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5]起初,匈奴歸降朝廷的人說:“月氏原來居住在敦煌和祁連山之間,是一個強國,匈奴冒頓單於攻破了它。老上單於殺了月氏國王,把他的頭骨 做成了飲酒的器皿。其餘的月氏部眾逃走到遠方,怨恨匈奴,但沒有人與 他們聯合去進攻匈奴。”武帝就招募能出使月氏國的人。漢中人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募,從隴西郡出發,直接進入匈奴的腹地;匈奴單於捉住了張騫,把他拘留了十多年。張騫得到機會逃脫,向著月氏國所在的西方走去,過了數十日,到達大宛國。大宛國早就聽說中國富有,想通使結好,卻不能實現,見到張騫,十分高興,替他安排了嚮導和翻譯,抵達康居國,再轉送到大月氏國。大月氏原來的太子做了國王,進攻大夏國之後,分割了大夏國的土地而安居下來,當地土地肥沃富饒,很少有外敵入侵,已沒有絲毫向匈奴復仇的打算了。張騫滯留了一年多,終究不知道月氏人打的什麽主意,就啟程返迴;張騫 沿著南山走,想通過羌人的居住地返歸,又被匈奴人捉住了,拘留了一年多。正逢伊雅斜驅逐於單,匈奴國內混亂,張騫就和堂邑氏的奴隸甘父逃脫歸來。武帝任命張騫為太中大夫,甘父為奉使君。張騫當初出發時有一百多人,離開漢朝十三年,隻有他們二人 得以生還。</b>


    <b>  [6]匈奴數萬騎入塞,殺代郡太守恭,及略千餘人。</b>


    <b>  [6]匈奴的幾萬騎兵越過邊界,攻殺代郡太守恭,還擄掠了一千多人。</b>


    <b>  [7]六月,庚午,皇太後崩。</b>


    <b>  [7]六月,庚午(初二),皇太後駕崩。</b>


    <b>  [8]秋,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葆就, 專力城朔方。</b>


    <b>  [8]秋季,朝廷罷廢了在西夷地區的 建置,隻設了南夷、夜郎兩縣和一個都尉,後來又逐漸令犍為郡自行保全並完善地方建置,以便朝廷集中力量修築朔方郡的郡城。</b>


    <b>  [9]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b>


    <b>  [9]匈奴再次入侵雁門郡,殺害和擄掠一千多人。</b>


    <b>  [10]是歲,中大夫張湯為廷尉。湯為人多詐,舞智以禦人。時上方鄉文學,湯陽浮慕,事董仲舒、公孫弘等;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經平者;以千乘寬為奏讞掾,以古法義決疑獄。所治:即上意所欲罪,與監、史深禍者;上由是悅之。湯於故人子弟調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 專平,然得此聲譽。汲黯數質責湯於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何 空取高 皇帝約束紛更之為! 而公以此無種矣。”黯時與湯論議,湯辨常在文深小苛;黯伉萬守高,不能屈,忿發,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b>


    <b>  [10]這一年,中大夫張湯出任廷尉。張湯為人十公狡詐, 玩弄巧智駕禦 他人。當時,武帝正傾心儒學,張湯就假裝敬慕儒家大師的的樣子,尊重董仲舒、公孫弘等人;他任用千乘人寬擔任奏讞掾,用古代的法令和經義判決疑難案件。張湯審判案件的手法是:倘若是皇上想加罪處治的人,就把他交給那些執法嚴苛的監、史審判;如果是皇上想要從寬解脫的人,就把他交給執法輕平的監、史審判;武帝國此對他很滿意。張湯對於老朋友的子弟,照顧得特別周到;他去諸公重臣家中問候請安,不避嚴厲寒酷暑。所以,張湯雖然執法來苛、心懷妒忌,斷獄不公平,卻博得了好名聲。汲黯多次在武帝而前質問、責備張湯說:“您身為正卿,上 不 能褒揚先帝 的功業,下不能抑製天下百姓的邪心,使國家安定、百姓富裕,臨獄空虛,為什麽卻隻知把高皇帝所定的律令胡亂變更!而且您將會因此而斷子絕孫了。”汲黯經常與張湯爭辯,張湯的言論在緊扣律令條文,大小節上苛求,汲黯伉直嚴峻,堅守高沿的原則,卻不能駁倒張湯,憤極發怒,大罵張湯說:“天下人都說刀筆吏不能做公卿,果然如此!如果一切都按張湯的主張去做,將使天下人陷入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的恐懼之中了!”</b>


    <b>  四年(丙辰、前125)</b>


    <b>  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b>


    <b>  [1]冬,上行幸甘泉。</b>


    <b>  [1]冬季,武帝前往甘泉。</b>


    <b>  [2]夏,匈奴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b>


    <b>  [2]夏季,匈奴用三萬騎兵分別入侵代郡、定襄郡和上郡,殺害和擄掠了數千人。</b>


    <b>  --------------------------------------------------------------------------------</b>


    <b>  資治通鑑第十九卷(迴目錄)</b>


    <b>  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丁巳、前124)</b>


    <b>  漢紀十一 漢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b>


    <b>  [1]冬,十一月,乙醜,薛澤免。以公孫弘為 丞相,封平津侯。 丞相封侯自弘始。</b>


    <b>  [1]冬季,十一月乙醜(初五),漢武帝免除薛澤職務,任命公孫弘為 丞相,封為平津侯。擔任丞相而封侯,是從公孫弘開始的。</b>


    <b>  時上方興功業,弘 於是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每朝覲奏事, 因言國家便宜,上亦使左右文學之臣與之論難。弘嚐奏言:“十賊弩,百吏不敢前。請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侍中吾丘壽王對曰:“臣聞古者 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秦兼天下,銷甲兵,折鋒刃;其後民以鋤、棰梃相撻擊,犯法滋眾,盜賊不勝,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 。大射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愚聞聖王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 之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備而抵法禁,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 為大不便。”書奏,上以難弘。弘詘服焉。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