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9]魯國人孔僖、涿郡人崔同在太學讀書,他們在一起談論道:“孝武皇帝剛即位的時候,信仰聖人之道,最初五六年的政績,被人稱作勝過文、景二帝。但到後來放縱自己,拋棄了從前的善政。”鄰屋的另一位太學生梁鬱聽到議論,上書控告他們:“崔、孔僖誹謗先帝,諷刺當朝。”此案交付有關部門審理。崔去見官吏。孔僖上書自我申辯說:“但凡說到誹謗,是指無中生有地進行誣衊。至於孝武皇帝,他政績上的得失,都顯示在漢史上,清楚如日月一樣,而我們的議論,隻是直述史書記載的事實,並不是誹謗。身為皇帝,無論做好事還是壞事,天下人無不知曉,那都是能夠了解到的,因此不能對議論者進行責備。況且陛下即位以來,政治、禮教沒有過失,而恩德增加,這是天下人俱知的事實。我們偏要諷刺什麽呢!假如我們批評的是事實,那麽本應誠心改正,倘若不當,也應包涵,又為什麽要向我們問罪!陛下不推求研究國家命運,深入考慮本朝國策,而隻是大搞個人忌諱,以求快意。我們被誅殺,死就死罷了,隻怕天下人定將轉過目光,改變看法,以這件事來窺測陛下的心思。從今以後,即使見到不對的事,卻終不肯再出來說話了。春秋時,齊桓公曾親自公布前任國君的罪惡,向管仲請教處理的辦法,從此以後,群臣才盡心地為他效力。而如今陛下卻要為遠在十世的武帝掩蓋事實真相,這豈不是與齊桓公大相逕庭!我擔心有關部門會突然定案,讓我銜恨蒙冤,不能自作申辯,因而使後世評論歷史的人擅將陛下有所比喻,難道可以再要子孫為陛下掩飾嗎?我謹來到皇宮門前,伏身等候嚴厲的處罰。”奏書呈上,章帝立即下詔停止追究,並將孔僖任命為蘭台令史。</b>


    <b>  [10]十二月,壬子,詔:“前以妖惡禁錮三屬者,一皆蠲除之,但不得在宿衛而已。”</b>


    <b>  [10]十二月壬子(初一),章帝下詔:“以往因犯有妖言惑眾之罪,而父族、母族、妻族遭到禁錮而不準做官的,一律解除禁錮,隻是不準到宮廷值宿警衛。”</b>


    <b>  [11]廬江毛義、東平鄭均,皆以行義稱於鄉裏。南陽張奉慕義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守安陽令,義捧檄而入,喜動顏色;奉心賤之,辭去。後義母死,徵辟皆不至,奉乃嘆曰:“賢者固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均兄為縣吏,頗受禮遺,均諫不聽,乃脫身為傭,歲餘得錢帛,歸以與兄曰:“物盡可復得;為吏坐臧,終身捐棄。”兄感其言,遂為靡潔。均仕為尚書,免歸。帝下詔褒寵義、均,賜穀各千斛,常以八月長吏問起居,加賜羊酒。</b>


    <b>  [11]廬江人毛義、東平人鄭均,都以仁義的行為,稱道於鄉裏。南陽人張奉仰慕毛義的名聲,前往拜訪。坐定後,恰好官府來了公文,任命毛義代理安陽縣令。毛義手捧公文進入內室,喜形於色。張奉心中看不起這種舉動,便告辭而去。後來,毛義的母親去世了,朝廷又召毛義出來作官,卻被他全部拒絕。於是張奉嘆道:“對賢人本不可以妄測。毛義當時的喜悅,乃是為了母親而屈就。”鄭均的哥哥在縣裏做官,接受了不少禮物賄賂。鄭均規勸他,但遭到了拒絕。於是鄭均離家出走,為人幫傭。過了一年多,他把所得錢帛帶迴家送給哥哥,說道:“錢物用光,可以再得,而當官犯下贓罪,就要終生罷黜。”哥哥被他的話所感動,此後便成為清官。鄭均官至尚書,後來免官迴鄉。章帝下詔嘉獎毛義、鄭均,各賞賜一千斛穀。每年八月,地方官員都要去拜訪他們,問候起居平安,並加賜羊、酒。</b>


    <b>  [12]武威太守孟雲上言:“北匈奴復願與吏民合市;”詔許之。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驅牛馬萬餘頭來與漢交易,南單於遣輕騎出上郡鈔之,大獲而還。</b>


    <b>  [12]武威太守孟雲上書說:“北匈奴願意恢復同漢朝官民的貿易。”章帝下詔批準。於是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驅趕牛馬一萬餘匹前來,準備同漢朝交易。南匈奴單於派輕裝騎兵從上郡出發對他們進行襲擊,奪取大批牲畜後返迴。</b>


    <b>  [13]帝復遣假司馬和恭等將兵八百人詣班超。超因發疏勒、於兵擊莎車。莎車以賂誘疏勒王忠,忠遂反,從之,西保烏即城。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為疏勒王,悉發其不反者以攻忠,使人說康居王執忠以歸其國,烏即城遂降。</b>


    <b>  [13]章帝又派副司馬和恭等率領八百援兵到班超那裏去。班超於是徵調疏勒、於闐軍隊進攻莎車。莎車向疏勒王忠進行賄賂,忠便背叛了漢朝,跟隨莎車,西行到烏即城據守。於是班超改立疏勒府丞成大為疏勒王,徵發所有未叛變的疏勒軍隊去進攻忠。又派人遊說康居王將忠捉住,帶迴本國。於是烏即城向班超投降。</b>


    <b>  --------------------------------------------------------------------------------</b>


    <b>  資治通鑑第第四十七卷(迴目錄)</b>


    <b>  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85)</b>


    <b>  漢紀三十九漢章帝元和二年(乙酉,公元85年)</b>


    <b>  [1]春,正月,乙酉,詔曰:“令雲:‘民有產子者,復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著以為令!”又詔三公曰:“安靜之吏,悃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令劉方,吏民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他異,斯亦殆近之矣!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