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8-18
不管後悔不後悔,陳易卻是入了五毒幫,五毒幫發腰牌一枚,上書“五毒小卒”四個大字,從此以後便是正牌五毒幫幫眾。
入了幫,便有人來介紹各種幫派知識。陳易這才知道,五毒幫成立了十年,發展很迅猛,自己所在的這片大院,不過是五毒幫五個香堂之一。五毒幫的香堂,正是以佛家五毒命名,分別為貪、嗔、癡、慢、疑,五毒幫有五個副幫主,每個副幫主管理著一個堂口。張玄管理的正是癡字堂。張玄以下,另有六個小隊長,那龍三,居然是小隊長之一,每個小隊,大約有一百來人。難怪當初他開會也敢跑出來,陳易心中有了分寸。
奇跡的是,陳易被安排到了龍三的小隊。龍三所領導的,正是癡字堂第三小隊。等混熟了,陳易才知道,龍三原來的姓名本不叫龍三,都是因為他領導了第三小組,又姓龍,大家都叫他龍三,時間久了,他本名是什麽反而被大家都忘卻了。而龍三也不太在乎原來的名字,就成了真正的龍三了。
龍三和陳易有一尿情誼,自然避免對陳易有些特殊。從一進隊起,陳易就發現自己的地位僅次於龍三,知道一定是龍三打好招唿了。(..tw好看的小說)
而五毒幫幫眾之間,大家的關係都是一種平等的關係,陳易的感覺,這種關係有點類似於自己前世所見過的軍隊中官與兵的關係。陳易隱隱覺得,五毒幫有一些莫名的特質,讓自己覺得很熟悉,這種感覺讓陳易很是疑惑。
不過這種疑惑很快就被這些幫眾的熱情所衝淡了,實話說,陳易在這裏甚至有了幾分家的感覺,甚至比金山寺更讓自己覺得自在。
這一天,天氣燥熱,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濕氣,濕氣附在人身上,人身上汗水不能揮發,更加覺得悶熱無比。陳易脫光了膀子,坐在屋簷下,搖著扇子,和幾個幫眾神吹。和周圍的人吹牛,是近來陳易比較喜歡做的事情,因為這讓他覺得自己和這個環境融為了一體。他吹牛的本事自然是無比的,以前他引經據典闡述佛理,現在不用引經據典,也有妙語連珠。所以漸漸地,就成了那些幫眾聽他一個人說話了,陳易說話說得高興,見大家聽得高興,就更加賣力了。
龍三忽然出現,見頭領來到,幫眾們都起立施禮,陳易的演講沒了對象,隻能停止。
龍三大手一揮,遣散了幫眾。陳易心想,他一定有什麽話要給自己說。
果然,龍三待幫眾散去後,湊上前來,神秘地低聲說:“兄弟,哥帶你去開開眼,不知你是否有興趣?”
“開眼?是看什麽東西嗎?”陳易心中突生好奇。
“不是東西,是一個人”,龍三臉上露出了曖昧之色。
“是一個人,這個人不是東西?”陳易裝作糊塗。
龍三臉上曖昧之色更濃了,說道:“這個人,是一個……不行,我不能說,你隻管說跟不跟我走。”
陳易見他話說到一半,便又吞了迴去,自己心中的好奇貓似乎被勾引得隻叫,心想反正閑極無事,跟他去看看也無妨,便說:“走吧,我跟你去開開眼。”
龍三帶著陳易,出了幫會,穿過成都的大街小巷,當陳易還在欣賞所看到的成都美景之時,龍三一下停住了腳步,陳易差點撞到他的背上。
陳易見龍三目光直直地盯著前頭,便順著他看的方向看過去。
隻見好大一個牌樓,牌樓有三層,第一層的門洞頭上掛著一塊燙金大匾,上麵三個金色大字,“浣花溪”,牌樓後麵,是一條穿越而過的河流,河水清清,綠樹蔥蔥,好一片溫柔美麗的景象。
陳易心想,這個龍三,這麽個景象就看入迷了,莫非帶自己來所謂的開眼,就是看這片景色?這景色美是美,不過也沒達到超凡脫俗的地步啊。
所以陳易用手捅了捅龍三的腰,問道:“這就是所謂的開眼?”
