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漢武帝因為伍被平常的言論中曾多次讚美朝廷,所以想不殺他。 廷尉張湯說:“伍被首先為淮南王作謀反 計劃,其罪不能赦免。”於是伍被被殺。侍中 莊助平時與淮南王關係密切,二人曾私下議論事情,淮南王還曾 送給莊助許多錢物。漢武帝認為這是小罪,想不殺他。但張湯堅持要殺,認為:“莊助出入宮廷是皇上心腹之臣,卻外與諸侯如此私交,如不殺莊助,今後  類似的事情就不能禁止。”莊助終於被當眾斬首。</b>


    <b>  衡山王上書,請廢太子爽,立其弟孝為太子。爽聞,即遣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孝作車、鍛矢,與王禦者奸”,欲以敗孝。會有司捕所與淮南王謀反者,得陳喜於衡山王子 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聞“律:先自告,除其罪”,即先自 告所與 謀反者枚赫、陳喜等。公卿請逮捕衡山王治之,王自剄死。王後徐來、太子爽及孝皆棄市,所與謀反者皆族。</b>


    <b>  衡山王劉賜上奏朝廷,請求廢掉太子劉爽,立劉爽之弟劉孝為太子。劉爽聽到消息後,立即派他的親信白嬴到長安上書朝廷,揭發“劉孝私自造兵車、鍛箭矢,並與父親的姬妾通姦”,想除掉劉孝。正好主管官員在逮捕參與淮南王謀反計劃的人時,在劉孝家中 抓到陳喜,於是參劾劉孝窩藏陳喜。劉孝聽說法律規定“先行自首的,可以免除罪責”,便自己先向朝廷告發了共同的密謀反叛枚 赫、陳喜等人。公卿大臣奏請漢武帝逮捕衡山王治罪,衡山王自刎而死。王後徐來、太子劉爽及劉孝都被當眾斬首,參與謀反計劃的人一律滅族。</b>


    <b>  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傑等,死者數萬人。</b>


    <b>  總計淮南王和衡山王謀反兩案,因受牽連而被處死的列侯、 二千石官員及地方豪俠人物達數萬人。</b>


    <b>  [3]夏,四月,赦天下。</b>


    <b>  [3]夏季,四月,大赦天下。</b>


    <b>  [4]丁卯,立皇子據為太子,年七歲。</b>


    <b>  [4]丁卯(二十一日),漢武帝立皇子劉據為太子,時年七歲。</b>


    <b>  [5]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b>


    <b>  [5]五月乙巳晦,(三十日),出現日食。</b>


    <b>  [6]匈奴萬人入上穀,殺 數百人。</b>


    <b>  [6]匈奴軍隊一萬人侵入上穀地區,殺死數百人。</b>


    <b>  [7]初,張騫自月氏還,具為天子言西域諸國風俗:“大宛在漢正西, 可萬裏。其俗土著,耕田;多善馬,馬汗血;有城郭、室屋,如中國。其東北則烏孫,東則於。於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裏。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國,隨畜牧,與匈奴同俗。大夏在大宛西南,與大宛同俗。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裏,其俗土著,與大夏同。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裏,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裏,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為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b>


    <b>  [7]當初,張騫從月 氏國迴到漢朝後,向漢武帝詳細介紹了西域各國的風土民情:“大宛國在我國正西方約一萬裏處。當地人定居,耕種田地,多產好馬,馬汗像血一樣紅;有城郭、房屋,與中國相同。大宛國東北為烏孫國,它的東麵為於闐國。於闐以西,河水都向西流入西海;以東的河水則向東流入鹽澤。鹽澤一帶河流在地下流淌,成為暗河,往南就是黃河源頭。鹽澤距長安約五千裏。匈奴國的西界在鹽澤東麵,直到隴西長城,南麵與羌人部落接壤,將我國通往西域的道路隔斷。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都是遊牧國家。隨牲畜逐水草而居,風俗與匈奴一樣,大夏國在大宛西南方,其風俗與大宛相同。我在大夏時,曾見到我國邛山出產的竹杖和蜀地的布,我問他們:‘這東西是從哪裏得來的?’大夏人說:‘是我國商人去身毒買來的。’身毒國在大夏東南約幾千裏之外,習俗是定居,與大夏一樣。據我估計,既然大夏在我國西南一萬二千裏外的地方,而身毒國又在大夏東南幾千裏外,且有我國蜀地的東西,說明身毒距蜀地不太遠。如今我國出使大夏,如取道羌人地區,道路險惡,羌人又厭惡;如從稍北一些的地區走,便會落入匈奴人手中;而通過蜀地,應當是直路,又沒有強盜。”</b>


    <b>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裏,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欣然以騫言為然。乃令騫因蜀、犍為發間使王然於等四道並出,出,出冉,出徙,出邛、,指求身毒國,各行一二千裏,其北方閉氐、,南方閉、昆明。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於是漢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國。滇王當羌謂漢使者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事親附;天子注意焉,乃復事西南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