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朱棣傻眼了。


    為何,大明的財政如此捉襟見肘,連皇室的開支都負擔不起?


    他也很想知道,銀子究竟花在了哪裏?


    後人不是說,朱祁鎮生了個好兒子朱見深嗎?


    朱見深還發動了發動成化犁廷,差一點就掃平女真族。


    最後還留給兒子一個盛世。


    他還挺欣賞朱見深的。


    收拾了父輩的亂局,延續了大明的穩態。


    難道說,自朱見深之後,大明皇帝皆是庸才?


    ......


    【在朱元璋時期,明朝的官員數量大約在24000人左右。】


    【但是到了朱允炆時期,因為擔心官僚集團的數量不足以壓製各地的藩王,所以朱允炆下令削藩。】


    【之後,朱棣又遵從祖訓,開始供養宗室。】


    【於是發展到了朱見深時期,明朝的官員數量激增,翻了整整5倍之多。】


    ......


    洪武年間。


    朱元璋此刻有些懵。


    他已經明白供養宗室是個錯誤的決定了。


    但是他不明白,官員的數量為何要增加這麽多?!


    是因為要用官員來牽製宗室嗎?


    宗室的數量,增加的這麽快嗎?


    朱元璋此刻滿是疑惑。


    不過,隻要官員素質好,辦事效率高,官員數量增多,也沒啥關係的吧。


    很快,天幕就打了朱元璋的臉。


    ......


    【既然官員人數出現了倍增,那麽行政效率理應也隨之提升,對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宛平縣知縣沈榜為例,他每年要向27個不同的部門繳納當年所需的稅款,然而稅款的總額卻隻有兩千兩白銀。】


    【這種繁瑣複雜的行政程序,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大明朝廷投入了最多的人力,卻隻帶來了最少,而且還是越來越少的迴報。】


    【那麽,為什麽會越來越少呢?】


    ......


    大明前期的皇帝瞬間都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這是??冗官了嗎?


    北宋時期,人浮於事、機構臃腫,導致冗官現象嚴重,成為了社會的沉重負擔。


    這一問題不僅加劇了財政壓力,還極大的影響了行政效率。


    洪武年間。


    朱元璋沉默不語。


    在建國之初,他就吸取了曆代王朝覆滅的教訓。


    唐朝後期混亂不堪,內亂不斷,藩鎮割據,吏治腐敗。


    宋朝重文輕武,冗兵、冗官、?冗費,邊防問題嚴重。


    元朝政局動蕩,帝位頻繁更迭,政治腐敗盛行,皇帝治國無方。


    為了避免重蹈前朝覆轍,他在建國之初便開始著手強化中央集權。


    他廢除了宰相這一昔日權柄極重的文職高位,後來又通過胡惟庸一案大加肅清,株連甚廣,甚至多位開國功臣牽涉其中。


    此舉之下,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唯恐觸怒龍顏。


    對他更是千依百順、唯命是從。


    朱元璋對目前朝廷上官員的態度很是滿意。


    隻是這種高度集權的體製,也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工作重壓。


    工作量太大了啊!


    不過他還是覺得,皇權就是要把握在自己手上,自己辛苦一點也沒關係。


    此時,朱元璋有些想不通。


    為何明朝中後期的行政程序,會如此複雜繁瑣?


    自己明明已經給大明開了一個好頭,為何後續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


    永樂年間。


    朱棣也在思考。


    朱允炆大肆削藩,逼得他發動靖難。


    可以說,藩王給朱允炆時期造成了極大的動蕩。


    他自然也忌憚藩王這股勢力。


    於是他上位後,也開始大肆削藩。


    削藩的直接後果是,文官集團的力量開始逐步增強。


    畢竟,曾經的藩王們是製衡文官集團的重要力量。


    為了防止文官集團勢力過大,朱棣又著手扶持宦官集團,作為皇權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於是,朝中逐漸形成了三股主要力量的相互製衡:皇權、文官集團以及宦官集團。


    若是明朝中後期文官數量激增,那宦官和皇權呢?


    朱棣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


    【除了豪強兼並土地,享受免稅的原因之外,還有貨幣體係崩潰的問題。】


    【明朝初建時,朱元璋推行了一種叫做“大明寶鈔”的紙幣。】


    【這種紙幣隻發行而不迴收,雖然短期內迅速充盈了國庫,但卻是在變相的掠奪民財。】


    【隨著百姓手裏的資產不斷縮水,於是百姓就逐漸棄用了紙幣。】


    【民間又開始以貴金屬作為通用貨幣。】


    【這裏就出現了一個核心問題。】


    【明朝既缺少銅,也缺少白銀。】


    【恰在此時,美洲和日本的白銀通過江南商人的海外貿易渠道大量湧入明朝。】


    【於是,白銀作為一種硬通貨,迅速成為了明朝的通用貨幣。】


    【這也就意味著,朝廷喪失了鑄幣權。】


    【而江南的富商,則憑借手中龐大的白銀儲備,牢牢掌握了明朝的經濟命脈。】


    ......


    洪武年間。


    朱元璋臉色陡然一沉!


    不對!


    他可是實行了海禁!


    按正常的曆史走向,按照曆史的正常軌跡,隻要明朝的皇帝們一直遵循祖訓,海禁就會持續下去。


    那外麵的白銀如何進入大明?!


    是哪位皇帝膽敢違背祖製,開放了海禁?


    還是那些商人膽大包天,竟敢無視禁令?


    而且,僅憑江南商人,他們如何能獲取如此大量的白銀,操控大明的經濟命脈?


    甚至,朝廷還丟失了鑄幣權!


    想到這裏,朱元璋不禁怒火中燒。


    僅憑商人之力,當然不可能!


    必定是官商勾結!


    他猛地一拍龍椅,震得整個朝堂都為之顫抖。


    官員們霎時間噤若寒蟬。


    他們都知道,官員貪汙腐敗的問題,一直是皇帝的逆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