龍三迴過神來,忙說道:“嗬嗬,轉過牌樓就到了,我隻是每次見到這個牌樓,見到浣花溪幾個字,就好像見到了她,不免有些興奮。”
“什麽人能讓你興奮成這樣?”陳易問道。
龍三低笑了一聲,並沒有迴答。
轉過那個牌樓,隻見河邊臨水的地方有一座二層小樓,小樓臨水而建,樓四周栽種幾片修竹,更有青草野花綿延其間,看起來是一個典雅有情調的地方。
正自看間,一個清脆的聲音從樓上不知名的地方傳下來,那聲音如同雛鳥清音,又不失綿綿,一入耳,就讓人感到渾身舒服。那聲音正在吟讀一詩:“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複哀吟。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陳易忽然被詩歌吸引住了,美麗的聲音,美麗的詩句,美麗的享受。聽得後來,陳易的情緒被詩的情緒感染,等到最後一句“春風知不知”,陳易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懷,不由眼睛一酸,差點掉下淚來。但此時詩歌已經念完,陳易得以從傷感中走出來。
被感動的陳易更又幾分驚訝,因為這詩歌他知道作者是誰。隻是想不到今天居然會親耳聆聽作者的朗讀,是的,肯定是作者在吟讀,才能讀出如此的情懷來。
龍三見陳易入迷,嘴角露出了理解的笑容,說道:“看來兄弟果然是同道中人,吟這首詩的人正是我帶你來的目的。知道她是誰嗎?她就是名聞成都乃至天下的薛濤薛大家。”
果然是她,陳易心中大動。他曾經在前世的成都瞻仰過薛濤墓,了解過薛濤的事跡。知道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才女,詩歌才情了得。蜀王王建還專門為薛濤寫過一首詩,名叫《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說:“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薛濤除了詩歌了得,還發明了“薛濤箋”。
不管後悔不後悔,陳易卻是入了五毒幫,五毒幫發腰牌一枚,上書“五毒小卒”四個大字,從此以後便是正牌五毒幫幫眾。
入了幫,便有人來介紹各種幫派知識。陳易這才知道,五毒幫成立了十年,發展很迅猛,自己所在的這片大院,不過是五毒幫五個香堂之一。五毒幫的香堂,正是以佛家五毒命名,分別為貪、嗔、癡、慢、疑,五毒幫有五個副幫主,每個副幫主管理著一個堂口。張玄管理的正是癡字堂。張玄以下,另有六個小隊長,那龍三,居然是小隊長之一,每個小隊,大約有一百來人。難怪當初他開會也敢跑出來,陳易心中有了分寸。
奇跡的是,陳易被安排到了龍三的小隊。龍三所領導的,正是癡字堂第三小隊。等混熟了,陳易才知道,龍三原來的姓名本不叫龍三,都是因為他領導了第三小組,又姓龍,大家都叫他龍三,時間久了,他本名是什麽反而被大家都忘卻了。而龍三也不太在乎原來的名字,就成了真正的龍三了。
龍三和陳易有一尿情誼,自然避免對陳易有些特殊。從一進隊起,陳易就發現自己的地位僅次於龍三,知道一定是龍三打好招唿了。(..tw好看的小說)
而五毒幫幫眾之間,大家的關係都是一種平等的關係,陳易的感覺,這種關係有點類似於自己前世所見過的軍隊中官與兵的關係。陳易隱隱覺得,五毒幫有一些莫名的特質,讓自己覺得很熟悉,這種感覺讓陳易很是疑惑。
不過這種疑惑很快就被這些幫眾的熱情所衝淡了,實話說,陳易在這裏甚至有了幾分家的感覺,甚至比金山寺更讓自己覺得自在。
這一天,天氣燥熱,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濕氣,濕氣附在人身上,人身上汗水不能揮發,更加覺得悶熱無比。陳易脫光了膀子,坐在屋簷下,搖著扇子,和幾個幫眾神吹。和周圍的人吹牛,是近來陳易比較喜歡做的事情,因為這讓他覺得自己和這個環境融為了一體。他吹牛的本事自然是無比的,以前他引經據典闡述佛理,現在不用引經據典,也有妙語連珠。所以漸漸地,就成了那些幫眾聽他一個人說話了,陳易說話說得高興,見大家聽得高興,就更加賣力了。
龍三忽然出現,見頭領來到,幫眾們都起立施禮,陳易的演講沒了對象,隻能停止。
龍三大手一揮,遣散了幫眾。陳易心想,他一定有什麽話要給自己說。
果然,龍三待幫眾散去後,湊上前來,神秘地低聲說:“兄弟,哥帶你去開開眼,不知你是否有興趣?”
