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三年(壬午、22)</b>


    <b>  三年(壬午,公元22年)</b>


    <b>  [1]春,正月,九廟成,納神主。莽謁見,大駕乘六馬,以五采毛為龍文衣,著角,長三尺。又造華蓋九重,高八丈一尺,載以四輪車;挽者皆唿“登仙”,莽出,令在前。百官竊言:“此似車,非仙物也。”</b>


    <b>  [1]春季,正月,九廟建築竣工,安放了神主。王莽去拜見,車隊按照最高規格組成:他的乘車套著六匹馬,每匹馬都披著用五彩羽毛織成龍形圖案的套子,頭上裝著角,有三尺長。又製造華麗的車蓋九層,高八丈一尺,用四輪大車裝載,拉車的人都唿喊“登仙”的口號。王莽外出時,讓它走在前頭。官吏們私下時說:“這象靈柩車,不是神仙的用物。”</b>


    <b>  [2]二月,樊崇等殺景尚。</b>


    <b>  [2]二月,樊崇等殺死了太師羲仲景尚。</b>


    <b>  [3]關東人相食。</b>


    <b>  [3]函穀關以東地區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b>


    <b>  [4]夏,四月,遣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東討眾賊。初,樊崇等眾既盛,乃相與為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其中最尊號三老,次從事,次卒史。及聞太師、更始將討之,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由是號曰赤眉。匡、丹合將銳士十餘萬人,所過放縱。東方為之語曰:“守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卒如田況之言。</b>


    <b>  [4]夏季,四月,王莽派遣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東征討伐眾盜賊。最初,樊崇等人的部眾既然逐漸強盛,於是互相約定:“殺人的抵命,傷人的養創。”其中最尊貴的稱號是三老,其次是從事,再其次是卒史。等到聽說太師與更始將軍率軍前來討伐他們,恐怕部眾跟王莽軍隊在混戰時難於辨別,於是下令都用硃砂塗抹雙眉,以便互相認識辨別,因此號稱赤眉。王匡、廉丹一起率領精兵十餘萬人,一路放任士兵,不加約束。東部地區為此出現民謠說:“寧遇赤眉,不遇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確實象田況所說的一樣。</b>


    <b>  [5]莽又多遣大夫、謁者分教民煮草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費。</b>


    <b>  [5]王莽又派遣很多大夫和謁者分別告訴百姓把草木熬成糊狀食品。但這種糊狀食品無法吃,反倒增加人力、物力的浪費。</b>


    <b>  [6]綠林賊遇疾疫,死者且半,乃各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下江兵”;王鳳、王匡、馬武及其支黨朱鮪、張等北入南陽,號“新市兵”;皆自稱將軍。莽遣司命大將軍孔仁部豫州,納言大將軍嚴尤、秩宗大將軍陳茂擊荊州,各從吏士百餘人,乘傳到部募士。尤謂茂曰:“遣將不與兵符,必先請而後動,是猶紲韓盧而責之獲也。”</b>


    <b>  [6]綠林盜賊遇到瘟疫,死亡的將近一半,於是分兵離開了綠林山。王常、成丹等向西進入南郡,稱“下江兵”;王鳳、王匡、馬武及其部下朱鮪、張等向北進入南陽,稱“新市兵”。他們都自稱將軍。王莽派遣司命大將軍孔仁巡察豫州,派遣納言大將軍嚴尤和秩宗大將軍陳茂攻打荊州,各隨帶官員一百多人,乘坐傳車,到轄區招募士兵。嚴尤對陳茂說:“派出將領不發給兵符,遇事一定要先請示然後才能行動,這猶如牽著獵犬而要求它去捉野獸呢。”</b>


    <b>  [7]蝗從東方來,飛蔽天。</b>


    <b>  [7]蝗蟲從東方飛來,鋪天蓋地。</b>


    <b>  [8]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乃置養贍官稟食之,使者監領,與小吏共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b>


    <b>  [8]流民進入函穀關的有幾十萬人,於是設置養贍官發糧食給他們吃,由使者監管。而使者卻與小吏一起盜竊那些糧食,流民餓死的十有七八。</b>


    <b>  先是,莽使中黃門王業領長安市買,賤取於民;民甚患之。業以省費為功,賜爵附城。莽聞城中饑饉,以問業。業曰:“皆流民也。”乃市所賣粱飯、肉羹,持入示莽曰:“居民食鹹如此。”莽信之。</b>


    <b>  在此以前,王莽指令中黃門王業管理長安市場的買賣,他壓低價格向百姓收購物品,百姓以此為患。王業由於節省收購費用立了功,被賞賜附城的爵位。王莽聽說城裏發生了饑荒,向王業詢問情況。王業說:“都是流民。”於是買些市場上的精米飯和肉汁,拿進宮給王莽看,說:“居民的食物都是這樣。”王莽相信了他的話。</b>


    <b>  [9]秋,七月,新市賊王匡等進攻隨;平林人陳牧、廖湛復聚眾千餘人,號“平林兵”,以應之。</b>


    <b>  [9]秋季,七月,新市盜賊王匡等進攻隨縣。平林人陳牧、廖湛又聚眾一千餘人,稱“平林兵”,以響應新市兵的攻勢。</b>


    <b>  [10]莽詔書讓廉丹曰:“倉廩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將軍受國重任,不捐身於中野,無以報恩塞責!”丹惶恐,夜,召其掾馮衍,以書示之。衍因說丹曰:“張良以五世相韓,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將軍之先,為漢信臣;新室之興,英俊不附。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周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從之。今方為將軍計,莫若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厲其節,納雄傑之士,詢忠智之謀,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於無窮,功烈著於不滅;何與軍覆於中原,身膏於草野,功敗名喪,恥及先祖哉!”丹不聽。衍,左將軍奉世曾孫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