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說服
囤貨重生,嬌知青在七零被糙漢寵爆了 作者:十月玫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別出來。”
眼看楊璐就要出來,薑寧製止她。
楊璐卻很堅持:“我活動一下也是好的。”
眼看著一隻腳已經踏出門檻,趙秀蓮飛奔而來,想要製止她。
誰知道,因為慣性太大,來到那一堆油汙前的時候,她明明知道要刹車卻刹不住,腳踩到了上麵。
下一秒,她整個人像踩到冰麵一樣,滑著跪倒,額頭磕到門檻上。
楊璐定住,婆婆這個姿勢,和給她拜年有什麽區別。
她忙去扶她。
趙秀蓮抬頭,兩股細長的鮮血從額頭順著臉頰滑落。
“哎呀,你出血了。”楊璐驚慌失措。
薑寧付了錢過來,便看到趙秀蓮結結實實跪在地上,額頭磕破了,差點沒忍住笑。
她往地上一看,不知道誰在這裏弄上了油汙。
如果不是趙秀蓮滑倒,她們如果進門,估計也不會幸免。
她把糖葫蘆分還孩子們和楊璐,扶著趙秀蓮進了院子。
“媽,你把藥箱拿過來。”
她朝廚房喊道。
這個時間,王秀芬一般都在廚房準備飯菜。
她擦著手出來,去房間拿藥箱,
“怎麽搞的,咋能摔跤呢?”
薑寧去屋裏弄煤灰,
“不知道哪個缺德的,把油灑咱們門口的。”
說著,她弄了兩個燒透的煤球出門,放在地麵上,用腳碾壓,讓煤灰充分把油汙吸走。
趙秀蓮又疼又心虛,一個屁不敢放,乖乖讓王秀芬給她抹雙氧水。
隨著藥水衝刷,她倒吸一口涼氣。
真是倒了血黴了,本來想害薑寧的,沒想到害了自己。
要怪隻能怪她太善良了,生怕摔到楊璐,讓孫子出事。
這一次,她算是為孫子擋了一劫。
過了不久,高寶亮迴來了,聽了薑寧說起這件事,馬上摟住楊璐問她有沒有事?
此時,趙秀蓮的傷口已經處理好,貼了紗布,看到兒子先問媳婦,一陣心寒,
“你沒看到我額頭上的傷啊!就知道關心媳婦。”
楊璐忙說道:
“寶亮,這次多虧了媽,我才沒有摔倒。”
高寶亮懷疑了一下,最後問了她傷口的情況。
“既然這樣,那就在家好好休息吧!”
他總感覺,自己母親沒有這麽好心。
不過,受傷了至少可以消停兩天。
院子裏又恢複成往日的平靜。
現在白天拉長,吃完晚飯後,夕陽還掛在天邊,外麵還是亮堂堂的。
大家便在院子裏繼續玩。
高寶亮幾個拿了撲克,打升級。
兩個孩子和林琛玩捉迷藏。
薑寧和王秀芬收拾廚房,結束一天的工作。
電視裏播放著新聞,紀敏每次看到市長,都特別激動,會拉著薑寧去看。
王秀芬也跟著坐下,看最新時事。
她始終不能將那天穿著運動服跑步的俞奇,和電視裏穿著白襯衣做報告的俞奇聯係到一起。
管他呢,反正這個人和自己也沒啥關係。
就在這時,電話鈴聲響起。
薑寧去接,正好是找她的。
電話那頭是樊正氣,告訴她,這次瓷窯改造失敗,浪費了好幾噸原材料。
薑寧反應淡淡:“沒關係,繼續推進改造,原材料的事我來想辦法。”
樊正氣驚了一下,他跟她說這個,隻是跟她匯報一下,瓷窯的進展情況,並沒有要她買原材料的意思。
“這些原材料很難得,要找耐火材料廠,不用你來弄。”廠裏的事,他不打算讓薑寧插手。
薑寧也就作罷,不過,上次從廠裏收進空間的那批原材料,她還是要找個機會拿出來才好。
放在她空間沒有任何用。
第二天,她找了機會去工廠一趟,詢問瓷窯改造失敗的原因。
樊正氣說是因為最近換季,氣溫不穩定,空氣濕度也總變,技術跟不上。
“那你用老師傅了嗎?”
