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秋覺得有些好笑。“爹,你在想啥呢?你女兒我是那種人嗎?我前途一片光明,會為了這仨瓜倆棗幹那毀前途的事。”
張氏聽著點點頭,心也放下了一些。“秋秋是長大了,自從上次生病以後,可是穩重了不少。
你這個樣子越來越像你母親了,你母親就是個心裏有成算的,不過也強的很,要是聽我的也不至於當年…”
說著他就有些難過,趕緊抽出帕子按了按眼角。
季秋秋是有原主的記憶的,她這段時間總在為自己改變找理由,她不可能完全模仿原主生活一輩子。
“爹,你可別哭,這才到哪以後您且等著享福呢。我還給你買了首飾,純金的帶出去絕對讓村裏那幫男人羨慕。”
季秋秋說著趕緊拿出一個盒子,一根純金和一根玉作的發簪,張氏摸著盒子愛不釋手的。
“之前王婆子家的主夫就帶了一個金簪子不過那個一看就是空心的。不像我女兒買這個沉實的勁兒,一看就是實心的。”
男人之間無非就是攀比一下誰家妻主對自己好,誰家孩子爭氣誰的首飾貴重。
“那行爹你再觀摩一會兒,我要迴去學習了,下次放假有個小測,我得用用功了。”季秋秋說完,站起來就要走。
張氏趕緊的喊著白城。“你快別收拾了去伺候秋秋讀書,我女兒又要讀書,又要想著生計這段時間夠受累的了,你可要伺候仔細了。”
白城趕緊行禮稱是,然後端著托盤裏的茶壺糕點,跟著季秋秋迴了房間,兩人進入隔間的書房。
白城先把東西都放在旁邊,這時季秋秋從書桌上拿過一個盒子遞給他。“給你也買了一份不知道喜不喜歡,要是不喜歡就存著換零錢用。等到有時間我帶你去縣城讓你自己挑。”
白城伸手接過盒子,打開一看是一個銀簪子和一枚質地上好的玉佩。他是個有見識的,這個玉佩少說也要百十來兩。
他用手輕輕撫摸著,眼眶微微有些紅潤。季秋秋上前給他擦拭眼淚,你可別哭,要是讓爹爹看到了,以為我欺負你了。
白城扯過她手裏的手絹,自己抹了一把眼睛。
這時季秋秋拿出一張銀票和兩錠碎銀。“這張銀票上有50兩,這是兩錠五兩的銀子,你留著花用。”
看到這些東西,白城本來止住的眼淚又流了出來,她手裏並非沒有銀錢,張氏雖然仔細了些,但每年過年都會給他壓歲錢。
他也沒什麽花用就留下了,還有以前偷藏的,但不知為什麽看到這些東西,還是感動的不行。
“好了好了,快別哭了,我白城哥哥這麽好看,要是哭壞了眼睛可就可惜了。”
白城把身子扭到一邊,嘴裏嘟囔著。“不知在學堂都學了些什麽,就會迴來和我油嘴滑舌的。”
“白城哥哥就會冤枉我,你長得好看,我還不許說實話了。”季秋秋繼續哄他。
“哼,都什麽時辰了還不去讀你的書,就知道逗弄我。”說著端著空托盤就出去了。
季秋秋笑著搖搖頭坐迴書桌開始認真看書。
白城來到廚房看到張氏已經把廚房收拾利索,趕緊的說。“父親,您放那我收拾就行,勞累你做什麽?”
