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孫山依舊要一大早起床。
打了個哈欠,穿戴整齊後,吃過早飯,便快速地來到宮門外。
今日新科狀元會領著他們一眾進士入宮上表謝恩。
等時辰一到,大家依舊按照殿試的名次排好隊伍,亦步亦趨地跟著杜狀元走。
經過一係列繁瑣的禮儀,也就是昨天所學的規矩統統用上,感謝皇帝對他們的恩賜。
孫山依舊在最後一位,因為距離皇帝太遠,依舊看不到皇帝長什麽樣子,不,甚至連皇帝的身影也看不到。
前麵的同年做什麽,他就跟著做什麽。
孫山已經熟門熟路地跟著別人做,隻要前麵的不出錯,相信他也不會有事。
皇帝依照慣例賜給狀元一套冠帶和朝服,還給每位進士發了五錠寶鈔。
狀元朝服
大明寶鈔
哎,進士比進士,真是氣死進士。
狀元現在已經是官身了,跟孫山他們已經拉開距離,得到的待遇特別不一樣。
果然成績決定身份,成績短暫地決定命運。
可以迴家時,已經大中午了,孫山肚子咕咕叫。
於是跟著陳進一起去吃飯。
反正是陳進請,不去白不去。
陳師兄笑著問:“師弟,看你精神不振,是不是太累了?”
就算累,也不能說累,這是一輩子少有高光時刻,孫山這是興奮。
連連搖頭說:“陳師兄,沒有,我這是太高興。寒窗苦讀十幾二十載,今日金榜題名了,對得起自己這份努力了。”
陳進想不到孫山這麽說,不過非常讚同:“孫師弟,你說得對。迴想起讀書的苦日子,終於有所收獲的確很高興。”
陳進舉起酒杯,跟孫山碰了碰杯,又跟他的老鄉們一起碰杯。
然後孫山也認識了陳進的老鄉了。
你的朋友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大家就朋友多多了。
其中一個老鄉說到:“明天還要前往國子監拜謁孔廟,後天就要朝考。這些天一直忙活,日子過得充實又榮譽。”
另一個老鄉樂嗬嗬地說:“也不知道朝考能考幾等,要是能考好點,還有機會進翰林院。”
孫山一聽,就知道這個同年成績不錯。
如果像他這樣做墊底的成績,同年哪裏敢說這樣的話。
陳進扶額,苦笑地說:“哎,我能進入翰林院的機會渺茫,都怪自己會試沒考好。”
說到沒考好,誰能有孫山這樣沒考好呢?
孫山大大方方,兩手一攤地說:“陳師兄,跟我一比,你好太多了。”
這話一落,大家哈哈大笑。
陳進促狹地說:“孫師弟,嗬嗬,你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你快告訴師兄,你是怎麽考的?怎麽次次都倒數第一?還有,你是怎樣抽到臭號的?”
其他兩個同年眼睛亮閃閃地看著孫山。
或許之所以跟著陳進一起,完全是想認識認識孫山。
這麽特別同年,誰不想認識呢?
孫山連連擺手說到:“師兄,不要說了。你問我怎麽考。我哪裏知道怎麽考。每次考出來就是這樣的結果,哎,我也是萬萬想不到的。”
陳進白了一眼孫山,笑著說:“昨天誇官三日,嗬嗬,孫師弟,可多人拋東西給你了,為兄羨慕啊。”
其中一個同年也說道:“孫同年,昨日的《京城小報》看了沒?小報上說因為你太受歡迎,朝廷不得不趕緊加派人手過來維持秩序,好些人為了看你,還跟官兵吵起來。哈哈,你的風采真迷人,不少京城百姓都來看你。”
孫山心一咯噔。
《京城小報》又說了什麽?
昨天一早參加恩榮宴,之後到鴻臚寺學習了一個下午的禮儀。
迴來時又跟九斤耍了一會兒,吃過晚飯倒頭就睡,哪裏有空看什麽《京城小報》。
孫山疑惑地問:“小報說了什麽?我沒時間看。”
另一個同年笑著說:“你今日迴去看一看,哈哈哈。”
陳進笑著說:“孫師弟,不用緊張。小報無非就是寫些八卦的事,不會寫什麽的。不用擔心。”
聽了陳進的話,孫山點了點頭。
沒錯,要是有事,孫家三人團也好,何家也好,早就告訴他了。
沒有告訴他,無非就是小事一樁不足掛齒。
孫山跟陳進吃過午飯後,便到八閩會館找朱鵬雲。
明天一早就要離開京城,孫山沒空,沒辦法相送。
朱鵬雲看到孫山可高興了,歡喜地說:“阿山,恭喜賀喜!”
