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王嚐見大白犬,頸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無尾,以問龔遂;遂曰:“此天戒,言在側者盡冠狗也,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後又聞人聲曰“熊”!視而見大熊,左右莫見,以問遂;遂曰:“熊,山野之獸,而來入宮室,王獨見之,此天戒大王,恐宮室將空,危亡象也。”王仰天而嘆曰:“不祥何為數來!”遂叩頭曰:“臣大敢隱忠,數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說。夫國之存亡,豈在臣言哉!願王內自揆度。大王誦《詩》三百五篇,人事浹,王道備。王之所行,中《詩》一篇何等也?大王位為諸侯王,行汙於庶人,以存難,以亡易,宜深察之!”後又血王坐席,王問遂;遂叫然號曰:“宮空不久,妖祥數至。血者,陰憂象也,宜畏慎自省!”王終不改節。</b>


    <b>  劉賀曾經見到一隻白色大狗,脖頸以下長得與人相似,頭戴一頂跳舞的人戴的“方山冠”,沒有尾巴。劉賀為此事向龔遂詢問,龔遂說:“這是上天的警告,說您左右的親信之人都是戴著冠帽的狗,趕走他們就能生存,不趕走他們就會滅亡!”後來,劉賀又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叫喊:“熊!”劉賀一看,果然見到一隻大熊,可左右侍從卻誰也沒看見。劉賀又向龔遂詢問,龔遂說:“熊是山野中的野獸,竟來到王宮之中,又隻有大王一人看到,這是上天警告大王,恐怕王宮將要空虛,是危亡的徵兆!”劉賀仰天長嘆,說道:“不祥之兆為何接連到來!”龔遂叩頭說道:“忠心使我不敢隱瞞真相,所以幾次提到危亡的警告,使大王感到不快。然而國之存亡,又豈是我的話所能決定的!希望大王自己好好想想。大王誦讀《詩經》三百零五篇,其中說道,隻有‘人事’恰當,‘王道’才能周備。大王的所作所為,與《詩經》的哪一篇相符合呢!大王身為諸侯王,行事卻比平民百姓汙濁,想要生存困難,想要滅亡卻是容易的,希望大王深思!”後來,又發現在劉賀的王座上出現血汙,劉賀再問龔遂,龔遂大聲號叫道:“妖異之兆不斷出現,王宮空虛就在眼前!血為陰暗中的兇險之象,大王應有所畏懼,謹慎反省!”然而劉賀的品行始終不改。</b>


    <b>  及征書至,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書。其日中,王發,晡時,至定陶,行百三十五裏,侍從者馬死相望於道。王吉奏書戒王曰:“臣聞高宗諒暗,三年不言。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大將軍仁愛、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聞;事孝武皇帝二十餘年,未嚐有過。先帝棄群臣,屬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將軍抱持幼君繈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內晏然,雖周公、伊尹無以加也。今帝崩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麵而已。願留意,常以為念!”</b>


    <b>  徵召劉賀繼承皇位的詔書到來時,正值初夜,劉賀在火燭下打開詔書。中午,劉賀出發前往長安,黃昏時就到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裏,沿途不斷有隨從人員的馬匹累死。王吉上書勸戒劉賀說:“我聽說商高宗武丁在居喪期間,三年沒有說話。如今大王因喪事而受徵召,應當日夜哭泣悲哀而已,千萬不可發號施令!大將軍仁愛、智勇、忠信的品德,天下無人不知。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餘年,從未有過過失。孝武皇帝拋棄群臣而離開人世時,將天下和幼弱孤兒託付給大將軍。大將軍扶持尚在繈褓中的幼主,發布政令,教化萬民,使國家得以平安無事,即使是周公、伊尹也不能超過他。而今皇上去世,沒有兒子,大將軍思考可以繼承皇位的人,最終選拔了大王,其仁義忠厚的胸懷豈有限量!我希望大王能依靠大將軍,尊敬大將軍,國家政事全都聽從大將軍的安排,大王自己則隻是垂衣拱手地坐在皇帝寶座上而已。希望大王注意,常常想到我這番話!”</b>


    <b>  王至濟陽,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過弘農,使大奴善以衣車載女子。至湖,使者以讓相安樂。安樂告龔遂,遂入問王,王曰:“無有。”遂曰:“即無有,何愛一善以毀行義!請收屬吏,以湔灑大王。”即善屬衛士長行法。</b>


    <b>  劉賀行至濟陽,派人索求長鳴雞,並在途中購買用竹子合製而成的積竹杖。經過弘農時,劉賀派一名叫作善的大奴用有簾幕遮閉的車運載隨行的美女。來到湖縣,朝廷派來迎接的使者以此事責備昌邑國相安樂。安樂轉告龔遂,龔遂進見劉賀詢問此事,劉賀說:“沒有的事。”龔遂說:“如果並無此事,大王又何必為了庇護一個奴僕而破壞禮儀呢!請將善逮捕,交付有關官員懲處,以洗清大王的名聲。”於是立即將善抓起來,交衛士長處死。</b>


    <b>  王到霸上,大鴻臚郊迎,騶奉乘輿車。王使壽成禦,郎中令遂參乘。且至廣明、東都門,遂曰:“禮,奔喪望見國都哭。此長安東郭門也。”王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門,遂復言;王曰:“城門與郭門等耳。”且至未央宮東闕,遂曰:“昌邑帳在是闕外馳道北,未至帳所,有南北行道,馬足未至數步;大王宜下車,鄉闕西麵伏哭,盡哀止。”王曰:“諾。”到,哭如儀。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襲尊號;尊皇後曰皇太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