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丈土地許圭眼吹沙
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 作者:手抽的雞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童福山眼神複雜看著山下紛亂的爆炸。
直到大雄寶殿不堪重負,猙獰一聲轟然倒塌,他才迴過神來,歎了口氣。
這個時候才明白,陳六安從一開始就不惜暴露他自己,將錢勇引來。
將賬冊交給自己後,引爆炸藥與錢勇同歸於盡。
童福山不由得在想,若是換作自己,舉家被滅族,他是不是也和這陳六安一樣,不願再苟活於世?
“公子,咱們走吧,陳六安已經死了,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咱們去做。”
童福山點點頭,最後深深看了一眼山下的殘垣斷瓦,毅然轉身離去。
張林說的沒錯,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有未盡之事要做。
迴到揚州後,童福山再次將自己關進了書房,重新梳理揚州的線索。
最重要的線索,就是這本披著《道德經》外皮的賬本。
這本賬本,記錄著建文三年,整個江南的所有出賬。
隻可惜,這裏隻有各省總計出賬的數字,並無具體去向。
“七百一十萬兩,七百一十萬兩...”
僅僅一年,江南官場就支出了七百一十萬兩白銀!
童福山被這個數字驚得目瞪口呆。
一個江南的支出,就要比朱允炆整個國庫裏的銀兩還要多!
若是這筆錢到了朱允炆手上,恐怕先生想要靖難的難度也會更高。
一時間,童福山也不知道是該慶幸,朱允炆沒有拿到這筆銀子,還是該憤怒這些官員膽大包天。
但現在不是他該考慮這些的時候。
這筆賬已經是死賬,即便查出去向,這銀子也很難追蹤迴來。
不過,這次和陳六安見麵,卻不是沒有收獲,反而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隻要查清楚現在的賬本在誰手裏,這些人什麽時候對賬銷賬,以及最重要的——
拿到對賬密押,就能徹底破獲江南貪墨案!
“可是,從哪裏下手呢?”
童福山學著蘇謹,手指不停在桌麵叩擊,可卻全無頭緒。
憑猜的,他也能大致猜到哪些人手裏有賬本。
但是,他們會在什麽時候,又會在什麽地方銷賬?
主持銷賬又是何人?
這些,他全無頭緒。
隻要能抓住一個線頭,就能將整個江南這筆無頭賬查出來。
但是,這個線頭又該從哪裏抓起?
不知不覺,一夜的工夫就這麽過去了。
陳六安在鎮江自爆,與錢勇同歸於盡的消息很快便傳至揚州。
據傳,陳六安死前曾與人秘密接觸,但錢勇一死,更不知道是什麽人。
方進染得知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懷疑童福山。
當即,他二話不說去了鹽道衙門一探究竟。
隻可惜,當他去了鹽道衙門的時候,卻被告知童福山今兒壓根沒來,還在家中養病。
方進染顧不上乘轎,打馬就朝著瘦西湖畔,那處童福山的別苑奔去。
等他到了童福山的別苑,卻發現後者頂著滿眼的黑眼圈,居然在欣賞歌女彈唱蘇州評彈。
看著他一副欲與魂受的模樣,方進染一時也懷疑是不是自己猜錯了?
“喲,方大人今兒怎麽有時間來瞧本官?”
童福山一見方進染,頓時大喜過望:
“快快快,方大人快坐下,這可是駙馬爺最喜歡的蘇州評彈,這歌女還是我從鬆鶴樓特意請來的。”
方進染一瞧那歌女,嘴巴就直撇。
這幾天隻要去拜訪王寧,駙馬爺立馬就帶他去聽評彈。
搞得他現在一聽見蘇州評彈,腦瓜子就嗡嗡的。
“不,不了,下官還有公務在身,今日就是來探視一下大人,既然大人身體尚未痊愈,下官就不打攪了。”
方進染打了個哈哈,趕緊起身告退。
送走方進染,童福山忍不住挖了挖耳朵:“也不知這蘇州評彈有什麽好聽的,那駙馬爺就這麽愛聽?”
張林拿了銀子,打發走歌女的時候,童福山眼珠子咕嚕嚕一轉:
“喂,一會你自行去揚州會館找何會長領賞錢,就說是我說的。”
歌女迴神盈盈一拜:“多謝大人。”
等歌女走後,張林忍不住問:“公子,你讓那歌女去拿賞錢,是為了給你作不在場的證?”
“不是啊”,童福山一臉無辜的瞅了他一眼:“歌女作的證,那何尚君能信?”
“那公子讓她去領賞的用意是?”
