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7]車師後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相得,忿戾而反,攻圍屯田,殺傷吏士。後部侯炭遮領餘民畔阿羅多,詣漢吏降。阿羅多迫急,從百餘騎亡入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後部故王軍就質子卑君為王。後阿羅多復從匈奴中還,與卑君爭國,頗收其國人。戊校尉嚴詳慮其招引北虜,將亂西域,乃開信告示,許復為王;陳羅多乃詣詳降。於是更立阿羅多為王,將卑君還敦煌,以後部人三百帳與之。</b>


    <b>  [7]車師後王國國王阿羅多,和戊部候嚴皓不投合,阿羅多因憤怒而起兵反叛,攻打和包圍屯田,殺傷將吏和士卒。後部侯炭遮率領其餘的百姓背叛了阿羅多,向漢朝的官吏歸降。阿羅多處於危急之中,被迫率領一百餘騎兵投奔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奏朝廷,請求批準封立後王國以前的國王軍就送到漢朝當人質的兒子卑君為王。後來,阿羅多又從北匈奴返迴,和卑君爭奪王位,得到不少國人的歸附。戊校尉嚴詳擔心阿羅多招引北匈奴,擾亂西域,就開誠布公地曉告阿羅多,允許他重新為王。阿羅多便向嚴詳歸降。於是,改立阿羅多為後王國國王,而將卑君護送迴敦煌,將後王國三百個帳篷的民戶交給他管轄。</b>


    <b>  二年(甲午、154)</b>


    <b>  二年(甲午,公元154年)</b>


    <b>  [1]春,正月,甲午,赦天下。</b>


    <b>  [1]春季,正月甲午(二十四日),大赦天下。</b>


    <b>  [2]二月,辛醜,復聽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b>


    <b>  [2]二月辛醜(初二),恢復許可刺史和官秩二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吏為父母守喪三年的製度。</b>


    <b>  [3]癸卯,京師地震。</b>


    <b>  [3]癸卯(初四),京都洛陽發生地震。</b>


    <b>  [4]夏,蝗。</b>


    <b>  [4]夏季,發生蝗災。</b>


    <b>  [5]東海朐山崩。</b>


    <b>  [5]東海朐山發生山崩。</b>


    <b>  [6]乙卯,封乳母馬惠子初為列侯。</b>


    <b>  [6]乙卯(疑誤),桓帝封乳母馬惠的兒子馬初為列侯。</b>


    <b>  [7]秋,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b>


    <b>  [7]秋季,九月丁卯朔(初一),出現日食。</b>


    <b>  [8]太尉胡廣免;以司徒黃瓊為太尉。閏月,以光祿勛尹頌為司徒。</b>


    <b>  [8]太尉胡廣被免官,任命司徒黃瓊為太尉。閏九月,擢升光祿勛尹頌為司徒。</b>


    <b>  [9]冬,十一月,甲辰,帝校獵上林苑,遂至函穀關。</b>


    <b>  [9]冬季,十一月甲辰(初九),桓帝前往上林苑打獵,隨後到函穀關。</b>


    <b>  [10]泰山、琅邪賊公孫舉、東郭竇等反,殺長吏。</b>


    <b>  [10]泰山郡、琅邪郡賊帥公孫舉、東郭竇等起兵叛,殺害地方官吏。</b>


    <b>  永壽元年(乙未、155)</b>


    <b>  永壽元年(乙未,公元155年)</b>


    <b>  [1]春,正月,戊申,赦天下,改元。</b>


    <b>  [1]春季,正月戊申(十四日),大赦天下。改年號。</b>


    <b>  [2]二月,司隸、冀州飢,人相食。</b>


    <b>  [2]二月,司隸、冀州發生饑荒,出現人吃人的現象。</b>


    <b>  [3]太學生劉陶上疏陳事曰:“夫天之與帝,帝之與民,猶頭之與足,相須而行也。陛下目不視鳴條之事,耳不聞檀車之聲,天災不有痛於肌膚,震食不即損於聖體,故蔑三光之謬,輕上天之怒。伏念高祖之起,始自布衣,合散扶傷,克成帝業,勤亦至矣;流福遺祚,至於陛下。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軌,而忽高祖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國柄,使群醜刑隸,芟刈小民,虎豹窟於場,豺狼乳於春囿,貨殖者為窮冤之魂,貧餒者作饑寒之鬼,死者悲於窀穸,生者戚於朝野,是愚臣所為諮嗟長懷嘆息者也!且秦之將亡,正諫者誅,諛進者賞,嘉言結於忠舌,國命出於讒口,擅閻樂天鹹陽,授趙高以車府,權去己而不知,威離身而不顧。古今一揆,成敗同勢;願陛下遠覽強秦之傾,近察哀、平之變,得失昭然,禍福可見。臣又聞危非仁不扶,亂非智不救;竊見故冀州刺史南陽朱穆、前烏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貞高絕俗,斯實中興之良佐,國家之柱臣也,宜還本朝,夾輔王室。臣敢吐不時之義於諱言之朝,猶冰霜見日,必至消滅;臣始悲天下之可悲,今天下亦悲臣之愚惑也。”書奏,不省。</b>


    <b>  [3]太學生劉陶上書評論政事說:“上天和皇帝之間,皇帝和人民之間,猶如頭和腳的關係,必須互相配合才行。陛下的眼睛沒有看見過鳴條戰爭的情況,耳朵沒有聽見過戰車廝殺的聲音。天災並沒有傷害到陛下的肌肉和皮膚,地震和日食也沒有損毀陛下的身體;所以,陛下輕視日月星辰的變異,也不在乎上天的發怒。我想到高祖當初起事時,原是一個平民,集結流散之人,救死扶傷,才得以完成帝王大業,其艱苦勤勞已到極點。福祿和帝位,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下來,直到陛下。陛下既不能為祖先創立的法製增添光彩,而又辜負高祖的千辛萬苦,隨便地將刑賞和兵權給予人家,把國家權力委付他人,致使一群醜惡的宦官宰割小民,如同虎豹在幼鹿場中挖洞,豺狼在春天的林園中生下幼崽。富人慘死於嚴刑酷法,成為冤魂,窮人死於飢餓和寒冷,成為凍餒之鬼。已死的人在長夜中悲鳴,活著的人無論在朝、在野,無不愁苦,這就是我所以長懷嘆息的原因。而且,秦王朝將要滅亡時,直言進諫的人遭到誅殺,阿諛奉承的人得到封賞,規勸的忠言被堵塞,國家的政令,出於奸佞之口,縱容閻樂在京都鹹陽橫行,任命趙高為中車府令,權力離開自己而不知,威嚴已經喪失而不顧。古往今來,成功和失敗的情勢都是一樣的。希望陛下遠觀強大的秦王朝傾覆的往事,近察哀帝、平帝時期的政局變亂,得失禍福將看得非常清楚。我又聽說,危難時沒有仁愛之心就不能扶持,變亂時沒有智慧之人就不能拯救。我個人認為,前冀州刺史、南陽人朱穆,前烏桓校尉、我的同郡人李膺,都遵行正道,清廉公平,忠貞高尚,與眾不同,他們真正是中興的優良輔佐,國家的棟樑之臣,應該將他們召迴朝廷任職,共同輔佐陛下。我膽敢在忌諱講真話的朝廷,說出不合時宜的道理,猶如冰霜見到太陽,一定會被消滅;我剛剛為天下人的可悲而感到悲傷,現在天下人也要為我的愚昧困惑而悲傷。”奏章呈上去後,桓帝沒有理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