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4]冬,十月,癸未,上行幸長安,詔求蕭、曹近親宜為嗣者,紹其封邑。</b>


    <b>  [4]冬季,十月癸未(十二日),和帝出行,臨幸長安,下詔在蕭何、曹參的近親中尋訪適合做後嗣的人,繼承蕭、曹的封土。</b>


    <b>  [5]詔竇憲與車駕會長安。憲至,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尚書韓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瀆;禮無人臣稱萬歲之製!”議者皆慚而止。尚書左丞王龍私奏記、上牛酒於憲,棱舉奏龍,論為城旦。</b>


    <b>  [5]和帝下詔,命令竇憲到長安會麵。竇憲到達時,尚書下麵的官員中有人提出要向竇憲叩拜,伏身口稱“萬歲”。尚書韓棱正色說道:“同上麵的人交往,不可諂媚;同下麵的人交往,不可輕慢。在禮儀上,沒有對人臣稱‘萬歲’的製度!”倡議者都感到慚愧,因而作罷。尚書左丞王龍私自向竇憲上書,並奉獻牛、酒,受到韓棱的彈劾。王龍被判處服苦役四年。</b>


    <b>  [6]龜茲、姑墨、溫宿諸國皆降。十二月,復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官。以班超為都護,徐幹為長史。拜龜茲侍子白霸為龜茲王,遣司馬姚光送之。超與光共脅龜茲,廢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使光將尤利多還詣京師。超居龜茲它幹城,徐幹屯疏勒,惟焉耆、危須、尉犁以前沒都護,猶懷二心,其餘悉定。</b>


    <b>  [6]龜茲、姑墨、溫宿等國,都向漢朝投降。十二月,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和戊校尉、己校尉。將班超任命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將龜茲送到漢朝做人質的王子白霸封為龜茲王,派司馬姚光護送迴國。班超和姚光共同脅迫龜茲,廢掉國王尤利多而改立白霸,讓姚光帶著尤利多返迴京城洛陽。班超的西域都護府設在龜茲的它幹城,徐幹則駐紮疏勒。隻有焉耆、危須、尉犁三國,因先前曾經殺死過漢朝的都護,所以仍舊懷著二心,而西域其它各國全都降服。</b>


    <b>  [7]初,北單於既亡,其弟右穀蠡王於除自立為單於,將眾數千人止蒲類海,遣使款塞。竇憲請遣使立於除為單於,置中郎將領護,如南單於故事。事下公卿議,宋由等以為可許;袁安、任隗奏以為:“光武招懷南虜,非謂可永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算,可得捍禦北狄故也。今朔漠已定,宜令南單於反其北庭,並領降眾,無緣更立於除以增國費。”事奏,未以時定。安懼憲計遂行,乃獨上封事曰:“南單於屯先父舉眾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三帝積累以遺陛下,陛下深宜追述先誌,成就其業。況屯首創大謀,空盡北虜,輟而弗圖,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世之規,失信於所養,建立於無功。《論語》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行焉。’今若失信於一屯,則百蠻不敢復保誓矣。又,烏桓、鮮卑新殺北單於,凡人之情,鹹畏仇讎,今立其弟,則二虜懷怨。且漢故事,供給南單於,費直歲一億九十餘萬,西域歲七千四百八十萬;今北庭彌遠,其費過倍,是乃空盡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詔下其議,安又與憲更相難折。憲險急負勢,言辭驕訐,至詆毀安,稱光武誅韓歆、戴涉故事,安終不移;然上竟從憲策。</b>


    <b>  [7]起初,北匈奴單於不知去向以後,他的弟弟右穀蠡王於除便自稱為單於,率領數千部眾駐紮在蒲類海一帶,派使者到漢朝邊塞請求歸附。竇憲建議派使者將於除立為單於,設置中郎將進行監護,如同對待南匈奴單於的先例。此事交付公卿進行商議。宋由等人認為可以批準竇憲的建議。袁安、任隗上奏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光武皇帝招撫南匈奴,並不是說可以讓他們永遠安居內地,而隻是一種權宜之計,為的是能利用他們去抵禦北匈奴。如今北方大漠已經平定,應當命令南匈奴單於返迴他的北方王庭,統領歸降部眾。沒有理由再另封於除做單於來增加國家的經費開支。”兩種意見奏報後,一時決定不下。袁安擔心竇憲的主張會被批準實行,便獨自呈遞密封奏書,奏書寫道:“南匈奴單於屯屠何的先人曾率領部眾歸降,蒙受漢朝的大恩,至今已四十餘年,歷經三位漢帝經營而交到陛下手中。陛下應當深切地追思繼承先帝的遺願,完成他們的事業。況且屯屠何是首先提出北征重大方案的人,消滅北匈奴以後,我們停下來不再進取,卻要另立一個新降服的北單於。為了一時的打算,違背三世以來的規劃,失信於我們所養護的南匈奴單於,而去扶植無功的北匈奴單於。《論語》說:‘言辭忠誠而守信,行為敦厚而恭敬,即便在荒蠻之地也通行無阻。’如今要是失信於一個屯屠何,那麽將有一百個蠻族不敢再相信漢朝的承諾了。再說烏桓、鮮卑新近斬殺了北匈奴優留單於,凡人之常情,全都忌憚仇人,現在扶植優留單於的弟弟,那麽烏桓鮮卑就會心懷怨恨。況且依照漢朝舊製,供給南匈奴單於的費用,每年達一億九十餘萬;供給西域的費用,每年七千四百八十萬;如今北匈奴距離更遠,費用超過一倍,這將耗盡國家的財富,不是製定政策的正確原則。”和帝下詔,命令將此奏章交付群臣討論,袁安又與竇憲進一步爭執,互相詰難。竇憲仗勢淩人,言辭驕橫,甚至詆毀袁安,提出光武帝誅殺韓歆、戴涉的舊事進行威脅,但袁安始終不動搖。然而和帝終於聽從了竇憲的建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