張氏滿麵笑容。“這些我來做就行,你照顧好秋秋就可以,這是怎麽了?眼睛都紅了。”
白城有些害羞但還是說了,“秋秋給我也買了個銀簪子。”
張氏並沒有因為這個生氣,隻是笑著說。“跟了我家秋秋,你算是得了天大的福分,以後可要照顧好她。這可是你下半輩子的依靠。”
“是的,父親我知道呢,我去拿些針線到書房裏陪著秋秋。”
“嗯,你去吧,咱家現在日子好過些了以後晚上熬些湯,給秋秋補一補吧。雖說學校有了飯堂,但是糕點也要帶著,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餓的快。”張氏琢磨著手裏的這些銀錢。
“曉得了父親我會打理妥當的。”白城心裏也認為這樣最好,畢竟秋秋身子還是有些弱。
接下來沒什麽後顧之憂,轉眼間一個冬天過去,到了來年2月份,再過幾天就是童生的考試。
季秋秋覺得她是能過的,畢竟這一個冬天的苦熬苦學不是白來。
但是張氏和白城就是緊張,從考試要帶的東西,到要穿的衣服。父子兩個全都一遍遍的檢查。
童生的考試並不是一場考試就完事兒,而是在縣城參加三場,在府城參加兩次。所以要是沒點兒家底真供不起一個讀書人。
在縣城的時候,父子兩個趕著驢車在考場外邊等著,成績出來以後,取優者隔上兩個月就要去府城考。
這次就沒讓父子兩個人跟著,幾場考試下來季秋秋可是遭了老罪了,要不是這一個冬天她不間斷的修煉內功心法,也多少算是有了些進展她都感覺自己堅持不下來。
從府城迴來就先不用去書院了,迴家休養幾天,順便把這幾天考試內容默寫出來。然後迴到書院以後讓先生幫忙批一下。
季秋秋的試卷被先生說是立意新穎,措辭嚴謹,必能考上童生。不過先生的意思是讓她再打磨兩年,在參加秀才的考試。
季秋秋之前閱讀過其他中考秀才的文章,覺得先生說的有道理。於是把這件事情放下了,安心讀書。
看到她這個樣子,先生很是滿意。
成績出來的還是很快的,季秋秋確實考上了童生,名次很靠前,但並沒有拔得頭籌。
張氏很是興奮,上供燒香祭祖,然後接下來就是大擺宴席,村裏有頭有臉的族長,裏正等都過來了。
還有一個實在的好處,就是她們家的田不用交稅了當然了,童生免得少一些。秀才舉人免的就多了。但好在她家田也不多。
每年的徭役也都免了。要不然每年徭役他們家都是出錢,每年至少要五兩銀子。
還有就是上她家提親的人也多了,她成了周圍這幾個村的兒郎的香餑餑。
一開始她是不知道的,隻是看到白城這兩天總是做事有些恍惚,細問了才知道是怎麽迴事。
季秋秋馬上跟張氏談了這件事情,以後再來的都被張氏推脫掉了。
(大家催更,發電,小花花,評論,謝謝!)
張氏聽著點點頭,心也放下了一些。“秋秋是長大了,自從上次生病以後,可是穩重了不少。
你這個樣子越來越像你母親了,你母親就是個心裏有成算的,不過也強的很,要是聽我的也不至於當年…”
說著他就有些難過,趕緊抽出帕子按了按眼角。
季秋秋是有原主的記憶的,她這段時間總在為自己改變找理由,她不可能完全模仿原主生活一輩子。
“爹,你可別哭,這才到哪以後您且等著享福呢。我還給你買了首飾,純金的帶出去絕對讓村裏那幫男人羨慕。”
季秋秋說著趕緊拿出一個盒子,一根純金和一根玉作的發簪,張氏摸著盒子愛不釋手的。
“之前王婆子家的主夫就帶了一個金簪子不過那個一看就是空心的。不像我女兒買這個沉實的勁兒,一看就是實心的。”
男人之間無非就是攀比一下誰家妻主對自己好,誰家孩子爭氣誰的首飾貴重。
“那行爹你再觀摩一會兒,我要迴去學習了,下次放假有個小測,我得用用功了。”季秋秋說完,站起來就要走。
張氏趕緊的喊著白城。“你快別收拾了去伺候秋秋讀書,我女兒又要讀書,又要想著生計這段時間夠受累的了,你可要伺候仔細了。”
白城趕緊行禮稱是,然後端著托盤裏的茶壺糕點,跟著季秋秋迴了房間,兩人進入隔間的書房。
白城先把東西都放在旁邊,這時季秋秋從書桌上拿過一個盒子遞給他。“給你也買了一份不知道喜不喜歡,要是不喜歡就存著換零錢用。等到有時間我帶你去縣城讓你自己挑。”
白城伸手接過盒子,打開一看是一個銀簪子和一枚質地上好的玉佩。他是個有見識的,這個玉佩少說也要百十來兩。
他用手輕輕撫摸著,眼眶微微有些紅潤。季秋秋上前給他擦拭眼淚,你可別哭,要是讓爹爹看到了,以為我欺負你了。
白城扯過她手裏的手絹,自己抹了一把眼睛。
這時季秋秋拿出一張銀票和兩錠碎銀。“這張銀票上有50兩,這是兩錠五兩的銀子,你留著花用。”
看到這些東西,白城本來止住的眼淚又流了出來,她手裏並非沒有銀錢,張氏雖然仔細了些,但每年過年都會給他壓歲錢。
他也沒什麽花用就留下了,還有以前偷藏的,但不知為什麽看到這些東西,還是感動的不行。
“好了好了,快別哭了,我白城哥哥這麽好看,要是哭壞了眼睛可就可惜了。”
白城把身子扭到一邊,嘴裏嘟囔著。“不知在學堂都學了些什麽,就會迴來和我油嘴滑舌的。”
“白城哥哥就會冤枉我,你長得好看,我還不許說實話了。”季秋秋繼續哄他。
“哼,都什麽時辰了還不去讀你的書,就知道逗弄我。”說著端著空托盤就出去了。
季秋秋笑著搖搖頭坐迴書桌開始認真看書。
白城來到廚房看到張氏已經把廚房收拾利索,趕緊的說。“父親,您放那我收拾就行,勞累你做什麽?”
