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太保舜奏言:“天下聞公不受千乘之土,辭萬金之幣,莫不鄉化。蜀郡男子路建等輟訟,慚怍而退,雖文王卻虞、芮何以加!宜報告天下。”於是孔光愈恐,固稱疾辭位。太後詔:“太師毋朝,十日一入省中,置幾杖,賜餐十七物,然後歸;官屬按職如故。”</b>


    <b>  太保王舜奏報:“全國百姓聽到安漢公不接受相當於可以出一千輛兵車的國家的封地,推辭萬斤黃金的彩禮,沒有人不仰慕。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停止訴訟,慚愧地迴去了,就是周文王感化虞君、芮君,讓他們自動停止爭執返迴本國,也不能超過安漢公!應當把這些事情宣告全國。”當時太師孔光愈來愈恐懼,聲稱有病,堅決辭職。太後下詔:“太師不必再參加朝會,隻要每隔十天入宮一次就可以了。宮廷當為你置備幾案手杖,賞賜吃十七種食物,然後再迴家;太師府的屬官各行其職如故。”</b>


    <b>  [7]莽奏起明堂、辟雍、靈台,為學者築舍萬區,製度甚盛。立《樂經》;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天文、圖讖、鍾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前後至者千數,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謬,壹異說雲。</b>


    <b>  [7]王莽提議興建明堂、辟雍和靈台,給學者建築宿舍一萬間,規模十分宏偉。在太學設立《樂經》課程,並增加博士名額,每一經各五人。徵求全國精通一經,而且教授弟子十一人以上的經師,以及藏有散失的《禮經》、古文《尚書》、天文、圖讖、音樂、《月令》、《兵法》、《史籀篇》文字,通曉它們意義的人,都前往公車衙門。收羅全國具有卓越才能的士人,來到京師的前後數以千計,都讓他們到朝廷上記錄他們的學說,打算讓他們訂正流傳的錯誤,統一各種分歧的說法。</b>


    <b>  又征能治河者以百數,其大略異者,長水校尉平陵關並言:“河決率常於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惡。聞禹治河時,本空此地,以為水猥盛則放溢,少稍自索,雖時易處,猶不能離此。上古難識。近察秦、漢以來,河決曹、衛之域,其南北不過百八十裏。可空此地,勿以為官亭、民室而已。”禦史臨淮韓牧以為:“可略於《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但為四、五,宜有益。”大司空掾王橫言:“河入勃海地,高於韓牧所欲穿處。往者天常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數百裏,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矣。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周譜》雲:‘定王五年,河徙’,則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決河灌其都,決處遂大,不可復補。宜卻徙完平處吏開空,使緣西山足,乘高地而東北入海,乃無水災。”司空掾沛國桓譚典共議,為甄豐言:“凡此數者,必有一是;宜詳考驗,皆可豫見。計定然後舉事,費不過數億萬,亦可以事諸浮食無產業民。空居與行役,同當衣食,衣食縣官而為之作,乃兩便,可以上繼禹功,下除民疾。”時莽但崇空語,無施行者。</b>


    <b>  王莽又徵求能夠治理黃河的人才以百計算,各人的主張並不相同。長水校尉平陵人關並認為:“黃河潰決的地點,經常在平原、東郡左右,那一帶地勢低下,土質鬆軟。據說夏禹治理黃河時,原本把這一帶地區空出來,認為水大時就到那裏傾泄,水小時自會逐漸幹涸。雖然時常改變地方,但還沒能離開這一帶。上古時代往事,難以考察。考察近代秦、漢以來的狀況,黃河在古曹國、古衛國的地域決口,南北相距不過百八十裏。可以把這一帶騰空,不再興建官亭、民居罷了。”禦史臨淮人韓牧認為:“《禹貢》有九條河流的記載,我們應大略地在故道上挖掘,即令不能鑿出九條河流,隻要能開鑿四五條,應該也有裨益。”大司空掾王橫進言:“黃河注入渤海的出口,比韓牧打算挖掘地帶的地勢要高。過去,降雨頻繁,東北風起,海水倒灌,黃河向西南倒流,淹沒數百裏,古九河的故道,早就被海水吞沒了。禹當初疏通黃河,本來是要順著西山,流向東北。《周譜》說:‘周定王五年黃河改道。’說明今天的黃河,並非禹當年挖掘的故河道。還有,秦國攻擊魏國時,決開黃河堤岸,用河水灌入魏國京都大梁,決口於是擴大,無法再次堵塞。所以,應把平地的百姓全部遷移,重新開鑿河道,使河水順著西山腳下,居高臨下,向東北注入大海,就沒有水患了。”大司空掾沛國人桓譚,主持這項討論,向少傅甄豐說:“這幾項建議中,肯定有一個是對的。應詳細考察,都可以預先發現。計劃既定而後行動,費用不過數億萬,而且可以使一些無產業的遊民找到工作。他們閑著不事生產,與他們參與勞動,同樣都需要那麽多衣服和糧食。由國家供應他們的衣食,而他們為國家勞作,這對兩方麵都有好處。這樣上可以繼承禹的大業,下可以為人民除害。”然而,當時王莽崇尚的隻是空話,並沒有具體施行。</b>


    <b>  [8]群臣奏言:“昔周公攝政七年,製度乃定。今安漢公輔政四年,營作二旬,大功畢成,宜升宰衡位在諸侯王上。”詔曰:“可。”仍令議九錫之法。</b>


    <b>  [8]文武百官奏稱:“從前,周公代周成王處理國政七年,國家的製度才釐訂妥當。而今,安漢公輔助國政四年,修建明堂等用了二十天,卻大功全部完成。所以,應該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侯爵親王之上。”下詔說:“可以。”同時下令討論九錫之法。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