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正月二十八。


    朱棣帶百官祭拜完太廟,沒幾日便宣布登基稱帝,並定於次年元月元日,改年號‘永樂’。


    雖然現在還是正月,但朱棣最終還是選擇在這一年,繼續建文的年號。


    之後,就是熟悉的論功行賞和殺雞儆猴的環節。


    丘福升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


    張玉前世勇闖敵陣救朱棣,力竭戰死,靖難成功後,追封榮國公,諡忠顯,後追進河間王,改諡忠武。


    不過這一世朱棣安全的很,也不需要他救,但最後還是加封榮國公。


    朱能累功升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姚廣孝最終拒絕了朱棣的封王,隻答應任僧錄司左善世,加太子少師。


    而功名最顯赫的當屬中山王徐家,一門兩國公。


    徐輝祖襲爵魏國公不變,卻掌了五軍都督府左都督。


    但在他身邊,還有李景隆掌著右都督的職位牽製。


    徐增壽則被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定國公,子孫世襲。


    當初靖難‘抵抗’的那些老將,結局也不一。


    郭英出了胸中一口惡氣,心滿意足。


    他知道自己不會受朱棣的信任,急流勇退,謙辭了晉國公的機會,養老去了。


    但朱棣仍將其‘侯爵’之位,改為‘世襲罔替’。


    至於耿炳文,雖然也保住了他的爵位。


    但他知道從此之後將不再受皇帝信任,帶著老小迴了鳳陽。


    李景隆雖然爵位沒法升,但掌了右都督的職位,實權卻是極大。


    唯獨靖難最大的功臣,蘇謹,卻在封公的詔書上一字未提。


    不少官員甚至暗自猜度,是不是蘇謹軍功太甚,功高震主,朱棣開始忌憚他了?


    有些人,已經忍不住開始眉飛色舞。


    要說這永樂朝,這些官員最怕的是誰?


    恐怕並不是眼前這位,能決定他們生死的永樂大帝,而正是這位聲名不顯的‘酷吏蘇’。


    這小子在洪武朝的時候,就沒少跟他們作對,現在都到了永樂朝,也該消停消停了吧?


    要是這位新帝仍像洪武爺那般‘寵幸’蘇謹,他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果然,在之後的安排上,他們就看出朱棣真的對蘇謹‘不滿’了。


    齊泰、黃子澄,在朱棣登基的第三天,就被下令滿門抄斬。


    齊泰全家被殺的就剩一個六歲的兒子,還被流放到了西域。


    用朱棣的話說:你齊泰給建文出餿主意害死我二哥,那就用你兒子,去給我二哥守靈贖罪去吧。


    黃子澄也沒好到哪去,全家幾乎死絕,


    剩餘車輪以下孩童、老邁全部流放,婦孺充入教坊司。


    翟善、王純州、郭允道等官員被罷黜。


    雖然逃過一劫,但隻能歸家‘思過’,終身不得邁出家門一步。


    五服之內,不得參加科舉。


    凡在任親屬皆罷免官職歸鄉,有功名者奪取功名,終身禁考。


    禮部尚書陳迪、刑部尚書孫顯,罪名不顯,官降三級留用。


    但陳迪、孫顯降級留用以後,注定也隻能是閑職,再不可能涉足權利中心。


    六部尚書唯一‘躲過一劫’的,是原工部尚書鄭賜。


    鄭賜遷戶部,任尚書,不降反升。


    而原本的六部,也紛紛換了主官。


    吏部尚書由徐增壽兼任,戶部鄭賜主管。


    對兵部的安排,朱棣學了親爹,暫時虛設,並不設置主官,由姚廣孝暫時管著。


    倒不是朱棣沒有信任的人。


    丘福、朱能、張玉,無論哪一個,都足以坐這個位置。


    但朱棣有自己的想法。


    未來幾年對外的征戰無數,這個位置無論放誰,都不如自己直接管著方便。


    刑部尚書則召迴了老臣李仕魯,同時都察院也由李仕魯管著,這也算他的老衙口了。


    而並稱三司衙門的最後一個衙門——大理寺,則召迴了老臣任亨泰。


    其實朱棣一開始,是想讓任亨泰至少兼一個部,最好是戶部或者刑部。


    但任亨泰以年邁為由,多次拒絕了朱棣的請求。


    若不是三日之前的一次徹夜長談,明白朱棣的苦心後,這個大理寺卿恐怕也不會兼。


    但最後的兩部——工部、禮部的尚書人選,卻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蘇謹。


    官員們都以為自己聽錯了,蘇謹怎麽會一人兼兩部尚書?


    蘇謹任尚書不奇怪,就憑他靖難的功勞,封個王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蘇謹這一次至少也得被陛下安排到吏部,或者戶部這兩個天官中的天官位置。


    可沒想到,僅僅是個‘不起眼’的禮部和工部?


    一個主管外交、禮儀和教育,一個主管將器營造和治水,這可都是苦差事啊。


    所有人都有些看不懂朱棣的安排。


    要說不重視蘇謹吧,一口氣給了兩個尚書位置,雖然是暫時的。


    要說重視吧,偏偏給的是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活。


    有些人心裏隱約開始篤定,這一定是蘇謹‘失寵’的前兆。


    尚書給你倆,爵位就別要了,也方便陛下下一步收拾你。


    嗯,一定是這樣。


    要是蘇謹知道他們的想法,八成會不屑一顧的撇撇嘴。


    你們這些無知的凡人啊...


    你們可知朱老四當初準備給咱封什麽王?


    一字王!


    當時朱老四都說了,除了‘燕’這個字外,秦楚齊晉趙魏韓,隨便他挑,還全是實封!


    隻不過蘇謹一點興趣都沒有,當時就拒了。


    開玩笑,你朱棣封我個王,就想綁架我給你幹活?


    那西大陸將來都是咱的,爺高興給自己封個‘美王’都行!


    等等...美王...美猴王...算了,蘇謹暫時對做天命人沒興趣。


    比起六部官員任免,新增加的三個部門才更讓人好奇。


    隸屬於戶部的農閣,隸屬於吏部的醫閣,以及隸屬於禮部的學閣。


    三閣的地位僅在六部之下,由三部與陛下直接統轄,且有單獨上奏的權利。


    主官暫由侍郎充任,從三品(尚書正三)。


    從名字就能很清晰的分辨職能,以及成立三閣的初衷——農業、醫療、科舉。


    這是與蘇謹夜談之時,蘇謹堅持要做好的三大民生。


    用他的話說,這幾件事隻要做好,大明百年無憂。


    但民生做得好,某些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果然,當朱棣的下一句話說出來後,某些人的心思瞬間涼了半截。


    “從今以後,國子監隸屬於學閣直轄,凡科舉、提學諸事,皆由學閣署理。”


    百官驚詫。


    但更震驚的還在後麵。


    “從今而始,科舉將不再沿襲舊製。”


    朱棣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眼睛齊欻欻的飛向了他。


    朱棣環視眾人一圈,微微笑道:“大師,你來說吧。”


    “貧僧遵旨。”


    而姚廣孝接下來的話,則徹底改變了沿襲千年的科舉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手抽的雞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手抽的雞蛋並收藏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