張氏滿麵笑容。“這些我來做就行,你照顧好秋秋就可以,這是怎麽了?眼睛都紅了。”
白城有些害羞但還是說了,“秋秋給我也買了個銀簪子。”
張氏並沒有因為這個生氣,隻是笑著說。“跟了我家秋秋,你算是得了天大的福分,以後可要照顧好她。這可是你下半輩子的依靠。”
“是的,父親我知道呢,我去拿些針線到書房裏陪著秋秋。”
“嗯,你去吧,咱家現在日子好過些了以後晚上熬些湯,給秋秋補一補吧。雖說學校有了飯堂,但是糕點也要帶著,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餓的快。”張氏琢磨著手裏的這些銀錢。
“曉得了父親我會打理妥當的。”白城心裏也認為這樣最好,畢竟秋秋身子還是有些弱。
接下來沒什麽後顧之憂,轉眼間一個冬天過去,到了來年2月份,再過幾天就是童生的考試。
季秋秋覺得她是能過的,畢竟這一個冬天的苦熬苦學不是白來。
但是張氏和白城就是緊張,從考試要帶的東西,到要穿的衣服。父子兩個全都一遍遍的檢查。
童生的考試並不是一場考試就完事兒,而是在縣城參加三場,在府城參加兩次。所以要是沒點兒家底真供不起一個讀書人。
在縣城的時候,父子兩個趕著驢車在考場外邊等著,成績出來以後,取優者隔上兩個月就要去府城考。
這次就沒讓父子兩個人跟著,幾場考試下來季秋秋可是遭了老罪了,要不是這一個冬天她不間斷的修煉內功心法,也多少算是有了些進展她都感覺自己堅持不下來。
從府城迴來就先不用去書院了,迴家休養幾天,順便把這幾天考試內容默寫出來。然後迴到書院以後讓先生幫忙批一下。
季秋秋的試卷被先生說是立意新穎,措辭嚴謹,必能考上童生。不過先生的意思是讓她再打磨兩年,在參加秀才的考試。
季秋秋之前閱讀過其他中考秀才的文章,覺得先生說的有道理。於是把這件事情放下了,安心讀書。
看到她這個樣子,先生很是滿意。
成績出來的還是很快的,季秋秋確實考上了童生,名次很靠前,但並沒有拔得頭籌。
張氏很是興奮,上供燒香祭祖,然後接下來就是大擺宴席,村裏有頭有臉的族長,裏正等都過來了。
還有一個實在的好處,就是她們家的田不用交稅了當然了,童生免得少一些。秀才舉人免的就多了。但好在她家田也不多。
每年的徭役也都免了。要不然每年徭役他們家都是出錢,每年至少要五兩銀子。
還有就是上她家提親的人也多了,她成了周圍這幾個村的兒郎的香餑餑。
一開始她是不知道的,隻是看到白城這兩天總是做事有些恍惚,細問了才知道是怎麽迴事。
季秋秋馬上跟張氏談了這件事情,以後再來的都被張氏推脫掉了。
(大家催更,發電,小花花,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