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臣光曰:王霸無異道。昔三代之隆,禮樂、征伐自在天子出,則謂之王。天子微弱不能治諸侯,諸侯有能率其與國同討不庭以尊王室者,則謂之霸。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義,任賢使能,賞善罰惡,禁暴誅亂;顧名位有尊卑,德澤有深淺,功業有钜細,政令有廣狹耳,非若白黑、甘苦之相反也。漢之所以不能復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為,非先王之道不可復行於後世也。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誠不足與為治也。獨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皆大儒也,使漢得而用之,功烈豈若是而止邪!孝宣謂太子懦而不立,暗於治體,必亂我家,則可矣;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豈不過哉!非所以則訓示子孫,垂法將來者也。</b>


    <b>  臣司馬光曰:“王道”與“霸道”,並無實質的不同。過去,夏、商、周三代昌盛時,無論是製禮作樂,還是發動戰爭,都由天子決定,則稱之為“王道”。天子微弱,不能控製諸侯時,諸侯中有能率領盟國共同征討叛逆以尊奉王室的,則稱之為“霸道”。無論行“王道”還是“霸道”,都以仁義為根據,任用賢能,獎賞善美,懲罰邪惡,禁絕兇殘,誅除暴亂。二者隻不過於名位上有尊卑之分,德澤上有深淺之別,功業上有大小之差,政令上有廣狹之異罷了,並非像黑白、甘苦那樣截然相反。漢朝之所以不能恢復夏、商、周三代那樣的盛世,是因為君王沒有去做,並不是古代聖王之道不能再行於後世。在儒者中,有君子,也有小人。像漢宣帝所說的那種“俗儒”,當然不能同他們治理天下,但難道就不能訪求“真儒”而任用嗎!像後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都是大儒,假如漢朝能得到他們而予以重用,漢朝的功業豈能隻像現在這樣!漢宣帝說太子懦弱不能自立,不懂得治國的方法,必然將敗壞劉氏基業,這是可以的;可是說“王道”不可實行,儒者不可任用,豈不是太過分了!不能以此來訓示子孫,留給後人效法。</b>


    <b>  [4]淮陽憲王好法律,聰達有材;王母張尤幸。上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憲王,數嗟嘆憲王曰:“真我子也!”常有意欲立憲王,然用太子起於微細,上少依倚許氏,及即位而許後以殺死,故弗忍也。久之,上拜韋玄成為淮陽中尉,以玄成嚐讓爵於兄,欲以感諭憲王;由是太子遂安。</b>


    <b>  [4]淮陽王劉欽喜歡研究法律,聰明通達,很有才幹。其母張特別受漢宣帝寵愛。因此,漢宣帝疏遠太子劉,疼愛淮陽王劉欽,曾幾次讚嘆劉欽說:“真是我的兒子!”曾有意要立劉欽為太子,但因劉生於自己微賤之時,那時自己曾靠劉的母親許氏娘家照顧,而即位後,許皇後又被人害死,所以不忍心。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漢宣帝任命韋玄成為淮陽中尉,因韋玄成曾讓爵位給其兄長,漢宣帝想以此感動、教育劉欽。於是太子的地位才穩固了。</b>


    <b>  [5]匈奴唿韓邪單於之敗也,左伊秩訾王為唿韓邪計,勸令稱臣入朝事漢,從漢求助,如此,匈奴乃定。唿韓邪問諸大臣,皆曰:“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氣力而下服役,以馬上戰鬥為國,故有威名於百蠻。戰死,壯士所有也。今兄弟爭國,不在兄則在弟,雖死猶有威名,子孫常長諸國。漢雖強,猶不能兼併匈奴;柰何亂先古之製,臣事於漢,卑辱先單於,為諸國所笑!雖如是而安,何以復長百蠻!”左伊秩訾曰:“不然,強弱有時。今漢方盛,烏孫城郭諸國皆為臣妾。自且侯單於以來,匈奴日削,不能取復,雖屈強於此,未嚐一日安也。今事漢則安存,不事則危亡,計何以過此!”諸大人相難久之。唿韓邪從其計,引眾南近塞,遣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郅支單於亦遣子右大將駒於利受入侍。</b>


    <b>  [5]匈奴唿韓邪單於被郅支單於打敗之後,左伊秩訾王為唿韓邪單於出謀劃策,勸他稱臣歸附漢朝,請求漢朝幫助,這樣做了,才能平定匈奴內亂。唿韓邪單於徵求各位大臣的意見,都說:“不行。我們匈奴的風俗,歷來崇尚力量,恥於在下麵服侍別人,靠馬上征戰建立國家,所以威名才傳遍蠻夷各國。戰死沙場,是壯士的本分。如今我們內部兄弟爭國,不是哥哥得到,就是弟弟得到,即使戰死,仍有威名,子孫永遠統轄蠻夷各國。漢朝雖然強大,仍不能吞併匈奴,我們為何敗壞先祖的製度,向漢朝稱臣,使歷代先王蒙受羞辱,被各國恥笑!即使能因此而得到安定,又怎能再統轄蠻夷各國!”左伊秩訾王說道:“不對,強弱之勢,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如今漢朝正當興盛,烏孫等城邦國家都已向漢朝稱臣。我國自且侯單於以來,勢力日益削減,不能恢復,盡管倔強至今,卻未曾有一天安寧。而今,稱臣於漢,則得以安全生存;如果不肯屈服,必陷於危亡境地。還有什麽計策比這更好呢?”各位大臣不斷對左伊秩訾王提出詰難,最後,唿韓邪單於終於接受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議,率眾南下,向漢朝邊塞靠近,派其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到長安做人質。郅支單於也派其子右大將駒於利受到長安做人質。</b>


    <b>  [6]二月,丁巳,樂成敬侯許延壽薨。</b>


    <b>  [6]二月丁巳(二十一日),樂成侯許延壽去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