薑寧覺得這些問題,有經驗的老師傅,應該都能解決。
樊正氣搖頭:“我請了老師傅來參與,他們都沒答應來,大概是不滿我們要改產品。
原來他們生產的東西都是給本土老百姓用,現在卻要製作精美的瓷器出口,他們過不了心裏那一關。”
薑寧聽了,心裏理解他們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掙外國人的錢並不可恥。
她讓樊正氣把最有經驗的幾個老師傅請到辦公室,她要開一個小會。
幾個老師傅,都是將近六十歲,頭發黑白參半的老員工了。
聽到薑寧要勸他們,都表示不要再說了,再過幾年他們就退休了。
眼不見心不煩。
薑寧笑笑,把隨她一起來的王美珠叫到前麵來。
“各位老師傅,你們知道這個小丫頭是什麽學曆嗎?”
看到大夥茫然的表情,她繼續說道:
“她隻有初中學曆,但可以跟在我身邊,當我的助手,因為她下了班後還堅持學習。她原本英語就認識二十六個字母,現在卻能和外國人進行簡單的對話。
你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多少人出國,又有多少外國人來我們國家嗎?數百萬外國人來到中國,每個人外國人離開的時候,平均花費一千美金,你想想是多少錢?
我們製作瓷器出口,就是把外國人的人掙進自己的腰包。”
那群老頭聽到把外國人的錢掙進自己腰包,情緒有一些鬆動。
“你怎麽就那麽肯定,你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就一定能賣出去呢?”有人問道。
薑寧會心一笑:“漁夫出海的時候,並不知道哪一片水域有魚,難道他就不出海了嗎?
如果我們不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不會有之後的二三四步。
你們相信我,如果這件事成功,你們必將是首席工程師,以後你們改造出來的瓷窯,就叫華夏窯,你們的名字也將寫進工廠的年鑒。
當然,你們的工資也會開大師傅的工資,一個月一百五十塊。”
薑寧的話音剛落,老師傅們伸出手,重重拍起來。
之前樊正氣也承諾給他們加工資,但他們從來不是為了工資。
“薑總,你說得太鼓舞人心了。我希望你能把華夏的瓷器,賣到全世界,掙他們的錢。”
“同誌們,既然薑總這麽信任我們,我們這把老骨頭,就發揮一下餘熱吧,加油幹!”
薑寧看著他們臉上浮現出的笑容,微微彎腰,鄭重向他們鞠躬,
“那就辛苦你們了。”
眼看楊璐就要出來,薑寧製止她。
楊璐卻很堅持:“我活動一下也是好的。”
眼看著一隻腳已經踏出門檻,趙秀蓮飛奔而來,想要製止她。
誰知道,因為慣性太大,來到那一堆油汙前的時候,她明明知道要刹車卻刹不住,腳踩到了上麵。
下一秒,她整個人像踩到冰麵一樣,滑著跪倒,額頭磕到門檻上。
楊璐定住,婆婆這個姿勢,和給她拜年有什麽區別。
她忙去扶她。
趙秀蓮抬頭,兩股細長的鮮血從額頭順著臉頰滑落。
“哎呀,你出血了。”楊璐驚慌失措。
薑寧付了錢過來,便看到趙秀蓮結結實實跪在地上,額頭磕破了,差點沒忍住笑。
她往地上一看,不知道誰在這裏弄上了油汙。
如果不是趙秀蓮滑倒,她們如果進門,估計也不會幸免。
她把糖葫蘆分還孩子們和楊璐,扶著趙秀蓮進了院子。
“媽,你把藥箱拿過來。”
她朝廚房喊道。
這個時間,王秀芬一般都在廚房準備飯菜。
她擦著手出來,去房間拿藥箱,
“怎麽搞的,咋能摔跤呢?”
薑寧去屋裏弄煤灰,
“不知道哪個缺德的,把油灑咱們門口的。”
說著,她弄了兩個燒透的煤球出門,放在地麵上,用腳碾壓,讓煤灰充分把油汙吸走。
趙秀蓮又疼又心虛,一個屁不敢放,乖乖讓王秀芬給她抹雙氧水。
隨著藥水衝刷,她倒吸一口涼氣。
真是倒了血黴了,本來想害薑寧的,沒想到害了自己。
要怪隻能怪她太善良了,生怕摔到楊璐,讓孫子出事。
這一次,她算是為孫子擋了一劫。
過了不久,高寶亮迴來了,聽了薑寧說起這件事,馬上摟住楊璐問她有沒有事?
