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3]閏十月甲午(初三),明帝臨幸南陽,召集地方學校的學生演奏廟堂正樂。當演奏《詩經?鹿鳴》時,明帝親自吹起陶塤和竹應和,以娛樂嘉賓。迴京途中,明帝臨幸南頓。冬季,十二月甲午(初四),返迴京城皇宮。</b>


    <b>  [4]初,陵陽侯丁卒,子鴻當襲封,上書稱病,讓國於弟盛,不報,既葬,乃掛衰於塚廬而逃去。友人九江鮑駿遇鴻於東海,讓之曰:“昔伯夷、吳劄,亂世權行,故得申其誌耳。《春秋》之義,不以家事廢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絕父不滅之基,可乎?”鴻感悟垂涕,乃還就國。鮑駿因上書薦鴻經學至行,上征鴻為侍中。</b>


    <b>  [4]當初,陵陽侯丁去世時,他的兒子丁鴻應當繼承封國。但丁鴻上書自稱有病,要將封國讓給弟弟丁盛,朝廷未予答覆。丁鴻安葬父親以後,便將喪服掛在守墓的小屋裏逃走了。丁鴻的朋友、九江人鮑駿在東海國遇到了丁鴻,責備他道:“從前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吳王之子季劄推讓王位,是亂世中的權宜行為,那樣作才能表明他們的誌節。根據《春秋》大義,不可以因家事廢棄國事。如今您由於兄弟手足之情而斷送父親建立的永不毀滅的基業,這樣行嗎?”丁鴻醒悟過來,流下眼淚,便迴去繼承了封國。鮑駿於是上書向朝廷舉薦丁鴻,稱讚他精通經學,行為高尚。明帝便徵召丁鴻進京,任命他為侍中。</b>


    <b>  十一年(戊寅、68)</b>


    <b>  十一年(戊寅,公元68年)</b>


    <b>  [1]春,正月,東平王蒼與諸王俱來朝,月餘,還國。帝臨送歸宮,悽然懷思,乃遣使手詔賜東平國中傅曰:“辭別之後,獨坐不樂,因就車歸,伏軾而吟,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采菽》,以增嘆息。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已上能趨拜者,皆令帶之。”</b>


    <b>  [1]春季,正月,東平王劉蒼和諸位親王一同進京朝見。一個多月後,返迴封國。明帝親自送行,迴到皇宮後,悽然思念,便親手動筆寫詔,派使者送給東平國中傅。詔書寫道:“分別之後,朕孤身獨坐,心中鬱鬱不樂,便乘車而歸。俯身車前橫木而低吟,遙遠的瞻望與長久的懷念,真讓我心神勞苦。朗誦《詩經?采菽》之章,更增加我的嘆息。日前我曾問東平王:‘居家做什麽事最快樂?’東平王說:‘行善最快樂。’這句話口氣甚大,正與他的腰圍肚量相稱。如今送去列侯印信十九枚,東平王的兒子們年滿五歲並懂得行禮的,讓他們全都佩帶印信。”</b>


    <b>  十二年(己巳、69)</b>


    <b>  十二年(己巳,公元69年)</b>


    <b>  [1]春,哀牢王柳貌率其民五萬餘戶內附,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始通博南山,度蘭倉水,行者苦之,歌曰:“漢德廣,開不賓;度蘭倉,為他人。”</b>


    <b>  [1]春季,哀牢王柳貌率領屬民五萬餘戶舊附漢朝。朝廷在原地設立哀牢、博南兩縣,並開始進行開闢博南山通道和渡越蘭倉水的工程。服役者因工程艱苦,作歌道:“漢德廣大,開闢荒蠻,渡越蘭倉,全為他人。”</b>


    <b>  [2]初,平帝時,河、汴決壞,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儀令樂俊止言,民新被兵革,未宜興役,乃止。其後汴渠東侵,日月彌廣,兗、豫百姓怨嘆,以為縣官恆興他役,不先民急。會有薦樂浪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詔發卒數十萬,遣景與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裏,十裏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景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焉。</b>


    <b>  [2]最初,在西漢平帝時,黃河、汴水曾經決口,久不修復。到了建武十年,當光武帝打算動工治理時,浚儀縣令樂俊上書說:“人民新近經歷了戰爭,不宜徵發徭役。”於是將此事作罷。後來汴渠向東泛濫,區域日益擴展。兗州、豫州的百姓哀怨嘆息,認為朝廷總在辦其它工程,而不優先解救人民急難。恰好有人向朝廷舉薦樂浪人王景,說他有治水才能。本年夏季,四月,明帝下詔徵發役夫數十萬人,派王景和將作謁者王吳修築汴渠堤岸。從滎陽向東,直到千乘的入海口,共一千餘裏,每隔十裏修建一個水閘,使水閘之間的水流相互調節,不再有決堤和漏水的憂患。王景雖然節省工程費用,然而仍消耗了數以百億計的錢財。</b>


    <b>  [3]秋,七月,乙亥,司空伏恭罷;乙未,以大司農牟融為司空。</b>


    <b>  [3]秋季,七月乙亥(二十四日),將司空伏恭免職。七月乙未(疑誤),將大司農牟融任命為司空。</b>


    <b>  [4]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b>


    <b>  [4]此時,天下太平,無人服事徭役,糧食連年豐收,百姓殷實富裕,穀價每斛三十錢,牛羊遍野。</b>


    <b>  十三年(庚午、70)</b>


    <b>  十三年(庚午,公元70年)</b>


    <b>  [1]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復其舊跡。辛巳,帝行幸滎陽,巡行河渠,遂渡河,登太行,幸上黨,壬寅,還宮。</b>


    <b>  [1]夏季,四月,汴渠治水工程完成。從此黃河與汴水的水流分離,重新迴到各自原來的河道。四月辛巳(初四),明帝出行,臨幸滎陽,視察水利工程。然後渡過黃河,登上太行山,臨幸上黨郡。四月壬寅(二十五日),返迴京城皇宮。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