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古人感覺有些不寒而栗。


    怪不得他們中有些人從小被告知,看到抬喪的隊伍都要趕緊躲開。


    真相竟然是這樣嗎?


    試想一下,一位老實的牧羊人,與那些抬喪之人素昧平生,更無任何恩怨糾葛。


    他一生勤勉,從未為皇家效勞,也未曾侍奉過那些權貴。


    隻是有一天放羊的時候,路過了一群人,抬著一個看著很大的東西。


    出於好奇,他多看了幾眼。


    就有人就直奔他而來。


    牧羊人還在納悶呢,別人衝自己過來幹啥呢。


    然而,轉瞬之間,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


    【在明朝時期,人殉製度又開始了。】


    【老朱,這是哪都好,就在這一點上沒著道。】


    【又開始整這人殉製度,並且殉葬者大多是嬪妃或宮女。】


    【老朱呢,有38個人給他殉葬。】


    【那咱們的judy,永樂大帝走的時候也帶走了16人。】


    【至於咱們的仁宗,他雖然以仁義治天下,但走的時候也帶了5人。】


    【宣宗呢,死後也有十人殉葬。】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幹巴巴笑了兩聲。


    “咱這是為了防止後宮幹政和外戚專權,對吧?”


    “畢竟,元朝的覆滅,不就是因為“女禍”嗎?”


    朝堂上的官員均是不敢作聲。


    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在此時評論皇帝的做法。


    況且,殉葬的隻是宮女和嬪妃,與他們這些朝臣無關。


    若是自己在此時開口說皇帝做的不對,說不定自己就會成為下一個殉葬的對象。


    於是,他們隻能含糊其辭地應和:


    “陛下聖明。”


    而在永樂年間。


    朱家祖孫三代麵麵相覷,相顧無言。


    朝堂上更是一片寂靜。


    畢竟,沒有人敢議論皇室的事情。


    許久,朱瞻基打破沉默。


    “爺爺帶走十六人,爹帶走五人,我帶走十人。”


    “咱們這是被後人諷刺了?”


    朱棣臉色很是複雜。


    活人殉葬,是太祖皇帝下令恢複的。


    太祖皇帝有自己的考量,既然開殉人之先例,那麽後代子孫們隻能謹遵。


    此時,朱瞻基試探性的開口:


    “爺爺,要不咱就廢除這個製度?”


    朱棣並沒有迴應,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


    【這時候就要提到一個人,別人都嘲笑他,說他是“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大明戰神”朱祁鎮。】


    【但是這一迴,操作沒拉垮,他宣布要廢除明朝的人殉製度。】


    【自那以後,老朱家的曆代帝王便再也沒有了這樣的殘忍習俗。】


    ......


    永樂年間。


    朱棣很是意外。


    明朝的人殉製度竟然是朱祁鎮下令廢除的。


    而朱祁鎮的名聲,還因為此事好轉了一些。


    想到這裏,他果斷下令道:


    “人殉,陋習也。”


    “理應廢除!”


    ......


    【然而,到了清朝時期,又又又死灰複燃了。】


    【努爾哈赤曾讓四位婢女給他的大福晉殉葬。】


    【等努爾哈赤去世以後,又有三位嬪妃,包括多爾袞的生母,被要求殉葬。】


    【到了順治時期,董鄂妃的離世讓順治帝悲痛欲絕,順治皇帝下令讓董鄂妃的太監宮女30多人殉葬。】


    【人殉這個恐怖的陋習、惡習,大概率是止於1673年。】


    【康熙帝下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隨主殉葬。】


    【而在此之後,殉葬製度便退出了曆史舞台。】


    【沒想到吧,咱大明戰神朱祁鎮還能在這兒翻個身。】


    【所以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曆史的殘酷遠超我們的想象。】


    此時,彈幕彈出。


    “其實始作俑者就是儒家罵秦始皇的,殊不知始皇帝這一行為恰恰說明他是明君。”


    “朱祁鎮:想不到吧,以後罵我的時候輕點啊。”


    “都說紂王是暴君。可是他卻廢除了殉葬製度。”


    “我翻開曆史一查,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各朝古人似乎明白了。


    單從人殉這個製度來看,暴君和仁君並不是絕對。


    仁君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推行人殉,而不會管殉葬者是否出於自願,是否有家人。


    而暴君卻會覺得人殉殘忍而心生憐憫,用俑殉或是禁止殉葬。


    所以,有些仁君未必真的仁,有些暴君也未必真的暴。


    史書經由後人編纂,難免存在增刪改易、虛構杜撰之處,或許其中所記載的盡是仁義道德的光輝形象。


    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誰也不得而知。


    正在各朝古人思索之際,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大唐軍神李靖打仗有多無聊。】


    ......


    貞觀時期的朝堂上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


    程咬金一邊揪著大腿,一邊笑著指著李靖,樂不可支地喊道:


    “哈哈哈......藥師啊,後人竟然說你打仗無聊!”


    在程咬金誇張笑聲的帶動下,一些武將也跟著笑起來,連李世民都險些有些繃不住了。


    李靖雖麵帶幾分無奈之色,心底卻不由自主地泛起一絲委屈。


    他明明被譽為“大唐軍神”,為何後人要說他打仗無聊?


    ......


    【為什麽大唐軍神李靖的名氣,遠遠不如衛星、霍去病?】


    【因為李靖打仗實在是太無聊了。】


    【不管打誰都像砍瓜切菜一般,以至於大家都以為是對手太弱,而不是李靖太強。】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戰功”,這就是對於李靖最貼切的形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