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燕王作亂很快就能平定,沒想到幺蛾子一個接一個的來,搞得朱允炆這段時間心力交瘁。


    此刻乍聞老師又有好主意,眼睛登時一亮:“先生請講。”


    方孝儒微笑上前:“臣以為,陛下不如借此機會,加開恩科。”


    “恩科?”


    “不錯”,方孝儒掃了群臣一眼,眼中露出輕蔑之色。


    “如今燕王作亂,所倚仗的不過是兵器之威,以及北平少數家族的支持。”


    “倘若陛下今年加開一場恩科,豈不是能收攏北方士子之心?”


    “尤其北方士子身處戰亂之中,苦不堪言,若為陛下所用,民心所向,燕王作亂也不過是無根之萍,不堪一擊!”


    “妙,妙!”


    朱允炆大喜,旋即有些擔憂:“現在已是元月,會試二月舉行,時日上是不是有些緊張?”


    “無妨,會試不妨可延後數月舉行,也夠那些士子趕路了。”


    “好,就這麽辦!”


    朱允炆低頭沉吟一會,心中有了計議:“陳迪!”


    禮部尚書陳迪站了出來:“臣在”


    “這次恩科你去支持,務求公正,為朝廷取賢士。”


    陳迪麵露喜色:“臣遵旨!”


    會試的主考官,可不僅僅是個考官,也是這些考生的老師。


    等這些中試的舉人做了官,那也是他陳迪的門生。


    別小看這些文官的傳承,每每有新進的進士,他們第一個想到的絕不是打壓,而是培養。


    尤其是能和自己扯上師生關係的。


    花無百日好,人無千日紅,這些道理他們心裏很清楚。


    隻有將這些後輩培養起來,和自己綁在一起,將來自己和自己身後的家族,才無後顧之憂。


    這也是為什麽,每次科舉主考官的職位,都是大家為之搶破頭的差事。


    沒想到自己才坐上禮部尚書的位置不久,這好事就落到自己的頭上。


    “臣,一定盡心竭力為朝廷取士!”


    朱允炆點點頭:“這次恩科非同小可,決不能出現徇私舞弊之事,嗯...這樣吧,郭允道、杜澤何在?”


    郭允道去年剛剛遷入都察院任都禦史,就是原本張庭蘭的那個職位。


    而杜澤因不是翟善的嫡係,去年因貪墨銀兩的事被揪住,降去翰林院修書,同時兼任國子監祭酒。


    看看咱們的朱允炆,這位建文大帝是多麽的寬仁慈厚,貪汙的官員也不過是降職處理,甚至還能去修書,去國子監當祭酒。


    國子監是什麽?


    那是整個大明的最高學府,相當於前世的清北。


    這就相當於派了個貪汙犯去當清北的校長,想想就諷刺。


    “郭允道,朕命你全程監察會試一事,不得徇私舞弊,明白?”


    “臣,遵旨!”


    “杜澤,貢院監察一事交給你,可有問題?”


    “臣,肝腦塗地!”


    杜澤跪在地上,心中感歎吾皇寬仁,仍願啟用自己,


    隻要這件差事辦好,將來迴到權利中心就不是難事。


    之所以這麽安排,朱允炆有自己的考量。


    他當上這個皇帝也有兩年多了,對於下麵官員的心思,也能看出一二。


    無非就是為了爭奪權利罷了。


    不過這些都是朱允炆願意看到的。


    所謂的帝王之術,不就是讓朝臣不要壟斷朝堂,互相盯著嗎?


    平衡各方勢力,就是皇帝要做的事。


    此之謂——製衡。


    陳迪是方孝儒舉薦上來的,郭允道是翟善的學生,至於這個杜澤,反而沒什麽歸屬,是個‘野黨’。


    不過朱允炆正需要拉攏一些沒有根腳的官員,好為自己做事。


    “至於這個出卷人...”


    當年朱允炆可是親手偷過皇爺爺的試題,雖然最終失敗,但他也十分清楚試題的重要。


    尤其是這個出題人。


    “朕以為,既然這次恩科是先生提出來的,一事不勞二主,不妨就由恩師來出題?”


    方孝儒也不推辭:“臣,謝陛下信任!”


    說完他直接起身麵向百官:“為防試題泄出,吾即日起搬入東宮暫居,謝絕一切往來,直至登榜結束。”


    百官抱拳拱手:“先生高義。”


    若是以往,百官可能會想辦法去弄試題,或者在貢院想辦法動動手腳。


    可這次他們幾乎沒這個心思。


    是他們的人品變得高潔了?


    扯呢。


    這還要歸功於方孝儒提出的《保舉法》。


    保舉法說白了就是唐朝的投行卷和宋朝的薦舉製,說白了就是讓官員自行推舉官員。


    那還有說的?


    這各家還不趕緊把自己家的人往朝廷裏塞?


    僅僅一年時間,搞得官位都有些不夠用了。


    就在各家頭疼的時候,‘方大善人’又出手了——升官、加官位!


    六部尚書都那麽辛苦了,怎麽才三品啊?


    直接正一品!


    各地布政使?


    不要客氣,二品官職都拿去!


    從上至下,原級官員的品俸統統上調,隨之一同上調的還有俸祿。


    原本的官員升級了,那多出來候缺的官員怎麽辦?


    一個字——加!


    六部在左右侍郎之下,又增加了左右侍中的職務。


    還有禦史台的什麽僉都禦史,隻要能想到的,那就統統安排上,也不管職能會不會重疊。


    這就導致現在朝堂上朝的大臣幾乎多了一倍,原本能站在奉天殿的一些臣子,現在隻能委委屈屈的站在門外。


    要不是皇爺爺留下遺訓‘官不修衙’,朱允炆都想重修奉天殿了。


    在方孝儒的幫助下,家裏的子弟都有地方安排,這些士族出身的官員對科舉自然沒那麽熱心。


    正因為方孝儒的‘無心插柳’之舉,卻讓這一屆的恩科變得公正了許多。


    隻是這個公正,卻未必是好事。


    安排完恩科的事,朱允炆正準備宣布散朝,翟善忽然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事起奏。”


    朱允炆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點點頭:“翟愛卿請講。”


    “臣要說的還是平叛的事。”


    “說吧。”


    翟善看了一眼一臉懵逼的齊泰,微微一笑:“臣以為長興侯趕到真定府後,為防一軍二主,不如讓李景隆的東軍撤離。”


    齊泰更加莫名其妙了。


    這翟善莫不是瘋了?


    兩軍會合後,朱棣叛軍一戰可下,這潑天的功勞不要了?


    翟善卻有更深的心思。


    朱棣人在真定,大軍也在真定,那北平必然疏於防守。


    李景隆雖然損失了數萬士卒,但元氣未損。


    而現在的北平城,城牆失修,僅有朱高熾帶著一萬大軍守衛,一旦拿下...


    和收複真定北線、保定的功勞比起來,一戰收複北平,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滔天之功!


    “陛下,臣以為長興侯可坐鎮真定,與燕王正麵交鋒,即便不勝,也能將之拖在真定一線,


    而李景隆的東軍,則可以撤出真定,繞行河間府,直取北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手抽的雞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手抽的雞蛋並收藏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