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4]這一年,匈奴且侯單於去世。且侯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左賢王,次子為左大將。且侯死後,左賢王沒有及時趕到,匈奴貴族們認為左賢王有病,改立左大將為單於。左賢王聽說後,不敢前來王庭。左大將派人將左賢王召來,讓位給他。左賢王以自己有病為理由推辭不受,左大將不聽,對他說:“如果你不幸死去,再傳位給我。”左賢王這才答應,即單於位,稱為孤鹿姑單於。封左大將為左賢王。幾年後,左賢王病死,其子先賢撣因不能繼承左賢王之位,所以改封為日逐王。單於封自己的兒子為左賢王。</b>


    <b>  二年(丙戍、前95)</b>


    <b>  二年(丙戍,公元前95年) </b>


    <b>  [1]春,正月,上行幸迴中。</b>


    <b>  [1]春季,正月,漢武帝巡遊迴中。</b>


    <b>  [2]杜周卒,光祿大夫暴勝之為禦史大夫。</b>


    <b>  [2]杜周去世,漢武帝任命光祿大夫暴勝之為禦史大夫。</b>


    <b>  [3]秋,旱。</b>


    <b>  [3]秋季,幹旱。</b>


    <b>  [4]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涇水,首起穀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裏,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b>


    <b>  [4]趙國中大夫白公奏請朝廷,從穀口至櫟陽挖了一條長二百裏的引水渠,將涇河水引到渭中地區,使四千五百餘頃農田得到灌溉,因此命名為白渠。當地百姓因白渠而大大受益。</b>


    <b>  三年(丁亥、前94)</b>


    <b>  三年(丁亥,公元前94年) </b>


    <b>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宮。二月,幸東海,獲赤雁。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還。</b>


    <b>  [1]春季,正月,漢武帝前往甘泉宮。二月,巡遊東海郡,捉到一隻赤色大雁。又巡遊琅邪郡,在成山拜日,並登上之罘山,然後乘船在海上巡遊後返迴長安。</b>


    <b>  [2]是歲,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間趙,居鉤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b>


    <b>  [2]這一年,皇子劉弗陵出生。劉弗陵的母親是河間人,姓趙,受封為,住在鉤弋宮,懷孕十四個月後生劉弗陵。漢武帝說:“聽說當年堯是十四十四個月才出生的,如今趙生這個孩子也是如此。”於是下令將鉤弋宮宮門改稱堯母門。</b>


    <b>  臣光曰:為人君者,動靜舉措不可不慎,發於中必形於外,天下無不知之。當是時也,皇後、太子皆無恙,而命鉤弋之門曰堯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愛少子,欲以為嗣,遂有危皇後、太子之心,卒成巫蠱之禍,悲夫!</b>


    <b>  臣司馬光曰:作為君主,每一動靜、措施都不能不慎重,內心想的事,外表必然會顯露出來,天下人都會知道。那時,皇後、太子全部安然健在,漢武帝卻下令將鉤弋宮門稱為堯母門,在名義上是不妥當的。正因為如此,才使奸猾之徒揣摩皇上的心意,認為他非常寵愛幼子,想立幼子為皇位繼承人,於是產生出危害皇後、太子之心,終於釀成巫蠱禍難,可悲啊!</b>


    <b>  [3]趙人江充為水衡都尉。初,充為趙敬肅王客,得罪於太子丹,亡逃;詣闕告趙太子陰事,太子坐廢。上召允入見。充容貌魁岸,被服輕靡,上奇之;與語政事,大悅,由是有寵,拜為直指鏽衣使者,使督察貴戚、近臣逾侈者。充舉劾無所避,上以為忠直,所言皆中意。嚐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曰:“人臣當如是矣!”大見信用,威震京師。</b>


    <b>  [3]趙國人江充被任命為水衡都尉。當初,江充本是趙敬肅王的門客,因為得罪了趙王太子劉丹,逃出趙國,來到朝廷告發了劉丹的隱私秘事,劉丹因此被廢除趙國太子之位。漢武帝召江充入宮見麵,見他儀表堂堂,身體魁梧,衣著輕暖而華麗,暗中稱奇。與他談論一番政事後,漢武帝大為高興,從此對江充寵信,封其為直指繡衣使者,讓他督察皇親國戚、天子近臣中的違背體製、奢侈不法行為。江充檢舉參劾,毫無避諱,漢武帝因此認為他忠正直率,所說的話都合漢武帝的心意。江充曾隨漢武帝前往甘泉宮,正遇上太子劉據派遣去甘泉宮問安的使者坐著馬車皇帝專用的“馳道”上行走,江充便將其逮捕問罪。太子聽說後,派人向江充求情說:“我並非愛惜車馬,實在是不願讓皇上知道後,認為我平時沒有管教左右,希望江先生寬恕!”江充並不理睬,逕自上奏。漢武帝說:“作臣子的,就應當這樣!”對江充大加信任,從而使江充威鎮京師。</b>


    <b>  四年(戊子、前93)</b>


    <b>  四年(戊子,公元前93年) </b>


    <b>  [1]春,三月,上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計。癸未,祀孝景皇帝於明堂。甲申,修封。丙戍,禪石閭。夏,四月,幸不其。五月,還,幸建章宮,赦天下。</b>


    <b>  [1]春季,三月,漢武帝巡遊泰山。壬午(二十五日),在明堂祭祀高祖劉邦,以之配祀上帝,並在此接受各郡、國記錄戶籍財政情況的簿冊。癸未(二十六日),在明堂祭祀景帝劉啟。甲申(二十七日),擴建祭天神壇。丙戌(二十九日),在石閭祭祀地神。夏季,四月,漢武帝巡遊不其山。五月返迴長安,前往建章宮,下詔大赦天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