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許圭下江南
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 作者:手抽的雞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蘇謹的‘威脅’下,百官們倒是沒再敢給朱棣添堵。
但無論朱棣還是蘇謹,他倆心裏都清楚,這事想要辦成可沒那麽容易。
說白了,還是沒錢鬧的。
驅退百官後,蘇謹直接進了禦書房。
這裏,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進來過了。
老朱的痕跡,早在朱允炆時期,就已經蕩然一空。
朱棣進駐之後,這裏擺著最多的居然是兵書。
蘇謹也沒心思緬懷過去,和朱棣抓緊時間開始商量下一步的布局。
翌日,朝會如常進行。
隻不過這一天,朱棣趁著昨日的餘威,繼續落實了好幾個‘項目’。
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就是那批‘引薦官’。
當年,方孝儒為了養名,恢複前朝舊製,大力推進薦官製度。
這就導致朝中,很多官員根本不是科舉出身,卻身處要職。
對於這些人,朱棣的處置辦法倒是沒有搞一刀切,全部幹掉。
他在登基之初,就聽從蘇謹的建議,恢複了檢校製度。
這一個多月下來,這些引薦官做過什麽,有沒有能力,一目了然。
再配合錦衣衛的密報,朱棣已經能清晰的掌握每一個人的情況。
對於那些庸官、派係官,沒犯什麽大錯,卻也能力不足的,直接清退,並永不許參加科舉。
對於貪官、罪官等,依律處置,且三代直係親屬不允為官,不允參加科舉。
不過對於一些確實在做事的官員,雖然數量不多,朱棣並沒有直接清退。
他下旨這些官員罷官留任,隻要經過半年後的考課,可恢複官身。
而空出來的這些官職,則被這些年中試而做不了官,身家也還算清白的那些進士、舉人填補。
朱棣心裏清楚,將來這些人也遲早會結成派係。
但至少現在能用,即便到了將來,也絕不會被那些士族壟斷。
這才是最重要的。
水至清,則無魚。
水至渾,則無命。
這是一個度,需要去慢慢把握。
之前朱棣大肆獎賞功臣,和處決前朝餘孽的時候,唯有一個人被悄然‘放過’。
方孝儒。
不是朱棣畏其名聲,朱棣也壓根不想用他,但這個人留下來,朱棣有用。
朱棣稱帝之後,方孝儒就一直賦閑在家,既不用他,也不罰他,似乎就這麽將他遺忘了。
但唯獨有一點,他幹什麽都行,就是不許他出城。
對此,方孝儒認為朱棣想要軟禁他,似乎是認命了,每日閉門不出,躲在書房讀書。
而從前門庭若市的方府,如今隻有一灑掃老嫗為伴。
處理了這些引薦官之後,朱棣的目光終於放在了‘科舉新政’和‘攤丁入畝’上。
新政之事不能操之過急,如今也隻能從山西、山東、河北、北平、陝西這些科舉‘弱省’,以及應天開始。
學校要一座一座建,學生要一點一點收。
倒是應天和北平,似乎有好幾所‘古怪’的學校開始建設。
但無論誰去打探,也不清楚這究竟蓋的是什麽學校。
對於攤丁入畝一事,朱棣顯然十分急切。
三月初,蘇謹的學生許圭,掛著巡田禦史的身份,離開了應天。
隻不過他走的時候悄無聲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什麽時候走的,又會經過哪裏,先到哪去。
即便是消息最靈通的那些士族,也隻知道這次來清丈土地的巡田禦史,是蘇謹的學生,叫做許圭。
其他,一無所知。
建文四年,三月底,錢塘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水利發達,自古就是通衢富庶之地曾為南宋都城。
尤其是錢塘縣,這裏坐落著大大小小的工坊,以及無數的碼頭。
這些碼頭可不僅僅是捕魚之用。
它們最大的功能,一在河運,二在出口,即走私。
建文年間,朝廷從未允許過開海,仍舊執行著洪武朝禁海的政策。
老朱在的時候,內帑很大一部分來源,都源於蘇謹與老朱的‘走私生意’。
朱允炆篡位後,蘇謹自然不會繼續當冤大頭,給朱允炆送錢。
但江南的這些世家,最早的走私都可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
他們自然心裏清楚,這裏麵的油水有多大,肯定不願意朝廷插手。
所以別說是主動開海,誰要是敢提‘開海’這兩個字,那就是與整個江南的世家作對。
朱允炆恐怕到死的那天都不清楚,他治下的這些‘賢臣’們,出賣了多少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才換取了他們幾家的繁榮。
話迴錢塘。
錢塘乃富庶之地,本地的豪紳、世家不知有多少,市麵上比應天都要繁華。
車水馬龍。
而許圭的第一站,直接微服奔了錢塘縣。
臨別之際,他對於這趟差,一點頭緒都沒有。
於是,他隻好去請教先生,這巡田禦史的差事應該怎麽辦才好。
可惜,蘇謹隻告訴他四個字——隨機應變。
許圭也搞不懂,難道先生這是在考驗自己?