“沒啥。”
童福山嘿嘿一笑:“純粹就是為了惡心惡心他。”
張林:。。。
“不說笑了。”
童福山收起嬉笑的表情:“你去找一趟秦深,讓他幫我送個東西迴去。”
張林立即會意:“是那賬本?”
“嗯。”
童福山點頭:“這件事事關重大,必須讓先生知曉。”
“既然如此,那不如我親自跑一趟。”
“不行。”
童福山想也沒想就迴絕:“你我保不齊早被那些人盯上了。”
“我明白了,我現在就去找老秦。”
。。。
許圭看著眼前碩大的高樓,怔怔不語。
自被彈劾自己涉嫌與王月被殺案有關後,朝廷雖然沒有撤了他巡田禦史的職,但也被申斥不得擅自插手地方事務。
他心裏清楚,這是先生對自己的保護,但許圭的心裏卻更頗不是滋味。
這些日子,許圭隻能每日在錢塘和蕭山間來迴奔波,忙著清丈土地。
好在清丈土地的時候,因為有浙江布政使馬祥的支持,前期沒受到什麽阻礙。
一個多月的時間,百姓家中的人口、田地,就被清丈的七七八八,連一些隱戶都重新登記在冊。
其實,這些百姓最初也並不願意配合。
他們並不相信官府的話,深怕這是朝廷騙他們登記好人口後,轉過頭拿著黃冊就來找他們收稅。
但沒想到,這次幫他最大忙的人,並不是馬祥,而是京城來的——讀報人。
許圭都不知道,什麽時候勾欄瓦肆間,鄉間地頭旁,忽然之間多了這麽一群讀報人。
他們每天都會拿著一份最新到的報紙,跑去給百姓讀報。
國家大事、朝廷政策,乃至一些鄉野趣聞,在他們口若懸河的滔滔不絕下,漸漸灌輸給了懵懂的百姓。
“這報紙上可是說了,咱們這位新帝已經重設登聞鼓,你們要是有冤情,就可以去擊鼓鳴冤!”
“還有啊,新作物的種子不日就要傳到咱們浙江來了!
你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開荒不夠,種不上新糧,拿不到種子,可別來找我!”
讀報人樂不滋滋的啃了一口手中的窩頭,忽然朝著人群外的許圭眨了眨眼。
許圭這才明白,雖然先生隻讓自己孤身一人來這裏,但他從未忘記自己這個學生。
這些讀報人,就是先生派來幫他的。
“先生....”
不知是不是風沙吹過,許圭的眼睛忽然有點澀。
直到大雄寶殿不堪重負,猙獰一聲轟然倒塌,他才迴過神來,歎了口氣。
這個時候才明白,陳六安從一開始就不惜暴露他自己,將錢勇引來。
將賬冊交給自己後,引爆炸藥與錢勇同歸於盡。
童福山不由得在想,若是換作自己,舉家被滅族,他是不是也和這陳六安一樣,不願再苟活於世?
“公子,咱們走吧,陳六安已經死了,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咱們去做。”
童福山點點頭,最後深深看了一眼山下的殘垣斷瓦,毅然轉身離去。
張林說的沒錯,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有未盡之事要做。
迴到揚州後,童福山再次將自己關進了書房,重新梳理揚州的線索。
最重要的線索,就是這本披著《道德經》外皮的賬本。
這本賬本,記錄著建文三年,整個江南的所有出賬。
隻可惜,這裏隻有各省總計出賬的數字,並無具體去向。
“七百一十萬兩,七百一十萬兩...”
僅僅一年,江南官場就支出了七百一十萬兩白銀!
童福山被這個數字驚得目瞪口呆。
一個江南的支出,就要比朱允炆整個國庫裏的銀兩還要多!
若是這筆錢到了朱允炆手上,恐怕先生想要靖難的難度也會更高。
一時間,童福山也不知道是該慶幸,朱允炆沒有拿到這筆銀子,還是該憤怒這些官員膽大包天。
但現在不是他該考慮這些的時候。
這筆賬已經是死賬,即便查出去向,這銀子也很難追蹤迴來。
不過,這次和陳六安見麵,卻不是沒有收獲,反而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隻要查清楚現在的賬本在誰手裏,這些人什麽時候對賬銷賬,以及最重要的——
拿到對賬密押,就能徹底破獲江南貪墨案!
“可是,從哪裏下手呢?”
童福山學著蘇謹,手指不停在桌麵叩擊,可卻全無頭緒。
憑猜的,他也能大致猜到哪些人手裏有賬本。
但是,他們會在什麽時候,又會在什麽地方銷賬?
主持銷賬又是何人?
這些,他全無頭緒。
隻要能抓住一個線頭,就能將整個江南這筆無頭賬查出來。
但是,這個線頭又該從哪裏抓起?