孫山拱了拱手,打趣地說:“同喜同喜!”
兩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孫山問道:“鵬雲,你迴老家嗎?”
朱鵬雲阿爺做縣令,阿爹也是做縣令,兩個人不同的地方。
朱鵬雲從嶽麓書院迴老家參加鄉試,落榜,之後到阿爹所在地讀書。
三年後參加鄉試,高中,直接趕赴京城參加會試。
朱鵬雲點了點頭說:“先迴家,妻兒都在老家。之後再打算。”
孫山又問:“鵬雲,三年後也會繼續進場嗎?”
朱鵬雲非常確定地點頭說:“會,我肯定會進場。”
頓了頓又說:“我阿爺是舉人,我阿爹也是舉人,哎,想不到我依舊是舉人。家裏都希望出一個進士。”
這就是一代三舉人,快成為舉人世家了。
孫山拍了拍朱鵬雲的肩膀,鼓勵地說:“鵬雲,三年後再來,相信你一定能金榜題名。”
朱鵬雲高興地說:“反正家裏不缺我幹活,嗬嗬,就繼續考。”
說完後,自個也笑起來,孫山也跟著笑起來。
兩人一起迴憶嶽麓書院的讀書時光,一起迴憶跟錢鷹揚去逛芙蓉街吃小吃的美好時光。
孫山有點惆悵,有點迷茫,更多是是不舍。
今日跟朱鵬雲一別,不知道何時再見麵。
孫山在嶽麓書院滿打滿算也就兩年,卻是讀書生涯裏最快樂的時光。
那時候有夫子教導,跟好友一起討論課業,還時不時指點江山,更多是到處玩耍。
隻不過幾年光景,物是人非,各奔東西。
朱鵬雲吩咐到:“阿山,等安頓好,給我寫信。”
所謂的“安頓”就是等孫山的官職確定,走上正軌。
孫山點了點頭說:“好,我會的。”
跟朱鵬雲吃過晚飯,臨走前孫山直接送了一個荷包過去:“鵬雲,歸家的路途遙遠,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不要推辭。”
朱鵬雲頓了頓,還是接過荷包,認真地說:“阿山,你說得對,謝謝!”
打了個哈欠,穿戴整齊後,吃過早飯,便快速地來到宮門外。
今日新科狀元會領著他們一眾進士入宮上表謝恩。
等時辰一到,大家依舊按照殿試的名次排好隊伍,亦步亦趨地跟著杜狀元走。
經過一係列繁瑣的禮儀,也就是昨天所學的規矩統統用上,感謝皇帝對他們的恩賜。
孫山依舊在最後一位,因為距離皇帝太遠,依舊看不到皇帝長什麽樣子,不,甚至連皇帝的身影也看不到。
前麵的同年做什麽,他就跟著做什麽。
孫山已經熟門熟路地跟著別人做,隻要前麵的不出錯,相信他也不會有事。
皇帝依照慣例賜給狀元一套冠帶和朝服,還給每位進士發了五錠寶鈔。
狀元朝服
大明寶鈔
哎,進士比進士,真是氣死進士。
狀元現在已經是官身了,跟孫山他們已經拉開距離,得到的待遇特別不一樣。
果然成績決定身份,成績短暫地決定命運。
可以迴家時,已經大中午了,孫山肚子咕咕叫。
於是跟著陳進一起去吃飯。
反正是陳進請,不去白不去。
陳師兄笑著問:“師弟,看你精神不振,是不是太累了?”
就算累,也不能說累,這是一輩子少有高光時刻,孫山這是興奮。
連連搖頭說:“陳師兄,沒有,我這是太高興。寒窗苦讀十幾二十載,今日金榜題名了,對得起自己這份努力了。”
陳進想不到孫山這麽說,不過非常讚同:“孫師弟,你說得對。迴想起讀書的苦日子,終於有所收獲的確很高興。”
陳進舉起酒杯,跟孫山碰了碰杯,又跟他的老鄉們一起碰杯。
然後孫山也認識了陳進的老鄉了。
你的朋友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大家就朋友多多了。
其中一個老鄉說到:“明天還要前往國子監拜謁孔廟,後天就要朝考。這些天一直忙活,日子過得充實又榮譽。”
另一個老鄉樂嗬嗬地說:“也不知道朝考能考幾等,要是能考好點,還有機會進翰林院。”
孫山一聽,就知道這個同年成績不錯。
如果像他這樣做墊底的成績,同年哪裏敢說這樣的話。
陳進扶額,苦笑地說:“哎,我能進入翰林院的機會渺茫,都怪自己會試沒考好。”
說到沒考好,誰能有孫山這樣沒考好呢?