想來想去,他決定用最笨的辦法——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一看,這錢塘縣究竟是怎麽迴事。
當他進入錢塘的瞬間,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別說是他們黎城那窮地方,就算是京師與之相比,恐怕也略有遜色吧?
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大街;
繁華的商鋪鱗次櫛比;
小販們的叫賣聲,混雜在市裏坊間,好一派欣欣向榮。
靖難帶來的恐懼,似乎從未影響到這片土地。
這次出門,蘇謹倒不是一點都不管他。
許圭這次下江南,很可能會遇到他曾經的問題,刺殺。
當年,泉州遇刺的事情早給他敲過了警鍾。
這次,蘇謹將身邊兩個得力的親衛,派給許圭貼身保護。
隻要不遇到大規模的部隊,一般的人別想近許圭的身。
“葛大哥、尚大哥,咱們去那邊瞧瞧。”
葛天和尚本叔就是蘇謹的那兩個親衛。
這一路上,許圭對他們一向禮遇有加,從不敢仗著蘇謹學生的身份,對他們唿來喝去。
因為他心裏清楚,先生身邊這十個親衛,可是從鳳陽就跟著他的老人。
蘇謹待他們與其說是親衛,不如說更像家人。
葛天永遠一副笑眯眯的模樣,無論天氣是熱是冷,雙手都一直攏在懷裏。
看著像是個和氣的老農,卻不知那攏在懷裏的手,永遠緊握著武器。
可能是飛鏢,可能是弩箭,可能是手槍,但絕不會空著手。
另一人尚本叔,外表黑如木炭,倒像個砍柴的,喜怒不形於色。
如果仔細看去,就能發現他的一雙鷹眼,永遠在環視左右,每時每刻都在排查著可能出現的危機。
“公子說去哪裏,咱們自然跟著去哪裏”,葛天笑眯眯的應了,當先往許圭指著的方向走去。
尚本叔習慣性的後退一步,將許圭夾在中間。
可就在幾人走到路口的時候,卻傳來一聲驚唿,接著是帶著地方口音的議論。
許圭一抬眼,頓感好奇:“去看看。”
但無論朱棣還是蘇謹,他倆心裏都清楚,這事想要辦成可沒那麽容易。
說白了,還是沒錢鬧的。
驅退百官後,蘇謹直接進了禦書房。
這裏,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進來過了。
老朱的痕跡,早在朱允炆時期,就已經蕩然一空。
朱棣進駐之後,這裏擺著最多的居然是兵書。
蘇謹也沒心思緬懷過去,和朱棣抓緊時間開始商量下一步的布局。
翌日,朝會如常進行。
隻不過這一天,朱棣趁著昨日的餘威,繼續落實了好幾個‘項目’。
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就是那批‘引薦官’。
當年,方孝儒為了養名,恢複前朝舊製,大力推進薦官製度。
這就導致朝中,很多官員根本不是科舉出身,卻身處要職。
對於這些人,朱棣的處置辦法倒是沒有搞一刀切,全部幹掉。
他在登基之初,就聽從蘇謹的建議,恢複了檢校製度。
這一個多月下來,這些引薦官做過什麽,有沒有能力,一目了然。
再配合錦衣衛的密報,朱棣已經能清晰的掌握每一個人的情況。
對於那些庸官、派係官,沒犯什麽大錯,卻也能力不足的,直接清退,並永不許參加科舉。
對於貪官、罪官等,依律處置,且三代直係親屬不允為官,不允參加科舉。
不過對於一些確實在做事的官員,雖然數量不多,朱棣並沒有直接清退。
他下旨這些官員罷官留任,隻要經過半年後的考課,可恢複官身。
而空出來的這些官職,則被這些年中試而做不了官,身家也還算清白的那些進士、舉人填補。
朱棣心裏清楚,將來這些人也遲早會結成派係。
但至少現在能用,即便到了將來,也絕不會被那些士族壟斷。
這才是最重要的。
水至清,則無魚。
水至渾,則無命。
這是一個度,需要去慢慢把握。
之前朱棣大肆獎賞功臣,和處決前朝餘孽的時候,唯有一個人被悄然‘放過’。
方孝儒。
不是朱棣畏其名聲,朱棣也壓根不想用他,但這個人留下來,朱棣有用。
朱棣稱帝之後,方孝儒就一直賦閑在家,既不用他,也不罰他,似乎就這麽將他遺忘了。
但唯獨有一點,他幹什麽都行,就是不許他出城。
對此,方孝儒認為朱棣想要軟禁他,似乎是認命了,每日閉門不出,躲在書房讀書。
而從前門庭若市的方府,如今隻有一灑掃老嫗為伴。
處理了這些引薦官之後,朱棣的目光終於放在了‘科舉新政’和‘攤丁入畝’上。
