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梁王因此怨恨袁盎和參與議論的大臣,就和羊勝、公孫詭商量,暗中派人刺殺了袁盎及其他參與議論的大臣十多人。刺客沒有抓到,於是景帝估計與梁王有關;追查刺客,果然是梁王派來的。景帝派田叔、呂季主前往梁國查究此案,逮捕公孫詭和羊勝;公孫詭和羊勝躲藏在梁王的後宮中。朝廷派出的十多批使臣先後來到梁國,嚴厲地責問二千石官員。梁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及以下官員,進行了全國性大搜捕,經過一個多月,沒有抓到公孫詭和羊勝。韓安國得知公孫詭和羊勝藏匿在梁王宮中,就進入王宮去見梁王,哭著說:“君主蒙受恥辱,臣子應該為他而死。大王身邊沒有良臣輔佐,所以才鬧到這種地步。現在捉不到羊勝、公孫詭,我請求與您訣別,賜我自殺!”梁王說:“為什麽至於這樣呢!”韓安國淚如泉湧,說:“大王自己估計您與皇上的關係,比起皇上和臨江王來,哪一個更親?”梁王說:“我不如臨江王。”韓安國說:“臨江王是皇上的親生長子,又曾是太子,因為一句錯話,被廢去太子,封為臨江王;又因為修宮侵占圍牆的事,終於在中尉府自殺。為什麽這樣呢?皇上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為私情而幹擾公事。現在大王身為諸侯,受奸臣胡言亂語的引誘,違犯皇上的禁令,擾亂尊嚴的法律。皇上因為太後疼愛您的緣故,才不忍心按國法來懲辦您;太後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改過自新,大王卻始終不覺悟。假若太後即刻去世,大王還依靠誰呢?話還沒有說完,梁王淚流滿麵,向韓安國賠罪說:“我現在就交出羊勝和公孫詭。”梁王就命令羊勝、公孫詭都自殺,交出了他們的屍體。景帝因此怨恨梁王。</b>


    <b>  梁王恐,使鄒陽入長安,見皇後兄王信說曰:“長君弟得幸於上,後宮莫及,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窮竟,梁王伏誅,太後無所發怒,切齒側目於貴臣,竊為足下憂之。”長君曰:“為之柰何?”陽曰:“長君誠能精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長君必固自結於太後,太後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於有卑。夫仁人之於兄弟,無藏怒,無宿怨,厚親愛而已。是以後世稱之。以是說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長君曰:“諾。”乘間入言之,帝怒稍解。</b>


    <b>  梁王恐懼,派鄒陽到達長安,去見皇後的哥哥王信說:“您的妹妹得到皇上的寵幸,在後宮沒人能比得上,但是您的行為卻有許多不遵循道理的地方。現在如果袁盎被殺一事追究到底,梁王被依法處死,太後的怒火無處發泄,就會向貴臣咬牙側目地痛恨,我私下為您擔憂。”王信說:“那該怎麽辦呢?”鄒陽說:“您如果能好好地勸告皇上,使他能 不深究梁王的事,您一定會受到太後的信任,太後從骨髓中深深感謝您的大德,而您的妹妹可以受到太後和皇上的寵幸,這就會使你們家的榮寵像金城一樣牢固。當初,舜的弟弟象,整日隻想殺死舜,等到舜做了天子,卻把象封到了有卑。仁義的人對於自己的弟弟,不暗藏怒火,不記過去的怨仇,隻是很好地對待他罷了。正因為如此,後代人都稱讚舜。用這番道理去勸說皇上,梁王的事就可能僥倖不處置了。”王信說:“好”。他找到一個機會,入宮向景帝說了上麵的這番道理,景帝對梁王的惱怒稍稍化解。</b>


    <b>  是時,太後憂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會田叔等按梁事來還,至霸昌廄,取火悉燒梁之獄辭,空手來見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為問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後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謁太後,且曰:“梁王不知也;造為之者,獨在幸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謹已伏誅死,梁王無恙也。”太後聞之,立起坐餐,氣平復。</b>


    <b>  這時,太後擔心梁王的事情,不進飲食,日夜哭泣不止,景帝也很憂慮。正好田叔等人查辦完梁王的事,返迴長安,到達霸昌廄,田叔等用火把在梁國辦案取得的證詞全部燒毀,空著手來見景帝。景帝問:“梁王有罪嗎?”田叔迴答說:“犯死罪的事是有的。”景帝問:“他的罪證在哪裏?”田叔說:“陛下不要過問梁王的罪證了。”景帝問:“為什麽?”田叔說:“有了罪證,如今不殺梁王,就廢棄了漢朝的法律;如果處死梁王,太後會吃東西沒有滋味,睡不好覺,這樣就會給陛下帶來憂愁。”景帝非常贊成他所說的道理,讓田叔等人謁見太後,並且說:“梁王不知情;主持這件事的,隻有梁王的寵臣羊勝、公孫詭之流,這些人都已經按國法處死,梁王沒有受到傷害。”太後聽到這些話,立即起來坐著吃飯,情緒也穩定了。</b>


    <b>  梁王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後泣曰:“帝果殺吾子!”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太後、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帝益疏王,不與同車輦矣。帝以田叔為賢,擢為魯相。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