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章 伐蜀路線
三國:某乃嶽飛,開局助丞相鎮守 作者:鍾小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國,朝堂之上,
曹叡聽完陳群的進言之後,端坐於堂前,點了點頭。
“司空所言甚是,故朕今日召集諸位於此,是欲與諸君共商伐蜀之良策。”
一直因為身體不好,被賜座於堂下的太尉華歆,此時,緩緩開口說道。
“陛下,老臣雖仍認為我大魏現今應以民為本,注重農業的發展,讓百姓歸心。”
“然陛下正值壯年,諸位大臣又心向伐蜀,那老臣便不再多言。”
“但這伐蜀統帥一職,老臣推薦大司馬曹休。”
華歆本來幾年前就想辭官迴家休養,怎料曹叡不肯。
彼時曹叡剛剛登基,正是需要人輔佐之時。
他為了讓華歆參加朝會,竟然說若是華歆不來參加朝會,那朝會之時他就一直站在筵席前,並且讓文武百官也一直站著,一直等到華歆來為止。又同傳信的繆襲說,隻有華歆起身赴會。他才能迴來。
就這樣華歆不得已,去參加了那場朝會。上朝覲見時,曹叡賜他乘車坐轎,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座。
華歆雖然請辭失敗,但是因為年紀確實大了,平日裏都在許昌休養,隻有有大事之時才來洛陽。
此次,是因陳群傳信為了勸諫曹叡誤要興兵才拖著病體前來的。
“太尉!吾此前一直鎮守關中、隴右地區,與那諸葛亮也多次交手。若論對蜀國的了解,吾必然比大司馬熟悉的多!”
曹真沒想到華歆會如此建議,他幾年前就在心中籌劃伐蜀一事。
上一年,因石亭之戰,曹叡為了安撫曹休將他與自己對調,如今曹休僅僅在那裏呆了一年,怎會比他更了解那裏的地形,與蜀國的狀況。
“陛下,臣也認為大將軍是最為合適的伐蜀之選。大司馬之前一直在淮南一帶與吳國作戰,對於關中與隴右還不甚了解。大將軍與諸葛亮多次交手,沒有人比他更熟悉蜀國了!”
司馬懿也趕緊上前進言。
一想到要在曹休手底下伐蜀,司馬懿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大將軍,與司馬將軍,此言差矣。如今大司馬已然負責對蜀戰事,若伐蜀主帥不是大司馬,於理不合。況雖大將軍勇猛非常,但之前與諸葛亮交手卻也並沒占到什麽便宜。”
“臣認為有可能是大將軍了解那諸葛亮,諸葛亮對大將軍也很是了解。而那蜀國卻未與大司馬交過幾次手。讓大司馬作為主帥或許會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陳群向眾人解釋其中緣由。
曹叡聽完也覺得有些道理,有些歉意的看著曹真。
“大將軍......三叔,你之前常年對蜀,此次你去按理說應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如今西部對蜀統領是四伯,朕認為此次不如就任命四伯為統帥......”
曹叡都開口了,曹真也隻能遺憾的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麽。
司馬懿沒想到自己的一番籌謀,最後給曹休做了嫁衣,一時也陷入了沉思。
......
一番商議之後,曹叡製定了初步的作戰計劃。
任命大司馬曹休為統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一起進攻漢中。
一路由曹休帶領從長安出發,向南走子午道。
一路由司馬懿帶領從宛城出發,沿漢水上行,經過魏興郡。
一路由張頜率領,從陳倉出發走褒斜道。
最後一路,是由郭淮率領的隴右士兵,從隴右出發,走祁山道。
“諸位卿家,若無異議,此事便就此定下。褒斜道乃通漢中之棧道,先前為趙雲所毀,修複恐需費些時日。此外,整點軍備、籌集糧草亦需時間。朕決定秋後起兵,討伐蜀寇!諸君意下如何?”
曹叡打開雙臂,意氣風發的說道。
“陛下......臣認為九月蜀地天氣或多雨水,蜀道本就難走......"
劉曄還是沒忍住,出來進言道。
“東亭侯多慮了。既然諸位大臣都沒有意見,此事已定。”
“退朝!”
曹叡直接無視了劉曄,宣布退朝。
“陛下!陛下......"劉曄一口氣憋在了胸口,不知何處舒展。
轉身看向陳群與華歆,走過去說道:“司空與太尉,為何不再勸阻一二?此時定的太過草率,其中細節,還需細細商榷。”
陳群看了看劉曄:“東亭侯,前日你支持陛下伐蜀,今日你又讓我等勸阻。如此反複,也難怪陛下不喜。”
說罷不再理會劉曄,攙扶著華歆走了出去。
一向與劉曄交好的滿寵走了過來:“子揚兄,近段時日還是莫要諫言了。”
說罷搖了搖頭,也走了。
劉曄麵色凝重,步履蹣跚地向著宮外走去。邁出宮門的那一刻,他隻覺胸口一陣氣血翻湧,嘴角猛地咳出一口鮮血......
