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6]五月,癸醜,山陽君宋娥坐構奸誣罔,收印綬,歸裏舍。黃龍、楊佗、孟叔、李建、張賢、史泛、王道、李元、李剛等九侯坐與宋娥更相賂遺,求高官增邑,並遣就國,減租四分之一。</b>


    <b>  [6]五月癸醜(初六),山陽君宋娥因勾結奸佞,以不實之辭誣陷他人而坐罪,順帝下令收繳她的印信,並將她遣送迴鄉。黃龍、楊佗、孟叔、李建、張賢、史、王道、李元、李剛等九侯,因與宋娥互相賄賂,謀求高官和增加食邑,一律遣迴他們的封國,減少所享用的封國租稅的四分之一。</b>


    <b>  [7]象林蠻區憐等攻縣寺,殺長吏。交趾刺史樊演發交趾、九真兵萬餘人救之;兵士憚遠役,秋,七月,二郡兵反,攻其府。府雖擊破反者,而蠻勢轉盛。</b>


    <b>  [7]象林郡蠻族首領區憐等攻打所在縣的官府,殺害地方官吏。交趾刺史樊演徵發交趾郡和九真郡兵一萬餘人,前往救援。由於士兵害怕遠征,秋季,七月,兩郡士兵反叛,攻打太守府。太守府雖將反叛士兵擊敗,然而蠻人的勢力轉強。</b>


    <b>  [8]冬,十月,甲申,上行幸長安。扶風田弱薦同郡法真博通內、外學,隱居不仕,宜就加兗職。帝虛心欲致之,前後四徵,終不屈。友人郭正稱之曰:“法真名可得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之師者矣!”真,雄之子也。</b>


    <b>  [8]冬季,十月甲申(初十),順帝巡視長安。扶風人田弱向順帝推薦同郡人法真,稱法真精通儒家的內學和外學,即《七緯》和《六經》,隱居鄉裏,不肯出來做官,應就地任命他為三公。順帝非常虛心地想請到他,前後四次徵召,但法真始終不肯屈從。他的朋友郭正稱讚說:“法真,可以聽見他的名,卻很難見到他這個人。他越是逃避名聲,名聲越是隨著他,越是躲開名聲,名聲越是追著他,他這個人真可以說是百世之師了!”法真,即法雄的兒子。</b>


