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間。


    朱元璋再次痛恨起女真族來。


    就是因為他們對華夏閉關鎖國!


    鎖著鎖著,百姓連老祖宗的文字都質疑,覺得是愚昧落後的!


    鎖著鎖著,他們就要開始崇洋媚外,要放棄華夏的文字!


    連他這樣沒啥文化的人都知道,要識字,要讀書,才能讀懂曆史,才能讀懂先人的智慧。


    所以,他登基之後,大力興辦學校,積極鼓勵文學創作。


    若是後人要廢除漢字,那華夏文人的作品,該如何傳世?


    華夏的史書,無人能讀懂!


    朱元璋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這該死的女真族,真是不滅不行!


    ......


    【第二種方案,是繼續使用繁體字。】


    【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無需任何改變。】


    【但是,正如大家所擔心的那樣,學會讀書寫字談何容易。】


    【漢字的難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出了名的地獄級難度。】


    【想想看,我們上了六年的小學,才勉強掌握了常用的簡體字。】


    【並且如果我們不上繼續上中學的話,這些簡體字也未必能完全記住,更別提更為複雜的繁體字了。】


    ......


    曆朝曆代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看到天幕中那複雜的繁體字,都有些發怵。


    他們要是讀幾年書,也未必能寫出來常用的繁體字。


    一個字,那麽多筆畫,看著都頭大。


    而有些讀書人,此刻內心卻泛起一絲酸楚。


    為了掙點銀子,他們選擇抄書。


    他們會在讀書的空餘時間抄書。


    往往抄一本書,就要耗費大半個月。


    就是因為繁體字難寫,還得抄得工整。


    但也正是得益於古代書籍數量有限,他們才能得到不錯的報酬。


    所以,抄書讓他們得以維持生計,卻是少了一些讀書的時間。


    他們心中總是有些患得患失的情緒。


    ......


    【當時新華夏主要的生產力來自於青壯年,即十幾歲到三十多歲的人群。】


    【所以,得給這幫人掃盲,讓他們趕緊識字。】


    【這樣才能對推動社會生產、實現民族複興起到關鍵作用。】


    【可是,如果讓十幾歲到三十多歲的青壯年都去接受長期教育,那麽誰來搞生產呢?】


    【本來就糧食短缺,很容易餓死人。】


    【而一旦勞動力減少導致糧食產能下降,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推廣繁體字不是難不難的問題,它完全就行不通。】


    ......


    各朝代的皇帝們陷入了沉思。


    事實確實如此。


    掌握繁體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需要數年的努力。


    新華夏急需培養識字的青年,他們才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主力軍。


    不管是發展生產、發展科技、還是發展經濟,都需要這群年輕人。


    然而,在新華夏成立之初,國家麵臨著來自各方的威脅,國內更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華夏實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全麵投入教育事業,尤其是耗時較長的繁體字教學。


    ......


    【最後一種方法,是讓漢字進化。】


    【前麵兩種方法都不好。】


    【第一種方案,其弊端就不用我過多解釋了。】


    【用四個字可以形容棒子國文化受到棒子語的影響。】


    【那就是,文化閹割!】


    【而棒子語就是那把無情的剪刀。】


    【那第二種方案也不行。】


    【所以為了民族複興,漢字必須進化。】


    【或者說我們需要重新創造一批漢字。】


    ......


    各朝皇帝均感到慶幸不已。


    隻要不是廢除漢字就好。


    華夏的文字,豈能輕易的廢除?


    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也做了很多次演變。


    由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用於占卜的文字,變成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而後又出現大篆、小篆、隸書。


    最後再到楷書。


    如今,為了適應後世時代的需求,將漢字進行簡化,也並未有不妥之處。


    ......


    【1909年,陸必奎在教育雜誌上首次引進了“俗體字”這一概念。】


    【他不但倡導將漢字簡化,使其更加便於書寫,更是主張除了官用文體之外,其他文人就應該盡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進行創作。】


    【簡單來講就是,沒啥必要咱們就別再寫文言文,盡可能講人話。】


    【大家得把話說清楚,才能有更多的國人看懂,文化傳播才能事半功倍。】


    ......


    各朝沒讀過書的古人,對這幾句話深感共鳴。


    大部分讀書人每每說話,開口就是“之乎者也”。


    他們根本就聽不懂。


    讀書人解釋說,他們的四書五經、典籍,甚至是話本子,皆是如此行文。


    就連一些稍識文字、讀過幾本書的人,也會刻意說上幾句這樣的話,以顯示自己頗有學問。


    更別提官府發布的通告了,也是根本看不懂。


    為何大家就不能說得更加簡明易懂,讓人一聽就明白呢?


    唉。


    他們輕歎了一口氣。


    隻能怪自己沒文化,跟不上“之乎者也”的節奏。


    ......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字簡化被越來越多的華夏人認可,包括胡適、錢玄同等知名人士也逐漸轉變立場。】


    【他們不僅支持漢字簡化,還開始積極的推廣這場驚天動地的文化革命。】


    【這無疑是象形文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進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