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8]是歲,齊相卜式為禦史大夫。式既在位,乃言“郡、國多不便縣官作鹽鐵器,苦惡價貴,或強令民買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貴。”上由是不悅卜式。</b>


    <b>  [8]該年,齊相卜式升任禦史大夫。卜式到任後,言道:“各郡、國對鹽鐵由官府專營多感不便,官府專營的鹽鐵產品質次價高,有時還強迫百姓購買,船隻也要交納算賦,所以經商的人少,物價昂貴。”漢武帝因此不再喜歡卜式。</b>


    <b>  [9]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勸上封泰山。上感其言,會得寶鼎,上乃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而諸方士又言:“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諸儒采《尚書》、《周官》、《王製》之文,草封禪儀,數年不成。上以問左內史寬,寬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著於《經》。臣以為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神祗,唯聖主所由,製定其當,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將舉大事,優遊數年,使群臣得人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乃自製儀,頗采儒術以文之。上為封禪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與古同”,於是盡罷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後封禪。</b>


    <b>  [9]當初,司馬相如病重將死,臨終時留下遺書,稱頌漢武帝的功德,並談及祥瑞之事,勸漢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漢武帝深受感動,適逢獲得寶鼎,他便與公卿大臣和儒生們商議封禪之事。天子封禪泰山,是極為少見的事,又久未興行,沒有人懂得它的禮儀。方士們認為:“封禪的意義就是不死。黃帝以前的君主,封禪都招來怪物,以與神靈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頂上祭天。陛下如一定要登泰山。應緩緩前進,如無風雨,就可以登上泰山山頂舉行祭天大典了。”於是,漢武帝命儒生們採用《尚書》、《周官》、《王製》等書的記載,草擬封禪的禮儀。但數年之後,還未擬出。漢武帝詢問左內史寬的意見,寬說:“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顯揚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應,是帝王的盛典,但獻禮的儀式,經書中卻無記載。我認為,封禪典禮的完成,意味著同天地神靈的聯繫,隻有聖明的君主才能製定適當的禮儀,而非臣下所能擬就。如今將要舉行大典,已經拖了數年時間,使群臣人人各自盡了全力,卻始終未能擬出。隻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則,綜合條理各種頭緒,發出金玉般的聲音,以順利促成這一天下最大的慶典,作為萬世遵奉的法則。”於是漢武帝自定禮儀,多採用儒家學說加以修飾。又製作封禪用的祭器,拿給儒生們觀看,有的儒生說:“與古代的不一樣。”於是漢武帝將儒生一律罷斥不用。又按著古代的作法,首先振奮軍威,用酒食饗眾,然後舉行封禪大典。</b>


    <b>  元封元年(辛未、前110)</b>


    <b>  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b>


    <b>  [1]冬,十月,下詔曰:“南越、東甌,鹹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乃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於台,至朔方,臨北河;遣使者郭吉告單於曰:“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今單於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即南麵而臣於漢,何徒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毋為也!”語卒而單於大怒,立斬主客見者,而留郭吉,遷之北海上。然匈奴亦懾,終不敢出。上乃還,祭黃帝塚橋山,釋兵須知。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塚,何也?”公孫卿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嘆曰:“吾後升天,群臣亦當葬吾衣冠於東陵乎?”乃還甘泉,類祠太一。</b>


    <b>  [1]冬季,十月,漢武帝頒布詔書說:“南越、東甌都已受到應有的懲罰,而西蠻、北夷尚未平服和睦。朕將巡視邊疆,親自主持武道,設置十二路將軍,由我統率。”於是漢武帝離京出巡,自雲陽向北,經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再向北登單於台,直至朔方,來到北河,派使臣郭吉通知匈奴單於說:“南越國王的人頭已經懸掛到大漢皇宮的北門闕上。如今單於若是能戰,天子親自率軍在邊境等候;若是不能戰,就應歸降大漢,為什麽偏要遠遠地逃避到大沙漠以北,寒冷、困苦而又缺乏水草的地方呢?實在是沒意思!”話音一落,單於大怒,立即將引見郭吉的官員斬首,同時扣留郭吉,將他遷徙到北海之畔。但此時匈奴也已喪失鬥誌,始終未敢出戰。於是,漢武帝起駕迴朝,在橋山祭黃帝陵,行至須如,將徵調的兵卒遣散。漢武帝問道:“我聽說黃帝長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這是為什麽呢?”公孫卿迴答說:“黃帝成仙升天以後,群臣相念於他,所以建陵將他的衣冠埋葬。”漢武帝嘆道:“我將來升天後,群臣也會把我的衣冠葬在東陵嗎?”迴到甘泉宮,祭祀太一神。</b>


    <b>  [2]上以卜式不習文章,貶秩為太子太傅,以寬代為禦史大夫。</b>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