不知不覺,一夜的工夫就這麽過去了。
陳六安在鎮江自爆,與錢勇同歸於盡的消息很快便傳至揚州。
據傳,陳六安死前曾與人秘密接觸,但錢勇一死,更不知道是什麽人。
方進染得知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懷疑童福山。
當即,他二話不說去了鹽道衙門一探究竟。
隻可惜,當他去了鹽道衙門的時候,卻被告知童福山今兒壓根沒來,還在家中養病。
方進染顧不上乘轎,打馬就朝著瘦西湖畔,那處童福山的別苑奔去。
等他到了童福山的別苑,卻發現後者頂著滿眼的黑眼圈,居然在欣賞歌女彈唱蘇州評彈。
看著他一副欲與魂受的模樣,方進染一時也懷疑是不是自己猜錯了?
“喲,方大人今兒怎麽有時間來瞧本官?”
童福山一見方進染,頓時大喜過望:
“快快快,方大人快坐下,這可是駙馬爺最喜歡的蘇州評彈,這歌女還是我從鬆鶴樓特意請來的。”
方進染一瞧那歌女,嘴巴就直撇。
這幾天隻要去拜訪王寧,駙馬爺立馬就帶他去聽評彈。
搞得他現在一聽見蘇州評彈,腦瓜子就嗡嗡的。
“不,不了,下官還有公務在身,今日就是來探視一下大人,既然大人身體尚未痊愈,下官就不打攪了。”
方進染打了個哈哈,趕緊起身告退。
送走方進染,童福山忍不住挖了挖耳朵:“也不知這蘇州評彈有什麽好聽的,那駙馬爺就這麽愛聽?”
張林拿了銀子,打發走歌女的時候,童福山眼珠子咕嚕嚕一轉:
“喂,一會你自行去揚州會館找何會長領賞錢,就說是我說的。”
歌女迴神盈盈一拜:“多謝大人。”
等歌女走後,張林忍不住問:“公子,你讓那歌女去拿賞錢,是為了給你作不在場的證?”
“不是啊”,童福山一臉無辜的瞅了他一眼:“歌女作的證,那何尚君能信?”
“那公子讓她去領賞的用意是?”
“沒啥。”
童福山嘿嘿一笑:“純粹就是為了惡心惡心他。”
張林:。。。
“不說笑了。”
童福山收起嬉笑的表情:“你去找一趟秦深,讓他幫我送個東西迴去。”
張林立即會意:“是那賬本?”
“嗯。”
童福山點頭:“這件事事關重大,必須讓先生知曉。”
“既然如此,那不如我親自跑一趟。”
“不行。”
童福山想也沒想就迴絕:“你我保不齊早被那些人盯上了。”
“我明白了,我現在就去找老秦。”
。。。
許圭看著眼前碩大的高樓,怔怔不語。
自被彈劾自己涉嫌與王月被殺案有關後,朝廷雖然沒有撤了他巡田禦史的職,但也被申斥不得擅自插手地方事務。
他心裏清楚,這是先生對自己的保護,但許圭的心裏卻更頗不是滋味。
這些日子,許圭隻能每日在錢塘和蕭山間來迴奔波,忙著清丈土地。
好在清丈土地的時候,因為有浙江布政使馬祥的支持,前期沒受到什麽阻礙。
一個多月的時間,百姓家中的人口、田地,就被清丈的七七八八,連一些隱戶都重新登記在冊。
其實,這些百姓最初也並不願意配合。
他們並不相信官府的話,深怕這是朝廷騙他們登記好人口後,轉過頭拿著黃冊就來找他們收稅。
但沒想到,這次幫他最大忙的人,並不是馬祥,而是京城來的——讀報人。
許圭都不知道,什麽時候勾欄瓦肆間,鄉間地頭旁,忽然之間多了這麽一群讀報人。
他們每天都會拿著一份最新到的報紙,跑去給百姓讀報。
國家大事、朝廷政策,乃至一些鄉野趣聞,在他們口若懸河的滔滔不絕下,漸漸灌輸給了懵懂的百姓。
“這報紙上可是說了,咱們這位新帝已經重設登聞鼓,你們要是有冤情,就可以去擊鼓鳴冤!”
“還有啊,新作物的種子不日就要傳到咱們浙江來了!
你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開荒不夠,種不上新糧,拿不到種子,可別來找我!”
讀報人樂不滋滋的啃了一口手中的窩頭,忽然朝著人群外的許圭眨了眨眼。
許圭這才明白,雖然先生隻讓自己孤身一人來這裏,但他從未忘記自己這個學生。
這些讀報人,就是先生派來幫他的。
“先生....”
不知是不是風沙吹過,許圭的眼睛忽然有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