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幾頭海中妖怪,認為人吃妖,妖吃人說得過於籠統,若是人吃妖為生存之需,無惡無善,若是妖吃人也是如此,倒是鬧出了一個新觀點。
除了妖怪之外,沿途人類,楊塵予也一一詢問,這些人類倒是異口同聲,認為妖怪吃人便是惡,不分理由。
畢竟人類被妖怪所吃太多,這個觀點也是基於自身立場。
直到極北之地,再轉向西方,泰北之地,精怪複出,有海怪,有水仙,有妖精。
再轉南,一路過去,泰西之地盡收眼底,此後轉海路於南蠻,新陸兩洲,足跡遍布四洲五洋。
所提之問,也從當初的人吃妖,妖吃人演變為世間以何為貴,以何為賤,行善作惡,守本心否?
此問詢遍人,妖,怪,精,魔眾多種族,即便是深藏於海底,地下也被楊塵予尋到一一追問。
楊塵予此行在不經意間引起了一番傳說,倒不為楊塵予所知。
曆經三年,楊塵予行至世界之壁,這世界之壁乃是由一道深不可見的海溝形成,其外則是一層厚實的彌漫霧氣。
據稱即便是在亂世之前,也無人能通過這世界之壁,若是枉然穿過,那麽便是一去不返,再也不見歸來。
曾經泰西,星條等國都圍繞這世界之壁做過無數實驗,但終究以失敗告終。
有人稱,這世界之壁連接著另一個世界,但以現有科技根本無法探測到另一個世界的情況。
楊塵予懸浮在海溝之上,輕輕低頭看去,神目緩緩閃過金光,所有情況盡收眼底。
無盡的海水朝著海溝傾瀉而下,在抵達海溝之後,海水驟然消失不見。
楊塵予知道這些海水已經抵達了世界的另一頭,這便是一個世界規則的循環,任何東西在流入海溝後都會在世界規則的循環下出現在世界另一頭。
而海溝之外的彌漫霧氣,楊塵予看著點了點頭,這彌漫的霧氣便是混沌,與自己所想的一樣,末法世界之外,便是混沌,倒與其它世界有些不同了。
這混沌奇重無比,任何事物進入均會被壓為粉末消散,那些人類怎麽也不可能將這裏探測出來。
站了良久之後,楊塵予化為一條青氣鑽入混沌之中,片刻之後鑽迴楊塵予後腦消失不見。
至此,楊塵予懸停於氣運冊上的毛筆方才落下。
開篇即為功德二字,其下寫到:德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功不名德。功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德不名功。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德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德吾死。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此為生存大道也,不為善惡。
此行寫下,頓時天地動搖,混沌之氣下壓,化為無數金huā降落下來。
此開篇乃是點破了功德之真諦,功德之說,批駁了天道崩塌之前的功德學說,認為這世間原本就沒有功德,即便是蛆蟲吃蛇,蛇吃蛙,蛙吃蛆蟲,均為生存循環,並不是善惡之道。
因而此言一出,頓時引得大道相合,因而出現天象。
不過此言點破了功德真諦,使得世間無功德存在,因而也沒有所謂的功德降下獎勵。
這倒是一飲一啄,未能知焉。
楊塵予隨後繼續落筆: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者為無知。溥天之下,善無所不在,惡無所不在。
困天下之德者不在德而在私;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故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今天道崩塌,宇內無一物為準,吾特立此道,為實行之德,凡人生惡心,而行善,為善,獲功德,凡人生善心,而為惡,為惡,損功德。凡人生惡心,而為惡,為大惡,功德加倍損之,凡人生善心,而行善,功德加倍獲之。不論善惡,以人為本,與人為善者為善,與人為惡者為惡,若惡善者,人也為惡,惡惡者,妖也為善。
這最後一筆落下,頓時天地激蕩,青龍道脈所屬神祗皆獲此信,至此,這新功德之道得到大道認可,續以推行天下。
功德一篇即完成,楊塵予隨後下筆如飛。
《仙道》《神道》《人道》《畜生道》等篇逐一闡述了仙,神,人,畜生之間的關係,並以功德作為標杆,調整彼此之間的關係。
例如人出生之初,功德為零,若是功德負之,則來世必投畜生道,而畜生想要化人,則需先要化妖,隨後化人。
若是功德眾多,即便不修行,可為神,若神不修功德,也可貶之為人。 而人修行想要為仙,也需功德,這無疑使得功德的重要性極大提升。
而鬼等魂體非鬼差不得入陽世,不得功德,隻損功德。
楊塵予落下這氣運冊上最後一筆,氣運冊隨即青光大作,飛到楊塵予頭頂之上定住。
“嗯?”楊塵予目光朝著西方看去,隻見那天堂山上布滿了無數裂縫,此時已被惡魔盡數占據,一頭巨大雙頭惡魔正提著加別列的頭顱放肆狂笑。
“天堂山淪陷了?”楊塵予不用得皺了皺眉頭,原本以為加別列在臨死之前或許能夠拚死反擊,可沒想到這位在天堂山聳立不知道多少年的天使長大人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使得天堂山就這麽落到了惡魔手中。
那些惡魔此時正尋找著通往末法世界的通道,如果讓它們發現的話,恐怕會給末法世界帶來滔天大禍,畢竟在重建天道之前,這些惡魔一旦進入末法世界,即便是將其打退,也很難阻止惡魔們的進襲了。
畢竟這些惡魔善於蠱惑**人心,一旦發展出信徒,那麽末法世界的坐標就暴露無疑,接下來就得如同防賊一樣的防備惡魔入侵了。
這對於末法世界來說,可稱不上好事。(未完待續。
除了妖怪之外,沿途人類,楊塵予也一一詢問,這些人類倒是異口同聲,認為妖怪吃人便是惡,不分理由。
畢竟人類被妖怪所吃太多,這個觀點也是基於自身立場。
直到極北之地,再轉向西方,泰北之地,精怪複出,有海怪,有水仙,有妖精。
再轉南,一路過去,泰西之地盡收眼底,此後轉海路於南蠻,新陸兩洲,足跡遍布四洲五洋。
所提之問,也從當初的人吃妖,妖吃人演變為世間以何為貴,以何為賤,行善作惡,守本心否?