孫山大大方方,兩手一攤地說:“陳師兄,跟我一比,你好太多了。”
這話一落,大家哈哈大笑。
陳進促狹地說:“孫師弟,嗬嗬,你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你快告訴師兄,你是怎麽考的?怎麽次次都倒數第一?還有,你是怎樣抽到臭號的?”
其他兩個同年眼睛亮閃閃地看著孫山。
或許之所以跟著陳進一起,完全是想認識認識孫山。
這麽特別同年,誰不想認識呢?
孫山連連擺手說到:“師兄,不要說了。你問我怎麽考。我哪裏知道怎麽考。每次考出來就是這樣的結果,哎,我也是萬萬想不到的。”
陳進白了一眼孫山,笑著說:“昨天誇官三日,嗬嗬,孫師弟,可多人拋東西給你了,為兄羨慕啊。”
其中一個同年也說道:“孫同年,昨日的《京城小報》看了沒?小報上說因為你太受歡迎,朝廷不得不趕緊加派人手過來維持秩序,好些人為了看你,還跟官兵吵起來。哈哈,你的風采真迷人,不少京城百姓都來看你。”
孫山心一咯噔。
《京城小報》又說了什麽?
昨天一早參加恩榮宴,之後到鴻臚寺學習了一個下午的禮儀。
迴來時又跟九斤耍了一會兒,吃過晚飯倒頭就睡,哪裏有空看什麽《京城小報》。
孫山疑惑地問:“小報說了什麽?我沒時間看。”
另一個同年笑著說:“你今日迴去看一看,哈哈哈。”
陳進笑著說:“孫師弟,不用緊張。小報無非就是寫些八卦的事,不會寫什麽的。不用擔心。”
聽了陳進的話,孫山點了點頭。
沒錯,要是有事,孫家三人團也好,何家也好,早就告訴他了。
沒有告訴他,無非就是小事一樁不足掛齒。
孫山跟陳進吃過午飯後,便到八閩會館找朱鵬雲。
明天一早就要離開京城,孫山沒空,沒辦法相送。
朱鵬雲看到孫山可高興了,歡喜地說:“阿山,恭喜賀喜!”
孫山拱了拱手,打趣地說:“同喜同喜!”
兩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孫山問道:“鵬雲,你迴老家嗎?”
朱鵬雲阿爺做縣令,阿爹也是做縣令,兩個人不同的地方。
朱鵬雲從嶽麓書院迴老家參加鄉試,落榜,之後到阿爹所在地讀書。
三年後參加鄉試,高中,直接趕赴京城參加會試。
朱鵬雲點了點頭說:“先迴家,妻兒都在老家。之後再打算。”
孫山又問:“鵬雲,三年後也會繼續進場嗎?”
朱鵬雲非常確定地點頭說:“會,我肯定會進場。”
頓了頓又說:“我阿爺是舉人,我阿爹也是舉人,哎,想不到我依舊是舉人。家裏都希望出一個進士。”
這就是一代三舉人,快成為舉人世家了。
孫山拍了拍朱鵬雲的肩膀,鼓勵地說:“鵬雲,三年後再來,相信你一定能金榜題名。”
朱鵬雲高興地說:“反正家裏不缺我幹活,嗬嗬,就繼續考。”
說完後,自個也笑起來,孫山也跟著笑起來。
兩人一起迴憶嶽麓書院的讀書時光,一起迴憶跟錢鷹揚去逛芙蓉街吃小吃的美好時光。
孫山有點惆悵,有點迷茫,更多是是不舍。
今日跟朱鵬雲一別,不知道何時再見麵。
孫山在嶽麓書院滿打滿算也就兩年,卻是讀書生涯裏最快樂的時光。
那時候有夫子教導,跟好友一起討論課業,還時不時指點江山,更多是到處玩耍。
隻不過幾年光景,物是人非,各奔東西。
朱鵬雲吩咐到:“阿山,等安頓好,給我寫信。”
所謂的“安頓”就是等孫山的官職確定,走上正軌。
孫山點了點頭說:“好,我會的。”
跟朱鵬雲吃過晚飯,臨走前孫山直接送了一個荷包過去:“鵬雲,歸家的路途遙遠,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不要推辭。”
朱鵬雲頓了頓,還是接過荷包,認真地說:“阿山,你說得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