    <b>  [9]丁卯,京師地震。</b>


    <b>  [9]丁卯(疑誤),京都洛陽發生地震。</b>


    <b>  [10]太尉王龔以中常侍張等專弄國權,欲奏誅之。宗親有以楊震行事諫之者,龔乃止。 </b>


    <b>  [10]太尉王龔因中常侍張等獨攬朝廷大權,打算提出彈劾,要求皇帝誅殺他們。後由於宗族和親戚中有人用楊震的遭遇進行勸阻,王龔這才作罷。</b>


    <b>  [11]十二月,乙亥,上還自長安。 </b>


    <b>  [11]十二月乙亥(初二),順帝從長安返迴京都洛陽。</b>


    <b>  三年(戊寅、138)</b>


    <b>  三年(戊寅,公元138年)</b>


    <b>  [1]春,二月,乙亥,京師及金城、隴西地震,二郡山崩。</b>


    <b>  [1]春季,二月乙亥(初三),京都洛陽及金城郡、隴西郡發生地震,二郡發生山崩。</b>


    <b>  [2]夏,閏四月,已酉,京師地震。</b>


    <b>  [2]夏季,閏四月已酉(初八),京都洛陽發生地震。</b>


    <b>  [3]五月,吳郡丞羊珍反,攻郡府;太守王衡破斬之。 </b>


    <b>  [3]五月,吳郡丞羊珍反叛,攻打郡太守府。太守王衡將叛軍擊敗,並斬殺羊珍。</b>


    <b>  [4]侍禦史賈昌與州郡併力討區憐,不克,為所攻圍;歲餘,兵穀不繼。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屬問以方略;皆議遣大將,發荊、揚、兗、豫四萬人赴之。李固駁曰:“若荊、揚無事,發之可也。今二州盜賊磐結不散,武陵、南郡蠻夷未輯,長沙、桂陽數被徵發,如復擾動,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兗、豫之人卒被徵發,遠赴萬裏,無有還期,詔書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遠涉萬裏,士卒疲勞,比至嶺南,不復堪鬥,其不可四也。軍行三十裏為程,而去日南九千餘裏,三百日乃到,計人稟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負甲自致,費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設軍所在,死亡必眾,既不足禦敵,當復更發,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裏,發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裏之艱哉!其不可七也。前中郎將尹就討益州叛羌,益州諺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後就徵還,以兵付刺史張喬;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間破殄寇虜。此發將無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驗也。宜更選有勇略仁惠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趾。今日南兵單無穀,守即不足,戰又不能,可一切徙其吏民,北依交趾,事靜之後,乃命歸本;還募蠻夷使自相攻,轉輸金帛以為其資;有能反間致頭首者,許以封侯裂土之賞。故並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昔太宗就加魏尚為雲中守,哀帝即拜龔舍為泰山守;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四府悉從固議,即拜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喬至,開示慰誘,並皆降散。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由是嶺外復平。 </b>


    <b>  [4]侍禦史賈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討伐區憐,沒有取勝,反而受到區憐的圍攻,過了一年多,援兵和糧秣都無法接濟。順帝召集三公、九卿、百官以及四府掾屬詢問對策。大家都主張派遣大將,徵發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四州士兵共四萬人,前往交趾增援。李固反駁說:“如果荊州和揚州太平無事,便可以徵發二州的士兵。而今,二州的盜賊,猶如磐石一樣結合在一起,不肯離散;武陵郡和南郡的蠻族反叛,還沒有安定。而長沙郡和桂陽郡的士兵,已被徵發多次,如果再次徵發,騷擾人民,必然發生新的變亂,這是不可徵發的第一個理由。再者,兗州和豫州的人民,突然被征入伍,遠征萬裏之外,沒有歸期,而詔書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必然導致叛亂和逃亡,這是不可徵發的第二個理由。南方州郡,水土潮濕,氣候炎熱,再加上瘴氣,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這是不可徵發的第三個理由。長途跋涉,行軍萬裏,士卒疲勞不堪,等軍隊到達嶺南,士卒已經沒有戰鬥能力,這是不可徵發的第四個理由。按照規定的正常速度,每天行軍三十裏,而離日南郡有九千餘裏,需要行軍三百天才可到達,按每人每天口糧五升計算,需要用米六十萬斛,還不包括將領、軍吏的口糧和驢、馬的飼料,僅士兵自己攜帶,費用就如此巨大,這是不可徵發的第五個理由。軍隊戰鬥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即然抵禦不了敵人的進攻,就將再次徵調援兵,這就猶如挖割心腹去補四肢,這是不可徵發的第六個理由。九真和日南,兩郡相隔僅一千裏,徵發當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況徵發四州的士兵,讓他們忍受萬裏遠征的痛苦?這是不可徵發的第七個理由。從前,朝廷派中郎將尹就去討伐益州的叛羌,益州有諺語說:“叛羌來了,還可;尹就來了,殺我。”其後,將尹就調迴京都,把軍隊交付給益州刺史張喬。張喬依靠原有軍隊的將領和軍吏,一個月之內,便將叛羌擊破殲滅。這證明由朝廷派遣大將沒有益處,而州郡地方官吏卻足以勝任。應該重新選派即勇敢而又有謀略,即仁惠而又可勝任將帥的人,擔任州刺史和郡太守,命他們都駐守在交趾郡。而今,日南郡兵力單薄,又無糧秣,守既守不住,戰又不能戰,可以暫時放棄它,先把官吏和人民遷徙到北方的交趾郡,等到亂事平定之後,再命他們返迴日南郡。另外,招募和收買蠻夷,讓他們互相攻殺,朝廷 則供給金帛資助他們。如果有能夠使用反間計離間敵人內部、斬殺蠻夷首領的,朝廷則許以封侯,賜以食邑。前任並州刺史、長沙人祝良,勇敢果斷;南陽人張喬,從前在益州建立過平定叛羌的功勳,他們都可以受到信任和重用。過去,漢文帝就在原地任命魏尚為雲中郡太守,哀帝命使者到楚地拜授龔舍為泰山郡太守。應該就在原地拜授祝良等人,命他們直接前往交趾郡任職。”四府完全同意李固的意見。於是,順帝在原地任命祝良為九真郡太守,張喬為交趾州刺史。張喬到任以後,對叛蠻開誠布公地進行安撫和誘勸,叛軍全部投降或解散。祝良到九真郡之後,單獨乘車進入叛軍大營,給他們指出生路,用威力和信譽進行招撫,叛軍投降的有數萬人,他們一同為祝良修築郡太守府的官舍。從此,五嶺以外地區恢復和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