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9]漢朝建國,承接的是秦末營造繁多而財力匱乏的疲睏社會,縱是天子都不能配備四匹同樣毛色的馬匹拉車,將相有的隻能坐牛車,平民百姓沒有積蓄。天下平定之後,高祖就命令商人不許穿絲織的衣服、不許坐車,並且加重徵收他們的租稅,用這些辦法來控製和羞辱商人。孝惠帝和高後在位時,因為天下剛剛平定,又放鬆了限製商人的律令,但是商人的子孫,仍然不允許做官為吏。朝廷計算官吏俸祿和官府各項費用的總額,據此向百姓徵收賦稅。而自天子到封君的湯沐邑,都把山川、園池、市井商業稅收作為各自費用的來源,而不向朝廷領取經費。經由陸路、水路運輸到京師,供給各官府使用的來自於崤山以東地區的糧食,每年不超過數十萬石。接著是孝文帝、孝景帝先後治理國家,清靜廉正,謹慎儉樸,安養天下百姓,七十多年之間,國家無事,如果不發生旱澇災害,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給,家家足用。城鄉的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府庫中貯存了剩餘的物資;京城國庫中的錢累積萬萬,串錢的繩子都已朽爛,無法清點數目;京城糧倉中的陳舊粟米一層蓋一層,裝滿太倉而流出倉外,隻好在外麵堆積著,以至於腐爛而不能食用。百姓居住的大街小巷都可看見馬,在田野間的馬匹更是成群結隊,騎母馬的人要受到排斥而不能與人聚會。把守裏巷大門的人吃的是白米好肉;做官的人長期任職,可在任期內把子孫撫養成人,有的人則把官名做為自己的姓。所以人人自愛而不願觸犯法律,以行義為先而避免羞辱。在這個時期,法肉稀疏,百姓富足,有人依憑錢財驕橫不法,以至於兼併土地;那些豪強之輩,在鄉間作威作福,橫行霸道。享有封地的宗室 貴族、公、卿、大夫及以下官員,互相比賽誰更奢侈,房屋、車輛、衣服都不顧地位名分地僭越於上,沒有限度。事物發展到鼎盛就會走向衰敗,這本是變化的規律。從此之後,孝武帝對內窮奢極侈,對外攻打夷狄各族,天下蕭條,財富全都耗費完了!</b>


    <b>  --------------------------------------------------------------------------------</b>


    <b>  --------------------------------------------------------------------------------</b>


    <b>  資治通鑑第十七卷(迴目錄)</b>


    <b>  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醜、前140)</b>


    <b>  漢紀九漢武帝建元元年(辛醜,公元前140年)</b>


    <b>  [1]冬,十月,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上親策問以古今治道, 對者百餘人。廣川董仲舒對曰:“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也。故聖王已沒,而子孫長久,安寧數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亂國危者甚眾;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滅也。夫周道衰於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至於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滯補敝,明文、武之功業,周道粲然復興,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b>


    <b>  [1]冬季,十月,漢武帝下詔,令大臣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的人才,武帝親自出題,圍繞著古往今來治理天下的“道”,進行考試。參加考試的有一百多人。廣川人董仲舒在迴答說:“所謂的‘道’,是指由此而達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義、禮、樂都是推行‘道’的具體方法。所以,古代聖明的君王去世之後,他的後代可以長期穩坐天下,國家幾百年太平無事,這都是推行禮樂教化的功績。凡是君主,沒有人不希望自已的國家能安寧長存,但是政治昏亂、國家危亡的卻很多。用人不當,治理國家的方法不是正道,所以國家政治一天比一天接近滅亡。周王朝有幽王、厲王時期出現衰敗,並不是由於治國的道路不存在了,而是由於幽王、厲王不遵循治國之道。到了周宣王在位時,他仰慕過去先王的德政,恢復被淡忘的先王善政,彌補殘缺,發揚周文王、周武王的功業,周代的王道再次煥發出燦爛的光彩,這是日夜不懈地推行善政而取得的成效。</b>


    <b>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亂廢興在於已,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謬,失其統也。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壹於正,而亡有邪氣奸其間者,是以陰陽調而風雨時,群生和而萬民殖,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道終矣!</b>


    <b>  “孔子說:‘人可以發揚光大道,而不是道弘揚人。’所以, 國家的治亂興亡在於君主自己,隻要不是天意要改朝換代,統治權就不會喪失;君主的作為悖理錯誤,就會喪失統治地位。做君主的人,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整肅朝廷,整肅了朝廷才能用以整肅百官,整肅了百官才能用以整肅天下百姓,整肅了天下百姓才能用以整肅四方的夷狄各族。四方的夷狄各族都已整肅完畢,遠近沒有膽敢不統一於正道的,就沒有邪氣沖犯天地之間,因此陰陽諧和,風調雨順,生物安和相處,百姓繁衍生息,所有象徵辛福的東西和可以招致吉祥事,全都出現,這就是王道的最佳境界了!</b>


    <b>  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賤不得致也。今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勢,又有能致這資;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然而天地未應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於此,故南麵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聖王之繼亂世也,掃除其跡而悉去之,復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習俗已成,子孫循之,行五六百歲尚未敗也。秦滅先聖之道,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頑,抵冒殊捍,熟爛如此之甚者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