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7]帝拜班超為將兵長史,以徐幹為軍司馬,別遣衛候李邑護送烏孫使者。邑到於,值龜茲攻疏勒,恐懼不敢前,因上書陳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毀超:“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顧心。”超聞之嘆曰:“身非曾參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責邑曰:“縱超擁愛妻,抱愛子,思歸之士千餘人,何能盡與超同心乎!”令邑詣超受節度,詔:“若邑任在外者,便留與從事。”超即遣邑將烏孫侍子還京師。徐幹謂超曰:“邑前親毀君,欲敗西域,今何不緣詔書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毀超,故今遣之。內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b>


    <b>  [7]章帝任命班超為將兵長史,徐幹為軍司馬。又另派衛候李邑護送烏孫使者迴國。李邑到達於闐時,正值龜茲進攻疏勒,他因恐懼而不敢前進,便上書聲稱西域的功業不可能成功,還大肆詆毀班超,說班超:“擁愛妻,抱愛子,在外國享安樂,沒有思念中原之心。”班超聽到消息後嘆息道:“我雖不是曾參,卻碰到曾參所遇的三次讒言,恐怕要受到朝廷的猜疑了!”於是將妻子送走。章帝知道班超的忠心,便嚴厲斥責李邑說:“縱然班超擁愛妻,抱愛子,而思念家鄉的漢軍還有一千餘人,為什麽能都與班超同心呢!”章帝命令李邑到班超那裏聽候指揮,並下詔給班超說:“如果李邑在西域能夠勝任,就留他隨從辦事。”但班超卻隨即派李邑帶領烏孫送往漢朝做人質的王子返迴京城。徐幹對班超說:“先前李邑親口詆毀閣下,想要破壞我們在西域的事業,如今為何不以詔書為理由將他留下,另派其他官員送人質呢?”班超說:“這話是多麽的淺陋!正是因為李邑詆毀我,所以如今才派他迴去。我自問內心無愧,為什麽要怕別人的議論!為求自己稱心快意而留下李邑,不是忠臣所為。”</b>


    <b>  [8]帝以侍中會稽鄭弘為大司農。舊交趾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係。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自是夷通,遂為常路。在職二年,所省息以億萬計。遭天下旱,邊方有警,民食不足,而帑藏殷積。弘又奏宜省貢獻,減徭費以利饑民;帝從之。</b>


    <b>  [8]章帝將侍中會稽人鄭弘任命為大司農。以往,交趾州所屬的七個郡向京城輸送貢品,全都經東冶渡海運來。海上風浪顛簸,航程艱險,不斷發生船沉人亡的事故。於是鄭弘上書,建議開闢零陵、桂陽的山道。自此,從交趾到內地暢通無阻,這條路便成為常用的幹線。鄭弘在任兩年,節省了億萬經費。當時全國大旱,邊疆又有警報,人民糧食不足,但國庫充實,積存的物資很多。鄭弘還上書提出應當免除若幹地區的進貢,減輕徭役開支,以利於饑民。章帝採納了他的建議。</b>


    <b>  元和元年(甲申、84)</b>


    <b>  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b>


    <b>  [1]春,閏正月,辛醜,濟陰悼王長薨。</b>


    <b>  [1]春季,閏正月辛醜(十五日),濟陰悼王劉長去世。</b>


    <b>  [2]夏,四月,己卯,分東平國,封獻王子尚為任城王。</b>


    <b>  [2]夏季,四月己卯(二十四日),分出東平國部分封土,將前東平王劉蒼之子劉尚封為任城王。</b>


    <b>  [3]六月,辛酉,沛獻王輔薨。</b>


    <b>  [3]六月辛酉(初七),沛獻王劉輔去世。</b>


    <b>  [4]陳事者多言“郡國貢舉,率非功次,故守職益懈而吏事寢疏,咎在州郡。”有詔下公卿朝臣議。大鴻臚韋彪上議曰:“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綽優於趙、魏老,不可以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鍊之吏,持心近薄。士宜以才行為先,不可純以閥閱。然其要歸,在於選二千石。二千石賢,則貢舉皆得其人矣。”彪又上疏曰:“天下樞要,在於尚書,尚書之選,豈可不重!而間者多從郎官超升此位,雖曉習文法,長於應對,然察察小慧,類無大能。宜鑒嗇夫捷急之對,深思絳侯木訥之功也。”帝皆納之。彪,賢之玄孫也。</b>


    <b>  [4]許多人上書指出:“各郡、各封國舉薦人才,多不依據功勞大小,因此官吏越來越不盡職,辦事效率日趨低落,其責任在於州郡官府。”章帝下詔命令公卿大臣對此進行討論。大鴻臚韋彪上書說:“朝廷以選拔賢才為職責,而賢才則以孝順父母為第一要務。因此,要想得到忠臣,就必須到孝子之門訪求。人的才幹、品行很少能夠兼備,所以孟公綽能輕鬆勝任晉國趙、魏兩家的家臣,卻做不了滕、薛兩國的大夫。忠孝的人,心地較為仁厚;而幹練苛刻的官吏,性情較為涼薄。選拔人才,應當首先考慮才幹品行,不能隻根據資歷,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對二千石官的選用。如果二千石官賢能,那麽他所舉薦的必定都是人才。”他還上書說:“朝廷的機要在尚書,尚書的任命,豈能不慎重!然而近來尚書多由郎官升任,他們雖然通曉法令條文,擅長應對,但這隻是一點小聰明,多沒有處理大事的才能。虎圈嗇夫曾敏捷地迴答文帝的詢問,但張釋之認為不能因此而予以提拔;絳侯周勃質樸而不善於辭令,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聖上應當借鑑史事,三思而行。”章帝將他的意見全部採納。韋彪是韋賢的玄孫。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