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皇帝崩逝
新婚夜,王妃扛著火車連夜出逃 作者:伊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覺得最近發生的所有事都太過巧合也太過突然,沒有任何的征兆。
似乎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暗暗推動著這一切。
太後昏睡不醒,宮裏沒有了下命令的人,皇後被迫在此時站出來主持大局,先穩住前朝後宮。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五,元和帝崩逝,皇後率前朝後宮設幾案焚香,跪奠酒,舉國哀悼。
皇帝喪儀期間,朝臣百官哭臨三日,三月內禁婚嫁,鳴樂,通派各觀,寺,廟,敲鍾七日不停,以為先帝舉哀。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八,昌、順兩家國公府,廣施布恩,提供祛疫之藥,百姓歡騰。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十,京城疫病去,百姓暴動平息。
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不過才短短十日,從疫情,到元和帝崩逝,再到疫病祛除,城中所有百姓宛如了卻了一個世紀。
昌、順兩家提供的祛疫的方子,自然也流傳在皇宮與朝臣之間。
昏迷的太後也在服用的治療的方子後,漸漸轉醒。
一睜眼,便是守在病榻前的林貴妃。
隻見,林貴妃髻間帶孝,身著素色常衣,妝容寡淡毫無點綴,太後老沉的雙眼微閃,掃了一圈隨在房中的人,都是一身孝衣,發髻之間連一絲點綴都沒有。
太後混跡後宮半輩,是個精明的人。
如果是嬪妃死了,即便是皇後,也不會有這麽大的陣仗,至少,她宮裏的姑姑嬤嬤,不至於這樣嚴陣以待。
再看林貴妃心如死灰,又欲言又止的模樣,太後心裏便有了底:“皇帝……出了什麽事?”
許是因為昏迷了幾日的關係,開口便覺嗓子幹得啞疼。
“姑姑……”林貴妃白著臉色喚了一聲。
卻不知該怎麽說接下來的話。
太後卻已了然,望了望屋裏的那些嬤嬤,再看向林貴妃:“皇帝……崩逝?”
林貴妃心口微窒,傷心的垂下眸子不再說話,態度已是默認。
雖然已經猜到,但真的確認時,眼底還是忍不住流露一抹惆悵,不過一會兒便泛了一絲淚光。
不過,也隻是這麽一會兒而已。
她微微伸手,林貴妃連忙上前扶著她坐起:“姑姑仔細,太醫說了,姑姑疫病方好,需好生靜養才是。”
太後坐起身子,背靠墊枕,微拂了拂手,殿中隨守的人便紛紛福禮退下,連帶著在太後身邊跟隨了多年的嬤嬤都不例外。
待殿中隻剩下太後跟林貴妃兩人,她才開口:“皇帝……是怎麽死的?”
提到這個,林貴妃便想起了當日在清心殿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太後。
那日從廢墟中搬出元和帝的屍體後,那些太監便在偏殿找到了劉公公的屍體,也是被燒死的,隻是沒有元和帝那般嚴重,還能認出他身上的衣衫。
事後宮中派人查了,說火災的起因是燭火燎了床帳,才引起的大火。
劉公公日以夜繼照顧皇上,身心俱疲,又正逢疫情,所以粗心大意的睡著了,導致沒有及時救下皇上。
太後聽完,坐在床上沉默了許久。
太後名叫薛沁雲,與元和帝並非親母子,當年元和帝生母生下餘聽宜後落下病根,早早離世。
先帝念餘南奕與餘聽宜年幼失母,便繼養在她名下。
身在後宮,她被害得不能生育,心雖有怨恨但也別無他法,卻沒想到蒼天有眼,讓她無故多了一雙兒女,直叫她心裏那股怨恨與不甘有了報仇雪恨的念頭。
隻是,餘南奕跟餘聽宜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餘南奕還好一些,至少還當她是長輩,至於餘聽宜,從小便驕縱蠻橫目中無人,她完全管不住。
奪位之事,也是兩兄妹暗中商量,完全將她蒙在鼓裏。
然而,雖不喜,卻也給了她至高的榮耀,除了費盡心思將自己的侄女塞給餘南奕,以謀那一絲帝位之機外,她根本拿捏不住他們兩個。
當日餘聽宜身死,她聽到消息的時候一絲悲傷之情都沒有,相反她還覺得少了一個鉗製。
餘聽宜一死,餘南奕便是孤立無援,他遲早是要求到她這個太後麵前的。
隻是她沒想到,餘南奕的相求沒等來,等來的是他的死訊。
太後不知此時是什麽心情,確實有那麽一絲惋惜,再沒感情也相處了那麽久。
然而,相比這一絲惋惜,她感受到更多的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她終於等到了,等到了讓她掌權的機會!
