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9]這時,朝廷又徵召廣漢郡人楊厚、江夏郡人黃瓊。黃瓊,即黃香的兒子。楊厚到洛陽以後,向朝廷上奏,預言漢朝到三百五十年左右,將會麵臨險惡的命運,提出了警告。他被任命為議郎。黃瓊快到洛陽時,李固派人送給他一封信,信上說:“正人君子認為伯夷心胸太狹隘,而柳下惠則又太傲慢,既不效法伯夷,又不效法柳下惠,而是選擇在兩者之間,這才是聖賢做人的準則。如果真正願意頭枕山峰,身臥山穀,步巢父、許由的後塵,那就罷了。如果認為應該出來輔佐朝廷,拯救百姓,現在正是時候。自從有人類以來,善政少而暴政多,一定要等有了唐堯、虞舜一樣的君主,才出來推行自己救國救民的理想,恐怕永遠沒有這種機會。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山太高易崩,玉太白易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最近,魯陽人樊英受到徵召,初到時,朝廷專門為他設立講壇,猶如對待神明。他雖然沒有提出什麽奇謀深策,但言行謹慎,也沒有什麽失誤。可是,對他的詆毀和譴責到處流傳,他的聲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豈不是因為大家對他的期望太高,他的聲名太盛!因而,世俗的輿論都說:‘所謂隱居之士,純粹盜取虛名。’但願先生這次能夠提出深遠的建議,讓大家讚嘆佩服,以洗刷這種輿論。”黃瓊到達洛陽以後,先被任命為議郎,後來逐漸被擢升為尚書僕射。黃瓊過去曾跟隨其父黃香在尚書台,熟悉典章製度,等到後來他自己在這裏任職時,對尚書諸曹的事務都很精通。每當在朝堂爭議國家大事時,大家都不能駁倒他的意見。他曾經多次上奏言事,往往被皇帝所採納。</b>


    <b>  李固,之子,少好學,常改易姓名,杖策驅驢,負笈從師,不遠千裏,遂究覽墳籍,為世大儒。每到太學,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令同業諸生知其為子也。</b>


    <b>  李固是李的兒子,自幼喜愛讀書,經常改換姓名,執鞭趕驢,載著書箱,不遠千裏,投奔名師。於是遍覽各種古本秘籍,成為當代的大儒。他每次到太學,都要秘密地進入三公府,去向父母請安,不讓同學們知道他是李的兒子。</b>


    <b>  三年(戊辰、128)</b>


    <b>  三年(戊辰,公元128年)</b>


    <b>  [1]春,正月,丙子,京師地震。</b>


    <b>  [1]春季,正月丙子(初六),京都洛陽發生地震。</b>


    <b>  [2]夏,六月,旱。</b>


    <b>  [2]夏季,六月,發生旱災。</b>


    <b>  [3]秋,七月,茂陵園寢災。</b>


    <b>  [3]秋季,七月,漢武帝陵園茂陵寢殿發生火災。</b>


    <b>  [4]九月,鮮卑寇漁陽。</b>


    <b>  [4]九月,鮮卑侵犯漁陽郡。</b>


    <b>  [5]冬,十二月,己亥,太傅桓焉免。</b>


    <b>  [5]冬季,十二月己亥(初四),太傅桓焉被免官。</b>


    <b>  [6]車騎將軍來歷罷。</b>


    <b>  [6]車騎將軍來歷被罷官。</b>


    <b>  [7]南單於拔死,弟休利立,為去特若屍逐就單於。</b>


    <b>  [7]南單於欒提拔去世,他的弟欒提休利繼位,號為去特若屍逐就單於。</b>


    <b>  [8]帝悉召孫程等還京師。</b>


    <b>  [8]順帝將孫程等十九侯,全都召迴京都洛陽。</b>


    <b>  四年(己巳、129)</b>


    <b>  四年(己巳,公元129年)</b>


    <b>  [1]春,正月,丙寅,赦天下。</b>


    <b>  [1]春季,正月丙寅(初一),大赦天下。</b>


    <b>  [2]丙子,帝加元服。</b>


    <b>  [2]丙子(十一日),順帝行成年加冠禮。</b>


    <b>  [3]夏,五月,壬辰,詔曰:“海內頗有災異,朝廷修政,太官減膳,珍玩不禦。而桂陽太守文礱,不惟竭忠宣暢本朝,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b>


    <b>  [3]夏季,五月壬辰(二十九日),順帝下詔說:“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了災異。朝廷正在整頓政治,太官減省皇帝飲食,不再進獻珍貴的玩賞物品。然而,桂陽郡太守文礱,不盡忠施行朝廷的善政,反而從遙遠的地區進貢大顆珍珠,以諂媚邀寵,今將原物封好退迴!”</b>


    <b>  [4]五州雨水。</b>


    <b>  [4]五個州下了大雨。</b>


    <b>  [5]秋,八月,丁巳,太尉劉光、司空張皓免。</b>


    <b>  [5]秋季,八月丁巳(二十五日),太尉劉光和司空張皓,都被免官。</b>


    <b>  [6]尚書僕射虞詡上言:“安定、北地、上郡,山川險厄,沃野千裏,土宜畜牧,水可溉漕。頃遭元元之災,眾羌內潰,郡縣兵荒,二十餘年。夫棄沃壤之饒,捐自然之財,不可謂利;離河山之阻,守無險之處,難以為固。今三郡未復,園陵單外,而公卿選懦,容頭過身,張解設難,但計所費,不圖其安。宜開聖聽,考行所長。”九月,詔復安定、北地、上郡還舊土。</b>


    <b>  [6]尚書僕射虞詡上書說:“安定郡、北地郡、上郡,山川險要,沃野千裏,土地適合畜牧,河水可以灌溉農田和運輸糧秣。可是,近遭安帝永初元年以來戰亂,諸羌部落紛紛潰逃到中國境內,郡縣戰亂饑荒,歷時二十餘年。捨棄富饒肥沃的土地,拋掉自然的財富,不能說是有利。並且,現在的邊界遠離山川要隘,在無險之處難以固守。因三郡沒有恢復,在長安的皇帝園陵沒有屏障。然而,公卿怯懦,得過且過,故意誇大其辭,提出種種疑難,隻知計算耗費,而不管國家安全。建議陛下廣泛聽取意見,採用最好的策略。”九月,順帝下詔,命安定郡、北地郡、上郡的郡治,重新遷迴原來的地方。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