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帥被俘,帥旗被奪,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打擊是非常致命的,本來隨著後隊鮑承先投入之後得到提升的士氣在一瞬間泄去,就連鮑承先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可是五萬多八旗精銳啊,就這麽完了?葉克舒陣亡,嶽樂生死不知,全軍群龍無首,他一個漢人監軍,又能起到什麽作用。


    “鮑大人,撤吧!”身邊數名衛士喊道,眼下的情況,推出去還能報名,繼續在這裏,恐怕誰來都保不住鮑承先的性命了。


    戰場上,咒罵聲、慘叫聲、哀嚎聲響徹平原,一萬多興華軍騎兵加上數千步兵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將本就擁擠不堪的滿蒙騎兵大陣進一步壓縮。雙方都沒有重武器,所以軍陣對於這種硬碰硬的戰鬥顯得尤為重要,滿蒙騎兵被圍在中間,外圍的騎兵可以交戰,裏麵的騎兵隻能幹瞪眼,要不就是抽出箭支進行拋射,壓製對方的後隊,可是這種環境下,射出去的羽箭也沒什麽準頭,清軍根本就是苦苦支撐。


    “走,快走。”鮑承先怕了,跟別人不一樣,他是文臣,還是從明廷將領投降清兵轉變而成的文臣,如果當日他真的有民族氣節的話,早就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了。又何必投降清兵,既然投降,就說明一個問題,他是個投機主義者,投降清朝就是看出了明朝行將就木,而清廷還在蒸蒸日上,以後必然會有個好前途。


    這種投機主義者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惜命,如果在丁嶺這麽個破地方死了,自己豈不是前功盡棄,反正嶽樂和葉克舒都完了,自己一個監軍也不可能力挽狂瀾,就這麽逃迴去,還能把責任往死人頭上推。想到這裏,鮑承先也管不了那麽多了,保命要緊。


    鮑承先和親兵們一撤,清軍徹底崩盤,一傳十十傳百,三個領導都沒了,自己一個小兵還在這裏抵抗什麽。按理說,清軍這種軍事集團,即便在高級將領陣亡的情況下,下麵的中級軍官也能組織抵抗,奈何現在的局勢太混亂,他們根本沒時間整隊,但凡是稍一猶豫,興華軍的火銃就打過來了,士兵的情緒往往隨著集體的起伏而起伏,即便是中級軍官也無法彈壓住自己的隊伍,隻能拚命逃跑。


    崩盤,徹底崩盤,剩下的近三萬清兵變成了無組織無紀律的潰退,興華軍騎兵不惜馬力,跟在後麵銜尾追殺,饒是他們跑得漫山遍野,還是有很多人被興華軍騎兵追上,砍翻在地。


    阿木眼見自己的獵物竟然被一群步兵給收拾了,知道那肯定是陸濤埋伏的隊伍,氣得阿木破口大罵,“老陸,你他娘的這個時候摘桃子,還有點人性沒有。”


    陸濤在山坡上哈哈大笑,他可不傻,阿木帶人猛衝清軍馬隊,陸濤除了安排手下人在前方形成三段擊陣型之外,還特地挑了五十多個好手,一口氣衝到了山坡上,站在製高點上更容易發現敵軍主將的位置。


    好巧不巧,正好就讓他看見了,嶽樂帶人往外圍突,陸濤立刻帶人去攔截,雖然是步兵,但是嶽樂等人慌不擇路,他們又有四四式在手,心中根本不虛,果然,一陣火銃齊射,竟然抓了個活口。陸濤是情報軍主將,活的嶽樂有多大價值他當然明白,從嶽樂口中,可以知道大量清軍內部的高等情報,此人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陸濤將嶽樂拖到山坡上,嶽樂手下活著的衛士們緩過神來,不要命似的往山上突擊,陸濤他們也不是蓋的,都是情報軍中的神射手,彈無虛發,將衛士們一個個打落馬下,陸濤則在士兵們的掩護下,像死狗一般拖著嶽樂,往情報軍本陣跑去。


    聽見阿木破口大罵,陸濤大笑著迴應道:“阿木,先到先得,老子我就是不講武德了!哈哈哈哈。”