此時,趙秀蓮的傷口已經處理好,貼了紗布,看到兒子先問媳婦,一陣心寒,
“你沒看到我額頭上的傷啊!就知道關心媳婦。”
楊璐忙說道:
“寶亮,這次多虧了媽,我才沒有摔倒。”
高寶亮懷疑了一下,最後問了她傷口的情況。
“既然這樣,那就在家好好休息吧!”
他總感覺,自己母親沒有這麽好心。
不過,受傷了至少可以消停兩天。
院子裏又恢複成往日的平靜。
現在白天拉長,吃完晚飯後,夕陽還掛在天邊,外麵還是亮堂堂的。
大家便在院子裏繼續玩。
高寶亮幾個拿了撲克,打升級。
兩個孩子和林琛玩捉迷藏。
薑寧和王秀芬收拾廚房,結束一天的工作。
電視裏播放著新聞,紀敏每次看到市長,都特別激動,會拉著薑寧去看。
王秀芬也跟著坐下,看最新時事。
她始終不能將那天穿著運動服跑步的俞奇,和電視裏穿著白襯衣做報告的俞奇聯係到一起。
管他呢,反正這個人和自己也沒啥關係。
就在這時,電話鈴聲響起。
薑寧去接,正好是找她的。
電話那頭是樊正氣,告訴她,這次瓷窯改造失敗,浪費了好幾噸原材料。
薑寧反應淡淡:“沒關係,繼續推進改造,原材料的事我來想辦法。”
樊正氣驚了一下,他跟她說這個,隻是跟她匯報一下,瓷窯的進展情況,並沒有要她買原材料的意思。
“這些原材料很難得,要找耐火材料廠,不用你來弄。”廠裏的事,他不打算讓薑寧插手。
薑寧也就作罷,不過,上次從廠裏收進空間的那批原材料,她還是要找個機會拿出來才好。
放在她空間沒有任何用。
第二天,她找了機會去工廠一趟,詢問瓷窯改造失敗的原因。
樊正氣說是因為最近換季,氣溫不穩定,空氣濕度也總變,技術跟不上。
“那你用老師傅了嗎?”
薑寧覺得這些問題,有經驗的老師傅,應該都能解決。
樊正氣搖頭:“我請了老師傅來參與,他們都沒答應來,大概是不滿我們要改產品。
原來他們生產的東西都是給本土老百姓用,現在卻要製作精美的瓷器出口,他們過不了心裏那一關。”
薑寧聽了,心裏理解他們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掙外國人的錢並不可恥。
她讓樊正氣把最有經驗的幾個老師傅請到辦公室,她要開一個小會。
幾個老師傅,都是將近六十歲,頭發黑白參半的老員工了。
聽到薑寧要勸他們,都表示不要再說了,再過幾年他們就退休了。
眼不見心不煩。
薑寧笑笑,把隨她一起來的王美珠叫到前麵來。
“各位老師傅,你們知道這個小丫頭是什麽學曆嗎?”
看到大夥茫然的表情,她繼續說道:
“她隻有初中學曆,但可以跟在我身邊,當我的助手,因為她下了班後還堅持學習。她原本英語就認識二十六個字母,現在卻能和外國人進行簡單的對話。
你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多少人出國,又有多少外國人來我們國家嗎?數百萬外國人來到中國,每個人外國人離開的時候,平均花費一千美金,你想想是多少錢?
我們製作瓷器出口,就是把外國人的人掙進自己的腰包。”
那群老頭聽到把外國人的錢掙進自己腰包,情緒有一些鬆動。
“你怎麽就那麽肯定,你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就一定能賣出去呢?”有人問道。
薑寧會心一笑:“漁夫出海的時候,並不知道哪一片水域有魚,難道他就不出海了嗎?
如果我們不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不會有之後的二三四步。
你們相信我,如果這件事成功,你們必將是首席工程師,以後你們改造出來的瓷窯,就叫華夏窯,你們的名字也將寫進工廠的年鑒。
當然,你們的工資也會開大師傅的工資,一個月一百五十塊。”
薑寧的話音剛落,老師傅們伸出手,重重拍起來。
之前樊正氣也承諾給他們加工資,但他們從來不是為了工資。
“薑總,你說得太鼓舞人心了。我希望你能把華夏的瓷器,賣到全世界,掙他們的錢。”
“同誌們,既然薑總這麽信任我們,我們這把老骨頭,就發揮一下餘熱吧,加油幹!”
薑寧看著他們臉上浮現出的笑容,微微彎腰,鄭重向他們鞠躬,
“那就辛苦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