此問詢遍人,妖,怪,精,魔眾多種族,即便是深藏於海底,地下也被楊塵予尋到一一追問。
楊塵予此行在不經意間引起了一番傳說,倒不為楊塵予所知。
曆經三年,楊塵予行至世界之壁,這世界之壁乃是由一道深不可見的海溝形成,其外則是一層厚實的彌漫霧氣。
據稱即便是在亂世之前,也無人能通過這世界之壁,若是枉然穿過,那麽便是一去不返,再也不見歸來。
曾經泰西,星條等國都圍繞這世界之壁做過無數實驗,但終究以失敗告終。
有人稱,這世界之壁連接著另一個世界,但以現有科技根本無法探測到另一個世界的情況。
楊塵予懸浮在海溝之上,輕輕低頭看去,神目緩緩閃過金光,所有情況盡收眼底。
無盡的海水朝著海溝傾瀉而下,在抵達海溝之後,海水驟然消失不見。
楊塵予知道這些海水已經抵達了世界的另一頭,這便是一個世界規則的循環,任何東西在流入海溝後都會在世界規則的循環下出現在世界另一頭。
而海溝之外的彌漫霧氣,楊塵予看著點了點頭,這彌漫的霧氣便是混沌,與自己所想的一樣,末法世界之外,便是混沌,倒與其它世界有些不同了。
這混沌奇重無比,任何事物進入均會被壓為粉末消散,那些人類怎麽也不可能將這裏探測出來。
站了良久之後,楊塵予化為一條青氣鑽入混沌之中,片刻之後鑽迴楊塵予後腦消失不見。
至此,楊塵予懸停於氣運冊上的毛筆方才落下。
開篇即為功德二字,其下寫到:德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功不名德。功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德不名功。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德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德吾死。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此為生存大道也,不為善惡。
此行寫下,頓時天地動搖,混沌之氣下壓,化為無數金huā降落下來。
此開篇乃是點破了功德之真諦,功德之說,批駁了天道崩塌之前的功德學說,認為這世間原本就沒有功德,即便是蛆蟲吃蛇,蛇吃蛙,蛙吃蛆蟲,均為生存循環,並不是善惡之道。
因而此言一出,頓時引得大道相合,因而出現天象。
不過此言點破了功德真諦,使得世間無功德存在,因而也沒有所謂的功德降下獎勵。
這倒是一飲一啄,未能知焉。
楊塵予隨後繼續落筆: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者為無知。溥天之下,善無所不在,惡無所不在。
困天下之德者不在德而在私;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故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今天道崩塌,宇內無一物為準,吾特立此道,為實行之德,凡人生惡心,而行善,為善,獲功德,凡人生善心,而為惡,為惡,損功德。凡人生惡心,而為惡,為大惡,功德加倍損之,凡人生善心,而行善,功德加倍獲之。不論善惡,以人為本,與人為善者為善,與人為惡者為惡,若惡善者,人也為惡,惡惡者,妖也為善。
這最後一筆落下,頓時天地激蕩,青龍道脈所屬神祗皆獲此信,至此,這新功德之道得到大道認可,續以推行天下。
功德一篇即完成,楊塵予隨後下筆如飛。
《仙道》《神道》《人道》《畜生道》等篇逐一闡述了仙,神,人,畜生之間的關係,並以功德作為標杆,調整彼此之間的關係。
例如人出生之初,功德為零,若是功德負之,則來世必投畜生道,而畜生想要化人,則需先要化妖,隨後化人。
若是功德眾多,即便不修行,可為神,若神不修功德,也可貶之為人。 而人修行想要為仙,也需功德,這無疑使得功德的重要性極大提升。
而鬼等魂體非鬼差不得入陽世,不得功德,隻損功德。
楊塵予落下這氣運冊上最後一筆,氣運冊隨即青光大作,飛到楊塵予頭頂之上定住。
“嗯?”楊塵予目光朝著西方看去,隻見那天堂山上布滿了無數裂縫,此時已被惡魔盡數占據,一頭巨大雙頭惡魔正提著加別列的頭顱放肆狂笑。
“天堂山淪陷了?”楊塵予不用得皺了皺眉頭,原本以為加別列在臨死之前或許能夠拚死反擊,可沒想到這位在天堂山聳立不知道多少年的天使長大人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使得天堂山就這麽落到了惡魔手中。
那些惡魔此時正尋找著通往末法世界的通道,如果讓它們發現的話,恐怕會給末法世界帶來滔天大禍,畢竟在重建天道之前,這些惡魔一旦進入末法世界,即便是將其打退,也很難阻止惡魔們的進襲了。
畢竟這些惡魔善於蠱惑**人心,一旦發展出信徒,那麽末法世界的坐標就暴露無疑,接下來就得如同防賊一樣的防備惡魔入侵了。
這對於末法世界來說,可稱不上好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