“皇後現在在做什麽?”良久,太後才問出一句。
林貴妃如實迴答:“皇上崩逝,宮中無人主持大局,此事便落在了皇後身上,如今前朝後宮,都為了繼位一事鬧得不可開交。”
不錯,因為這事,皇後夏雲裳頭都大了。
原以為她的兒子是嫡子,繼承皇位是情理之中且名正言順的事,朝中過半大臣都出言擁護,更有昌順兩家力挺,要知道,如今昌順兩家在百姓中的地位可是日漲船高。
卻沒想到還有那麽幾個老頑固據理力爭,直言嫡子年幼不宜繼承大統。
除此之外,朝中與柳丞相交好的同僚大言不慚,與其擁護僅有五歲的嫡皇子,還不如讓九歲的三皇子登基。
三皇子就是賢貴妃之子,而柳丞相,又是賢貴妃的父親。
也有大臣說,先帝屍骨未寒,他們卻在此因帝位一事緊緊相爭,實在是寒了先帝之心。
此話也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駁,邊關虎視眈眈,大晉不可一日無君,這麽簡單的道理難道都不懂?
因餘南奕死前沒有留下任何遺旨,所以,因大臣意見不一,繼位一事毫無進展。
而皇後,也沒有力排眾議將嫡皇子推上寶座的魄力。
聽了林貴妃的話,太後又是一陣沉默。
良久,她突然“哼”的一聲勾起一抹輕笑。
林貴妃不明:“姑姑?”
太後看向林貴妃:“你可有爭?”
林貴妃搖了搖頭:“侄女不敢輕舉妄動。”
這話說得心虛,她哪有人脈手段去爭?
隻是這些話,太後不喜歡聽。
“很好。”太後笑道:“不愧是哀家帶出來的人。”
似乎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暗暗推動著這一切。
太後昏睡不醒,宮裏沒有了下命令的人,皇後被迫在此時站出來主持大局,先穩住前朝後宮。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五,元和帝崩逝,皇後率前朝後宮設幾案焚香,跪奠酒,舉國哀悼。
皇帝喪儀期間,朝臣百官哭臨三日,三月內禁婚嫁,鳴樂,通派各觀,寺,廟,敲鍾七日不停,以為先帝舉哀。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八,昌、順兩家國公府,廣施布恩,提供祛疫之藥,百姓歡騰。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十,京城疫病去,百姓暴動平息。
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不過才短短十日,從疫情,到元和帝崩逝,再到疫病祛除,城中所有百姓宛如了卻了一個世紀。
昌、順兩家提供的祛疫的方子,自然也流傳在皇宮與朝臣之間。
昏迷的太後也在服用的治療的方子後,漸漸轉醒。
一睜眼,便是守在病榻前的林貴妃。
隻見,林貴妃髻間帶孝,身著素色常衣,妝容寡淡毫無點綴,太後老沉的雙眼微閃,掃了一圈隨在房中的人,都是一身孝衣,發髻之間連一絲點綴都沒有。
太後混跡後宮半輩,是個精明的人。
如果是嬪妃死了,即便是皇後,也不會有這麽大的陣仗,至少,她宮裏的姑姑嬤嬤,不至於這樣嚴陣以待。
再看林貴妃心如死灰,又欲言又止的模樣,太後心裏便有了底:“皇帝……出了什麽事?”
許是因為昏迷了幾日的關係,開口便覺嗓子幹得啞疼。
“姑姑……”林貴妃白著臉色喚了一聲。
卻不知該怎麽說接下來的話。
太後卻已了然,望了望屋裏的那些嬤嬤,再看向林貴妃:“皇帝……崩逝?”