曹叡聽完陳群的進言之後,端坐於堂前,點了點頭。
“司空所言甚是,故朕今日召集諸位於此,是欲與諸君共商伐蜀之良策。”
一直因為身體不好,被賜座於堂下的太尉華歆,此時,緩緩開口說道。
“陛下,老臣雖仍認為我大魏現今應以民為本,注重農業的發展,讓百姓歸心。”
“然陛下正值壯年,諸位大臣又心向伐蜀,那老臣便不再多言。”
“但這伐蜀統帥一職,老臣推薦大司馬曹休。”
華歆本來幾年前就想辭官迴家休養,怎料曹叡不肯。
彼時曹叡剛剛登基,正是需要人輔佐之時。
他為了讓華歆參加朝會,竟然說若是華歆不來參加朝會,那朝會之時他就一直站在筵席前,並且讓文武百官也一直站著,一直等到華歆來為止。又同傳信的繆襲說,隻有華歆起身赴會。他才能迴來。
就這樣華歆不得已,去參加了那場朝會。上朝覲見時,曹叡賜他乘車坐轎,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座。
華歆雖然請辭失敗,但是因為年紀確實大了,平日裏都在許昌休養,隻有有大事之時才來洛陽。
此次,是因陳群傳信為了勸諫曹叡誤要興兵才拖著病體前來的。
“太尉!吾此前一直鎮守關中、隴右地區,與那諸葛亮也多次交手。若論對蜀國的了解,吾必然比大司馬熟悉的多!”
曹真沒想到華歆會如此建議,他幾年前就在心中籌劃伐蜀一事。
上一年,因石亭之戰,曹叡為了安撫曹休將他與自己對調,如今曹休僅僅在那裏呆了一年,怎會比他更了解那裏的地形,與蜀國的狀況。
“陛下,臣也認為大將軍是最為合適的伐蜀之選。大司馬之前一直在淮南一帶與吳國作戰,對於關中與隴右還不甚了解。大將軍與諸葛亮多次交手,沒有人比他更熟悉蜀國了!”
司馬懿也趕緊上前進言。
一想到要在曹休手底下伐蜀,司馬懿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大將軍,與司馬將軍,此言差矣。如今大司馬已然負責對蜀戰事,若伐蜀主帥不是大司馬,於理不合。況雖大將軍勇猛非常,但之前與諸葛亮交手卻也並沒占到什麽便宜。”
“臣認為有可能是大將軍了解那諸葛亮,諸葛亮對大將軍也很是了解。而那蜀國卻未與大司馬交過幾次手。讓大司馬作為主帥或許會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陳群向眾人解釋其中緣由。
曹叡聽完也覺得有些道理,有些歉意的看著曹真。
“大將軍......三叔,你之前常年對蜀,此次你去按理說應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如今西部對蜀統領是四伯,朕認為此次不如就任命四伯為統帥......”
曹叡都開口了,曹真也隻能遺憾的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麽。
司馬懿沒想到自己的一番籌謀,最後給曹休做了嫁衣,一時也陷入了沉思。
......
一番商議之後,曹叡製定了初步的作戰計劃。
任命大司馬曹休為統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一起進攻漢中。
一路由曹休帶領從長安出發,向南走子午道。
一路由司馬懿帶領從宛城出發,沿漢水上行,經過魏興郡。
一路由張頜率領,從陳倉出發走褒斜道。
最後一路,是由郭淮率領的隴右士兵,從隴右出發,走祁山道。
“諸位卿家,若無異議,此事便就此定下。褒斜道乃通漢中之棧道,先前為趙雲所毀,修複恐需費些時日。此外,整點軍備、籌集糧草亦需時間。朕決定秋後起兵,討伐蜀寇!諸君意下如何?”
曹叡打開雙臂,意氣風發的說道。
“陛下......臣認為九月蜀地天氣或多雨水,蜀道本就難走......"
劉曄還是沒忍住,出來進言道。
“東亭侯多慮了。既然諸位大臣都沒有意見,此事已定。”
“退朝!”
曹叡直接無視了劉曄,宣布退朝。
“陛下!陛下......"劉曄一口氣憋在了胸口,不知何處舒展。
轉身看向陳群與華歆,走過去說道:“司空與太尉,為何不再勸阻一二?此時定的太過草率,其中細節,還需細細商榷。”
陳群看了看劉曄:“東亭侯,前日你支持陛下伐蜀,今日你又讓我等勸阻。如此反複,也難怪陛下不喜。”
說罷不再理會劉曄,攙扶著華歆走了出去。
一向與劉曄交好的滿寵走了過來:“子揚兄,近段時日還是莫要諫言了。”
說罷搖了搖頭,也走了。
劉曄麵色凝重,步履蹣跚地向著宮外走去。邁出宮門的那一刻,他隻覺胸口一陣氣血翻湧,嘴角猛地咳出一口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