“開眼?是看什麽東西嗎?”陳易心中突生好奇。
“不是東西,是一個人”,龍三臉上露出了曖昧之色。
“是一個人,這個人不是東西?”陳易裝作糊塗。
龍三臉上曖昧之色更濃了,說道:“這個人,是一個……不行,我不能說,你隻管說跟不跟我走。”
陳易見他話說到一半,便又吞了迴去,自己心中的好奇貓似乎被勾引得隻叫,心想反正閑極無事,跟他去看看也無妨,便說:“走吧,我跟你去開開眼。”
龍三帶著陳易,出了幫會,穿過成都的大街小巷,當陳易還在欣賞所看到的成都美景之時,龍三一下停住了腳步,陳易差點撞到他的背上。
陳易見龍三目光直直地盯著前頭,便順著他看的方向看過去。
隻見好大一個牌樓,牌樓有三層,第一層的門洞頭上掛著一塊燙金大匾,上麵三個金色大字,“浣花溪”,牌樓後麵,是一條穿越而過的河流,河水清清,綠樹蔥蔥,好一片溫柔美麗的景象。
陳易心想,這個龍三,這麽個景象就看入迷了,莫非帶自己來所謂的開眼,就是看這片景色?這景色美是美,不過也沒達到超凡脫俗的地步啊。
所以陳易用手捅了捅龍三的腰,問道:“這就是所謂的開眼?”
龍三迴過神來,忙說道:“嗬嗬,轉過牌樓就到了,我隻是每次見到這個牌樓,見到浣花溪幾個字,就好像見到了她,不免有些興奮。”
“什麽人能讓你興奮成這樣?”陳易問道。
龍三低笑了一聲,並沒有迴答。
轉過那個牌樓,隻見河邊臨水的地方有一座二層小樓,小樓臨水而建,樓四周栽種幾片修竹,更有青草野花綿延其間,看起來是一個典雅有情調的地方。
正自看間,一個清脆的聲音從樓上不知名的地方傳下來,那聲音如同雛鳥清音,又不失綿綿,一入耳,就讓人感到渾身舒服。那聲音正在吟讀一詩:“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複哀吟。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陳易忽然被詩歌吸引住了,美麗的聲音,美麗的詩句,美麗的享受。聽得後來,陳易的情緒被詩的情緒感染,等到最後一句“春風知不知”,陳易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懷,不由眼睛一酸,差點掉下淚來。但此時詩歌已經念完,陳易得以從傷感中走出來。
被感動的陳易更又幾分驚訝,因為這詩歌他知道作者是誰。隻是想不到今天居然會親耳聆聽作者的朗讀,是的,肯定是作者在吟讀,才能讀出如此的情懷來。
龍三見陳易入迷,嘴角露出了理解的笑容,說道:“看來兄弟果然是同道中人,吟這首詩的人正是我帶你來的目的。知道她是誰嗎?她就是名聞成都乃至天下的薛濤薛大家。”
果然是她,陳易心中大動。他曾經在前世的成都瞻仰過薛濤墓,了解過薛濤的事跡。知道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才女,詩歌才情了得。蜀王王建還專門為薛濤寫過一首詩,名叫《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說:“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薛濤除了詩歌了得,還發明了“薛濤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