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當初,光武帝認為自己是應驗了《赤伏符》的預言而登上帝位的,因此相信符讖,多用來解決疑難困惑。給事中桓譚上書勸諫道:“但凡人之常情,總是忽略眼前的常見事物而看重奇異的傳聞。察看聖明先王的史跡,都以仁義正道作為根本,並無奇異怪誕的事情。天道與命運,是聖人也難以闡說的高深莫測的問題,自子貢以後,已聽不到孔子講述。何況後世學識淺陋的儒生,能通曉嗎?如今一些有聰明、小技能的人,編造圖書,偽稱這就是符讖,用來欺騙迷惑貪心大、不正派的人,連累了君主,對他們怎能不拒而遠之呢!我聽說陛下對方士燒煉丹藥點化金銀之術窮根究底,百般質疑,甚是英明,但卻願意聽從符讖之言,這又是何等的失誤!符讖的預言雖然有時與事實相符,但這不過如同占卜單雙之類,總有巧合。陛下應當聽取正確意見,發揚聖明思想,摒棄那些小人的邪說,遵循儒學五經——《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所講述的正道。”奏書呈上,光武帝感到不快。適逢朝廷為靈台選址進行討論,光武帝便對桓譚說:“我打算用符讖來決定此事,怎麽樣?”桓譚沉默不語,過了很久才說:“我不讀符讖之書。”光武帝問原因,桓譚再次極力論說符讖之書不是經典。光武帝大怒道:“桓譚誹謗聖聖,目無國法,把他帶下去,斬首!”桓譚叩頭請罪,直至頭部流血。過了很久,光武帝之怒才告平息。桓譚調走擔任六安郡丞,在赴任途中病死。</b>


    <b>  範曄論曰: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逵能傅會文致,最差貴顯;世主以此論學,悲哉!</b>


    <b>  範曄論曰:桓譚因反對符讖而流亡,鄭興也反對符讖,但由於言辭恭順,僅免一死;而賈逵卻以能對符讖附會演繹,最為顯貴。 世上的君主用這種標準來對待學術,真是可悲啊!</b>


    <b>  逵,扶風人也。</b>


    <b>  賈逵是扶風人。</b>


    <b>  [14]南單於比死,弟左賢王莫立,為丘浮尤單於。帝遣使齎璽書拜授璽綬,賜以衣冠及繒彩,是後遂以為常。</b>


    <b>  [14]南匈奴單於比去世。他的弟弟左賢王莫繼位,此即丘浮尤單於。光武帝派使者帶著詔書會見單於,舉行授璽儀式,並賞賜單於官服、官帽和什色綢緞。自此以後,便成為常例。</b>


    <b>  二年(丁巳、57)</b>


    <b>  二年(丁巳,公元57年)</b>


    <b>  [1]春,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祀後土。</b>


    <b>  [1]春季,正月辛未(初八),在京城北郊始立社壇,祭祀後土神。</b>


    <b>  [2]二月,戊戌,帝崩於南宮前殿,年六十二。帝每旦視朝,日昃乃罷,數引公卿、朗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雖以征伐濟大業,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進文吏,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故能恢復前烈,身致太平。</b>


    <b>  [2]二月戊戌(初五),光武帝在南宮前殿駕崩,享年六十二歲。光武帝生前,每日早晨主持朝會,午後才散,屢屢召見卿、郎將講說經書義理,到半夜才睡。皇太子見光武帝辛勤勞苦而不知疲倦,找機會勸諫道:“陛下有夏禹、商湯的聖明,卻沒有黃帝、老子涵養本性的福分。希望您愛惜身體而頤養精神,悠遊歲月而自求寧靜。”光武帝說:“我自己樂於作這些事,不為此感到勞累!”光武帝雖以武力建立帝業,但到了天下安定之後,卻並不重用有功的武將,反而提拔文官。他清醒謹慎地製定國策,大權總攬,審時度勢,量力而為,措施得當,所以能恢復前代的功業,在有生之年實現了天下太平。</b>


    <b>  太尉越熹典喪事。時經王莽之亂,舊典不存,皇太子與諸王雜止同席,藩國官屬出入宮省,與百僚無別。熹正色,橫劍殿階,扶下諸王以明尊卑;奏遣謁者將護官屬分止他縣,諸王並令就邸,唯得朝晡入臨;整禮儀,嚴門衛,內外肅然。</b>


    <b>  太尉趙熹主持治喪。當時經歷了王莽之亂,舊的典章製度已不復存在。皇太子與諸親王雜處,不分座次。封國的官員出入宮禁,與朝廷百官沒有區別。趙熹神情嚴肅,在殿階上手按劍柄,將諸親王扶下大殿,以明尊卑之分。並上奏書,請求派謁者護送封國官員分別遷到外縣,命諸親王一一迴到本封國設在京城的官邸,隻準在上午和下午入宮哭悼。使禮儀分明,門禁森嚴,朝廷內外井然有序。</b>


    <b>  [3]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後曰皇太後。</b>


    <b>  [3]皇太子劉莊即帝位,將陰皇後尊稱為皇太後。</b>


    <b>  [4]山陽王荊哭臨不哀,而作飛書,令蒼頭詐稱大鴻臚郭況書與東海王強,言其無罪被廢,及郭後黜辱,勸令東歸舉兵以取天下,且曰:“高祖起亭長,陛下興白水,何況於王,陛下長子、故副主哉!當為秋霜,毋為檻羊。人主崩亡,閭閻之伍尚為盜賊,欲有所望,何況王邪!”強得書惶怖,即執其使,封書上之。明帝以荊母弟,秘其事,遣荊出止河南宮。</b>


    <b>  [4]山陽王劉荊在哭悼先帝時不悲傷,卻寫了一封匿名信,讓他的奴僕詐言大鴻臚郭況寫信給東海王劉強。說劉強無罪而被廢去皇太子之位,母親郭後也遭罷黜屈辱,勸劉強迴到東方起兵,奪取天下。並且說:“高祖起兵時,隻是一個亭長;陛下在白水鄉間,興起了大業;何況大王身為陛下長子、原來的儲君?您應當做秋天寒霜,肅殺萬物;莫做圈欄之羊,受人宰割。皇上駕崩,民間百姓尚且要做強盜,準備有所圖謀,何況大王呢!”劉強收到此信,又驚又怕,立即抓住冒充信使的奴僕,將原信封好,上呈明帝。明帝因劉荊是同母胞弟,便將此事保密,命令劉荊離開京城,移居到河南宮。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