林貴妃心口微窒,傷心的垂下眸子不再說話,態度已是默認。
雖然已經猜到,但真的確認時,眼底還是忍不住流露一抹惆悵,不過一會兒便泛了一絲淚光。
不過,也隻是這麽一會兒而已。
她微微伸手,林貴妃連忙上前扶著她坐起:“姑姑仔細,太醫說了,姑姑疫病方好,需好生靜養才是。”
太後坐起身子,背靠墊枕,微拂了拂手,殿中隨守的人便紛紛福禮退下,連帶著在太後身邊跟隨了多年的嬤嬤都不例外。
待殿中隻剩下太後跟林貴妃兩人,她才開口:“皇帝……是怎麽死的?”
提到這個,林貴妃便想起了當日在清心殿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太後。
那日從廢墟中搬出元和帝的屍體後,那些太監便在偏殿找到了劉公公的屍體,也是被燒死的,隻是沒有元和帝那般嚴重,還能認出他身上的衣衫。
事後宮中派人查了,說火災的起因是燭火燎了床帳,才引起的大火。
劉公公日以夜繼照顧皇上,身心俱疲,又正逢疫情,所以粗心大意的睡著了,導致沒有及時救下皇上。
太後聽完,坐在床上沉默了許久。
太後名叫薛沁雲,與元和帝並非親母子,當年元和帝生母生下餘聽宜後落下病根,早早離世。
先帝念餘南奕與餘聽宜年幼失母,便繼養在她名下。
身在後宮,她被害得不能生育,心雖有怨恨但也別無他法,卻沒想到蒼天有眼,讓她無故多了一雙兒女,直叫她心裏那股怨恨與不甘有了報仇雪恨的念頭。
隻是,餘南奕跟餘聽宜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餘南奕還好一些,至少還當她是長輩,至於餘聽宜,從小便驕縱蠻橫目中無人,她完全管不住。
奪位之事,也是兩兄妹暗中商量,完全將她蒙在鼓裏。
然而,雖不喜,卻也給了她至高的榮耀,除了費盡心思將自己的侄女塞給餘南奕,以謀那一絲帝位之機外,她根本拿捏不住他們兩個。
當日餘聽宜身死,她聽到消息的時候一絲悲傷之情都沒有,相反她還覺得少了一個鉗製。
餘聽宜一死,餘南奕便是孤立無援,他遲早是要求到她這個太後麵前的。
隻是她沒想到,餘南奕的相求沒等來,等來的是他的死訊。
太後不知此時是什麽心情,確實有那麽一絲惋惜,再沒感情也相處了那麽久。
然而,相比這一絲惋惜,她感受到更多的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她終於等到了,等到了讓她掌權的機會!
“皇後現在在做什麽?”良久,太後才問出一句。
林貴妃如實迴答:“皇上崩逝,宮中無人主持大局,此事便落在了皇後身上,如今前朝後宮,都為了繼位一事鬧得不可開交。”
不錯,因為這事,皇後夏雲裳頭都大了。
原以為她的兒子是嫡子,繼承皇位是情理之中且名正言順的事,朝中過半大臣都出言擁護,更有昌順兩家力挺,要知道,如今昌順兩家在百姓中的地位可是日漲船高。
卻沒想到還有那麽幾個老頑固據理力爭,直言嫡子年幼不宜繼承大統。
除此之外,朝中與柳丞相交好的同僚大言不慚,與其擁護僅有五歲的嫡皇子,還不如讓九歲的三皇子登基。
三皇子就是賢貴妃之子,而柳丞相,又是賢貴妃的父親。
也有大臣說,先帝屍骨未寒,他們卻在此因帝位一事緊緊相爭,實在是寒了先帝之心。
此話也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駁,邊關虎視眈眈,大晉不可一日無君,這麽簡單的道理難道都不懂?
因餘南奕死前沒有留下任何遺旨,所以,因大臣意見不一,繼位一事毫無進展。
而皇後,也沒有力排眾議將嫡皇子推上寶座的魄力。
聽了林貴妃的話,太後又是一陣沉默。
良久,她突然“哼”的一聲勾起一抹輕笑。
林貴妃不明:“姑姑?”
太後看向林貴妃:“你可有爭?”
林貴妃搖了搖頭:“侄女不敢輕舉妄動。”
這話說得心虛,她哪有人脈手段去爭?
隻是這些話,太後不喜歡聽。
“很好。”太後笑道:“不愧是哀家帶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