一絲釋然。
“原來如此。”李琴默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種深沉的意味,“顧承硯,沈大夫能與他為伉儷,確實是匹配的很。”
徐行心中雖有萬千情緒交織,卻也隻能淡然接受這個事實。
他心中對沈露的敬佩並未因此而減少,反而因她與顧承硯這樣的才子相配,而增添了幾分尊重。
“沈大夫身為女醫,俠骨柔情,又能與顧承硯這樣的人才相攜,真乃人生一大美事。”徐行感慨道,語氣中不乏真誠的羨慕。
李琴默輕撫兒子的肩膀,柔聲安慰:“行兒,人各有命,沈大夫與顧承硯的姻緣是他們的福分,你也會遇到屬於你的那份美好。”
徐行聽母親這般安慰,心中雖然明白李琴默的良苦用心,但心頭的憂愁卻如同秋雨綿綿,難以盡數散去。
他深知,沈露的形象已經在他心中種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那份對她的敬佩,已經超越了普通的欣賞,蔓延成了難以言說的情愫。
沈露離開徐府後,步伐堅定地迴到了自己的藥館。
作為一名醫者,她更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迴到藥館,她便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醫治與研究之中,她的生活仿佛永遠都在醫書和病患之間循環。
沈露的藥館並不大,但在她的精心經營下,已經成為了當地頗具聲望的醫館。
每天都有許多患者來此求醫問診,她用自己精湛的醫術為他們解除病痛,逐漸贏得了人們的信任。
沈露步履匆匆返迴她的小藥館,門前的石階上滿是落葉。
她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仿佛不願打擾到裏麵的平靜。
藥館內部幽靜而溫馨,一縷縷草藥的香氣在空氣中輕輕彌漫。
“沈大夫,您迴來了。”蘭若忙不迭地迎了上來,手中還拿著一本厚重的醫書。
沈露微微一笑,點點頭:“嗯,有什麽情況嗎?”
蘭若快速報告:“今日來了幾位患者,我已依照您之前教導的方式,先做了初步的診斷和處理。”
“很好。”沈露讚許地說,然後她的目光掃過了整潔有序的藥館,“接下來,有什麽需要我特別看看的嗎?”
“是的,沈大夫。”蘭若的語氣變得嚴肅,“有一位老人家的情況比較特殊,我依舊無法確定病因,還請您過目。”
沈露點頭,隨蘭若來到了一處專門為病人準備的床榻前。
屋內,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躺在病榻上,臉色蒼白,唿吸略顯急促。
沈露走上前,輕輕地抓住老人的手腕,開始細致地把脈。
片刻之後,她緩緩地放下了手,轉而細致詢問老人的病史和日常生活習慣。
“老爺爺,您平時飲食如何,有無不適應的地方?還有,最近是否有所勞累或是情緒波動?”沈露溫和地問道。
老人微微顫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困惑:“大夫,我平時飲食清淡,也沒什麽大勞累。隻是最近總感覺身體不適,心慌氣短……”
沈露聽後,沉思片刻,然後輕聲說道:“老爺爺,您這可能是因為氣血兩虛,加之心脾兩虛引起的。我這就給您開一副調理的藥方,您按時服用,應當能有所緩解。”
老人聽了沈露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感激的微笑:“多謝大夫,我這就按您說的去做。”
沈露為老人開了藥方,又叮囑了幾句注意事項,然後送老人離開。
這樣的場景,在藥館內幾乎每日都在上演,沈露總是以一顆仁心,去安慰、去治療每一位前來求醫的患者。
幾日後,春意漸濃,藥館之外桃花盛開,似為人間增添了幾分暖意。沈露在繁忙之餘,偶爾也會抬頭望向窗外,欣賞那片片飄落的花瓣。
一日午後,沈露在整理完新到的藥材後,對蘭若說道:“蘭若,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天前線逃來的災民似乎少了一些?”
蘭若放下手中的活計,沉思片刻後迴答:“確實如此,大夫。之前每日都有許多災民求醫,這幾日卻鮮有人來。”
沈露輕輕點頭,眉頭微微皺起:“這或許意味著前線的情況有所改變,不知是戰事有了轉機,還是其他原因。”
隨著春日的暖陽逐漸升高,沈露的心中亦生出了幾分暖意。
她站在藥館的門前,目光遠眺,思緒飄向了遠方的戰場。
她知道,若非有大的變故,這些逃離戰亂的災民是不會突然減少的。
“或許,皇帝與敵人已經達成了某種和解。”沈露自言自語,她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思考。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和平是所有人最渴望的事情。
她轉身迴到藥館內,手中輕撫著那本陳舊的醫書,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和解能夠真正帶來持久的安寧。
然而,這寧靜並未持續太久,一行疲憊的身影緩緩走進藥館。
他們衣衫襤褸,麵容枯槁,顯然經曆了長途跋涉。
這幾位災民顯然是從前線逃難而來,盡管戰事已告一段落。
但他們身上的傷痛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療愈。
沈露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臉上露出了溫柔的微笑,她走上前去迎接他們。
“請問有什麽可以幫助你們的?”沈露溫和地詢問。
一個中年男子步履蹣跚地走前,語氣中透露出無盡的疲憊與無助:“大夫,我們是從邊疆的小村莊逃難而來。路上風餐露宿,不少人生病受傷,希望您能幫幫我們。”
沈露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請放心,既然來到了這裏,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