    “全軍壓上,今日務必衝破敵軍主陣地!”就在騎兵軍於丁嶺截擊獲得成功的時候,桂林平原主戰場,多爾袞接受了曹振彥的提議,發動大軍朝著高衡的主陣地發起了人海衝鋒。他知道,這個時候高衡的主陣地兵力薄弱,正是突擊的好時候。


    如果將整個戰場比作圍棋棋盤,那麽高衡的主陣地就是棋眼,隻要突破這個棋眼,剩下的山頭就是孤軍奮戰,無法取得聯係,清軍可以從容地實施各個擊破的方略。


    “哼!看來多爾袞是反應過來了,正好,讓他領教一下我們的厲害。變陣,全軍呈斜角,後退三裏!”見清軍傾巢而出,高衡放下千裏鏡道。


    高衡的這個命令可不是沒來由的,如果從空中俯瞰就會發現,高衡本陣的位置過於前置,這是因為當時有騎兵打輔助,現在騎兵不在,光靠步兵和炮兵,機動力不足,如果陣型過於前置,抗打擊能力就會減弱。


    所以高衡果斷移動大陣,將全軍陣型收縮到象山和西山之間的位置。從地圖上看,西山在象山西北方向四十五度左右,象山西山如果連線的話是一條四十五度的斜線,高衡就是將一萬五千步兵和兩個旅的炮兵布置在這條斜線上。


    乍一看好像沒有什麽章法,其實這裏麵有很大的玄妙。步兵拉開陣型,對方兵力一旦衝擊,就會遭到象山和西山陣地的兩麵夾擊。而且兩個陣地的火炮反而能對本陣的左右兩側進行支援,隻要興華軍能騰出手來,進攻主陣地的清軍將會遭到四個炮兵旅的三麵夾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可多爾袞的軍隊已經大舉出動,即便是他們看出來高衡對於軍隊的調動有講究,此刻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打頭的依然是數萬饑兵,多爾袞發現這些饑兵著實好用,死了也不心疼。後麵跟著的是數萬綠營兵主力,滿清軍隊中的綠營兵太多了,適當也要消耗一些,否則綠營一旦做大,對清朝統治者而言不是好事情。


    作為滿清事實上的皇帝,多爾袞也是熟讀史書,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用的正是借刀殺人之際,隋朝一統天下之後,北方胡漢混雜,軍隊成分也非常複雜。在隋煬帝看來,南方漢人才是正統,所以他多次集結北方部隊主力,攻打高句麗,在作戰中消耗這些不穩定因素。再從北方征發大量民夫修建大運河,都是為了消除北方統治根基不穩的隱患。


    多爾袞現在幹的也是這樣的事情,用綠營兵當主力,反複衝擊對方陣地。


    因為多爾袞不太信任綠營兵漢人將領的緣故,所以實際上綠營兵和饑兵的主將都是滿蒙人士,比如這一輪負責總攻的饑兵負責人就是巴林甘都,此人是鑲藍旗蒙古人,後陣的綠營兵領兵大將是薩爾圖,此人是鑲藍旗滿洲八旗將領,兩人各領五萬饑兵和五萬綠營兵組成第一梯隊。


    再往後就是索渾和阿克善帶領的一萬五千滿蒙八旗馬隊以及一萬五千漢軍八旗步兵,除此之外,監軍索尼負責指揮火炮進行支援,當然,這裏的火炮指的是清軍之中的普通火炮,北洋新軍多爾袞自然是舍不得用的,雖然前次作戰,清軍裝備的普通火炮被興華軍足足摧毀了上千門,但是剩下的普通火炮依然有小四千門,多爾袞可不喜歡藏著掖著,這些火炮放在後麵也是放著,還不如拉到前麵去轟擊。


    這一陣,曹振彥既然提議全軍出動,自然清軍就不想保留,除了多鐸、吳應熊和阿濟格三路齊出之外,多爾袞寄予厚望的就是中路突破,中路興華軍步兵不過一萬五千人,多爾袞拉出去正麵攻擊的兵馬達到近十五萬人,不能不說兵力強大。


    戰至今日,多爾袞七十萬大軍尚有五十五萬多人,除去嶽樂帶走的五萬多騎兵,正麵戰場上多爾袞手中還捏著五十萬大軍,多鐸、吳應熊、阿濟格帶走近三十萬人,中路再次投入十五萬人,多爾袞此刻手上還有精銳的北洋新軍、巴牙喇以及葛布什賢超哈和鑾儀衛不動,這五萬兵馬是大清精華中的精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多爾袞可舍不得用。


