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我又曾經聽說,家庭如果安詳和睦,天下自然治理得好。所以《詩經》開頭就是《國風》。《禮記》開頭就講冠禮、婚禮。用《國風》開頭,追溯性情的根本,表明人倫之間的關係。用冠禮、婚禮開頭,,為安詳的家庭奠立基礎,以防患於亂起之前。所以聖明的君王,必須慎重處理妃嬪與皇後之間的關係,注意區分‘嫡子’與‘庶子’的不同地位,把禮儀納入自己家內。卑賤的不能超過尊貴的,新來的不能排在舊有的之前。必如此,才合乎人情,理順乎陰氣。嫡子尊貴,庶子卑賤,嫡子成年,舉行加冠禮時,在高台上隆重舉行,使用甜酒祝賀。其他的兒子,不能用這種儀式,其目的就在於顯示嫡子的尊貴,使立於無可懷疑的地位,不僅僅是表麵的禮節儀式而已,而是內心對待嫡子與其他兒子截然不同,所以用禮儀。把真情顯露於外。聖人的一舉一動,和誰歡宴娛樂,和誰親近,都要使尊貴卑賤都有一定次序。如此的話,全國百姓都會自我修養,順從歸化。如果應當親近的反而疏遠,應當尊重的反而放到卑賤的地位,那麽乖巧的邪惡之徒就會乘機而動,使國家混亂。所以聖人謹慎小心,不願有一個壞的開頭。用心防範於亂起之前,決不因私人的恩情,傷害正大的原則。正如《易傳》所說:‘家庭端正,則天下就安定了。’”</b>


    <b>  [6]初,武帝既塞宣房,後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廣深與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是歲,河決於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絕。</b>


    <b>  [6]當初,武帝曾經堵塞黃河決口,築宣房宮。後來,黃河又在北麵的館陶決口,形成屯氏河,沿東北方向入海,因為河床廣度深度跟黃河相同,所以聽其自由發展,不再堵塞決口。本年,黃河在清河郡所屬靈縣鳴犢堤再度決口,屯氏河於是無水幹涸。</b>


    <b>  建昭元年(癸未、前38)</b>


    <b>  建昭元年(癸未,公元前38年)</b>


    <b>  [1]春,正月,戊辰,隕石於梁。</b>


    <b>  [1]春季,正月戊辰(二十九日),隕石墜在梁國。</b>


    <b>  [2]三月,上行幸雍,祠五。</b>


    <b>  [2]三月,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帝。</b>


    <b>  [3]冬,河間王元坐賊殺不辜廢,遷房陵。</b>


    <b>  [3]冬季,河間王劉元,被控殘殺無罪之人,撤銷爵位,貶逐房陵。</b>


    <b>  [4]罷孝文太後寢祠園。</b>


    <b>  [4]元帝下令撤除文帝母親薄太後的陵園。</b>


    <b>  [5]上幸虎圈鬥獸,後宮皆坐;熊逸出圈,攀檻欲上殿,左右、貴人、傅等皆驚走;馮直前,當熊而立。左右格殺熊。上問:“人情驚懼,何故前當熊?”對曰:“猛獸得人而止;妾恐熊至禦坐,故以身當之。”帝嗟嘆,倍敬重焉。傅慚,由是與馮有隙。馮,左將軍奉世之女也。</b>


    <b>  [5]元帝前往虎圈,觀賞野獸搏鬥,妃嬪們都在座奉陪。一隻熊突然跳出圈外,攀著闌杆想上殿堂。元帝左右的侍從、貴族,包括傅婕妤在內的妃嬪們,都驚慌逃命。隻有馮婕妤,一直向前站著擋住熊。武士把熊殺死。元帝驚魂初定後,問她:“人人恐懼,你為什麽上前阻擋熊?”馮婕妤說:“猛獸兇性發作,隻要抓著一個人,就會停止攻擊,我恐怕它直撲陛下的座位,所以以身阻擋它。”元帝感激嗟嘆,對馮婕妤倍加敬重。而傅婕妤大為慚愧,從此與馮婕妤產生隔閡。馮婕妤是左將軍馮奉世的女兒。</b>


    <b>  二年(甲申、前37)</b>


    <b>  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b>


    <b>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三月,行幸河東,祠後土。</b>


    <b>  [1]春季,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三月,前往河東,祭祀後土神。</b>


    <b>  [2]夏,四月,赦天下。</b>


    <b>  [2]夏季,四月,大赦天下。</b>


    <b>  [3]六月,立皇子興為信都王。</b>


    <b>  [3]六月,元帝賜封皇子劉興為信都王。</b>


    <b>  [4]東郡京房學《易》於梁人焦延壽。延壽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其說長於災變,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占驗。房用之尤精,以孝廉為郎,上疏屢言災異,有驗。天子說之,數召見問。房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末世以毀譽取人,故功業廢而致災異。宜令百官各試其功,災異可息。”詔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課吏法。上令公卿朝臣與房會議溫室,皆以房言煩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許;上意鄉之。時部刺史奏事京師,上召見諸刺史,令房曉以課事;刺史復以為不可行。唯禦史大夫鄭弘、光祿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後善之。</b>


    <b>  [4]東郡人京房跟從梁人焦延壽學習《易經》。焦延壽常說:“得到我的學問而喪失生命的,就是京房。”他的學說長於占卜天災人禍,共分六十卦,輪流交替地指定日期,用風雨冷熱作為驗證,都很準確。京房運用這種學說,尤其功力深厚,被地方官府推薦為“孝廉”之後,他到朝廷充當郎,屢次上書元帝,議論天象變異,十分靈驗。元帝喜歡他,數次召見,向他詢問。京房迴答說:“古代帝王按功勞選拔賢能,萬事都有成就,祥瑞顯現。衰亡之世,任用官員則以遭詆毀還是受稱讚為依據,所以政治腐敗,因而招致天災變異。應當考察文武百官的行政效率及其政績,天災變異才可停止。”元帝命京房主持這件事,京房於是擬定了考功課吏法,上奏元帝。元帝下令,公卿朝臣與京房在溫室殿舉行討論會。大家都認為京房的辦法過於瑣碎,使上級和下級互相監督偵察,不可施行。但元帝卻傾向京房。當時,正好各州刺史向朝廷奏報事宜,集中在京師長安。元帝召見他們,命京房向他們宣布考核之事,刺史們也認為不可施行。隻有禦史大夫鄭弘、光祿大夫周堪,開始時反對,後來轉為支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