新政之事不能操之過急,如今也隻能從山西、山東、河北、北平、陝西這些科舉‘弱省’,以及應天開始。
學校要一座一座建,學生要一點一點收。
倒是應天和北平,似乎有好幾所‘古怪’的學校開始建設。
但無論誰去打探,也不清楚這究竟蓋的是什麽學校。
對於攤丁入畝一事,朱棣顯然十分急切。
三月初,蘇謹的學生許圭,掛著巡田禦史的身份,離開了應天。
隻不過他走的時候悄無聲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什麽時候走的,又會經過哪裏,先到哪去。
即便是消息最靈通的那些士族,也隻知道這次來清丈土地的巡田禦史,是蘇謹的學生,叫做許圭。
其他,一無所知。
建文四年,三月底,錢塘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水利發達,自古就是通衢富庶之地曾為南宋都城。
尤其是錢塘縣,這裏坐落著大大小小的工坊,以及無數的碼頭。
這些碼頭可不僅僅是捕魚之用。
它們最大的功能,一在河運,二在出口,即走私。
建文年間,朝廷從未允許過開海,仍舊執行著洪武朝禁海的政策。
老朱在的時候,內帑很大一部分來源,都源於蘇謹與老朱的‘走私生意’。
朱允炆篡位後,蘇謹自然不會繼續當冤大頭,給朱允炆送錢。
但江南的這些世家,最早的走私都可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
他們自然心裏清楚,這裏麵的油水有多大,肯定不願意朝廷插手。
所以別說是主動開海,誰要是敢提‘開海’這兩個字,那就是與整個江南的世家作對。
朱允炆恐怕到死的那天都不清楚,他治下的這些‘賢臣’們,出賣了多少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才換取了他們幾家的繁榮。
話迴錢塘。
錢塘乃富庶之地,本地的豪紳、世家不知有多少,市麵上比應天都要繁華。
車水馬龍。
而許圭的第一站,直接微服奔了錢塘縣。
臨別之際,他對於這趟差,一點頭緒都沒有。
於是,他隻好去請教先生,這巡田禦史的差事應該怎麽辦才好。
可惜,蘇謹隻告訴他四個字——隨機應變。
許圭也搞不懂,難道先生這是在考驗自己?
想來想去,他決定用最笨的辦法——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一看,這錢塘縣究竟是怎麽迴事。
當他進入錢塘的瞬間,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別說是他們黎城那窮地方,就算是京師與之相比,恐怕也略有遜色吧?
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大街;
繁華的商鋪鱗次櫛比;
小販們的叫賣聲,混雜在市裏坊間,好一派欣欣向榮。
靖難帶來的恐懼,似乎從未影響到這片土地。
這次出門,蘇謹倒不是一點都不管他。
許圭這次下江南,很可能會遇到他曾經的問題,刺殺。
當年,泉州遇刺的事情早給他敲過了警鍾。
這次,蘇謹將身邊兩個得力的親衛,派給許圭貼身保護。
隻要不遇到大規模的部隊,一般的人別想近許圭的身。
“葛大哥、尚大哥,咱們去那邊瞧瞧。”
葛天和尚本叔就是蘇謹的那兩個親衛。
這一路上,許圭對他們一向禮遇有加,從不敢仗著蘇謹學生的身份,對他們唿來喝去。
因為他心裏清楚,先生身邊這十個親衛,可是從鳳陽就跟著他的老人。
蘇謹待他們與其說是親衛,不如說更像家人。
葛天永遠一副笑眯眯的模樣,無論天氣是熱是冷,雙手都一直攏在懷裏。
看著像是個和氣的老農,卻不知那攏在懷裏的手,永遠緊握著武器。
可能是飛鏢,可能是弩箭,可能是手槍,但絕不會空著手。
另一人尚本叔,外表黑如木炭,倒像個砍柴的,喜怒不形於色。
如果仔細看去,就能發現他的一雙鷹眼,永遠在環視左右,每時每刻都在排查著可能出現的危機。
“公子說去哪裏,咱們自然跟著去哪裏”,葛天笑眯眯的應了,當先往許圭指著的方向走去。
尚本叔習慣性的後退一步,將許圭夾在中間。
可就在幾人走到路口的時候,卻傳來一聲驚唿,接著是帶著地方口音的議論。
許圭一抬眼,頓感好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