    巴林甘都手持彎刀,他不喜歡帶明清樣式的缽胄盔,而是依然帶著他標誌性的蒙古皮帽子,身邊掌旗兵豎起了蒙古軍特有的狼頭大旗。雖然他帶領的是饑兵,但是光靠饑兵肯定是不行,巴林甘都還帶了一支督戰隊,全都由蒙古騎兵組成,人數不多,大約五六千,三四個甲喇的兵力,不過數千蒙古騎兵督戰,饑兵的衝擊力顯然提升了不少。


    “後退者死,前進者生,皇上就在後麵看著我們,沒有皇上,你們這些人早就成了白骨,現在就是你們報恩的時候了。敵軍的騎兵已經被調動走了,就剩下一萬多步兵,這要是再打不下來,就沒天理了。衝,衝上去,人人有賞!”巴林甘都嚎叫著。


    “殺啊!”饑兵們已經麻木了,幾天來,無數人的死亡已經告訴了這些饑兵一個道理,亂世之中,人命不如狗,反正都是死,還不如拚一把。他們揮舞著簡陋的兵器,發起了攻擊。


    “大帥,敵軍衝鋒陣型過於密集,我建議調動兩翼火炮進行夾擊。”主陣地上,景衝抱拳對高衡道。


    高衡想了想道:“發信號,西山、象山,各自調集一個炮兵營左右支援,所有步兵把敵軍放近了打,多用震天雷,集群殺傷敵軍。”


    “得令!”掌旗兵揮動令旗,給張超、宋誌發信號。


    “一營!轉向!標定諸元!”兩側山頭上,兩個營的炮兵各自轉向,重新標定諸元。主陣地上的兩個炮兵旅已經整裝待發,就等著高衡下令了。


    饑兵如同潮水一般,再次衝了上來,這種仗,沒有什麽投機取巧的方法,清軍兵多不假,但是饑兵和綠營兵根本無法執行高超的戰術,這種素質的兵,隻能結陣打呆仗。不過也沒關係,無非是些螻蟻罷了,多爾袞不在乎。


    “殺啊!”饑兵越來越近。


    高衡道:“中軍炮兵旅開火,兩側山頭待命!”


    “開炮!開炮!”兩個炮兵旅的火炮發出了怒吼,這場麵,前幾次作戰清軍已經領教過了,按理說眾人應該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當興華軍的火炮開始轟鳴的時候,所有人依然是肝膽俱裂,這種密集的火炮打擊威力實在是太巨大了,不出意外的,又是大片的饑兵倒在了血霧之中,殘肢斷臂飛濺,饑兵們慘叫著翻滾在地,發出不似人聲地嚎叫。


    巴林甘都不傻,他的督戰隊並沒有壓上去,前次,他已經領教了對方火箭的威力,他生怕對方再來一波火箭,那自己可就粉身碎骨了。


    不過饑兵衝擊到現在,對方依然沒有火箭發射,連陣後的多爾袞都放下千裏鏡道:“難道高衡的火箭也全部打光了?太好了,傳令,綠營兵加快速度,靠上去,隻要靠上去,就有機會。”


    “兩翼開火,阻斷射擊!步兵準備!”高衡有條不紊發布著命令,唿啦一下,一萬五千火銃兵火銃下肩,士兵們平端四四式,將手指輕輕搭在了扳機上。


    轟轟轟,兩側兩個炮兵營接到命令打出了一道火牆,所謂阻斷射擊,就是在可觀察到的地區內以預先標定的綿密彈幕阻攔敵人步兵或者戰車通過而進行的射擊。這種炮兵攻擊方式在曆史上是在一戰時期興起,但作為有領先四百年經驗的穿越者,高衡活學活用,將阻斷射擊給直接拉到了明末戰場上。


    兩側山頭視野開闊,炮兵可以根據固定諸元,設定打擊距離,用開花彈對敵軍步兵前隊後隊之間的地帶進行覆蓋,簡單來說,高衡就是要將饑兵和綠營兵分開,先集中火力幹掉饑兵,把多爾袞的炮灰全部消耗掉。


    “炮火延伸,火銃兵,預備!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烈火南明二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弋漁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弋漁夫並收藏烈火南明二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