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使為治,勞誌慮,苦身體,乏鍾、鼓之樂,勿為可也;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匈奴賓服,百姓素樸,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立經陳紀,為萬世法;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b>


    <b>  “假若所提的治世方法,需要勞神苦思,摧殘身體,影響享受鍾、鼓所奏音樂的樂趣,可以不加採納;我的治國方策,享受的樂趣與現在相同,卻可以帶來封國諸侯各遵法規,戰爭不起,匈奴歸順,百姓溫良樸素,陛下在世時被稱為明帝,死後成為明神,美名佳譽永垂青史,使您的顧成廟被尊稱為太宗,得以上配太祖共享祭祀,與大漢天下永存,創設準則,標立紀綱,成為萬世的法度;即便是後世出現了愚魯、幼稚、不肖的繼承人,由於他繼承了您的鴻業和福蔭,仍可以安享太平。憑陛下的精明練達,再使稍微懂得治國之道的人能夠輔佐您,要達到這一境界,並不困難。</b>


    <b>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唿!</b>


    <b>  “封立的諸侯王過於強大,就必定產生君臣上下相互猜疑的形勢,封王多 次遭受禍殃,陛下經常為此擔憂,這根本就不是安定君主保全臣子的好辦法。現在有的諸侯王,本是陛下的親弟弟,卻圖謀稱東帝,有的本是陛下的親侄子,卻要發兵向西攻打京師;最近又有人檢舉吳王要圖謀不軌了。現在陛下正當壯年,朝政沒有過失,恩德有加,他們還做出這般事情;更何況那些最大的諸侯王國,權力幾乎是上述幾王的十倍呢!</b>


    <b>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b>


    <b>  “但是,現在天下卻基本安寧,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許多大國的封王年齡還小,不到成人的時候,漢朝廷所任命的太傅、相正控製著王國的權力。再過幾年,封立的諸侯王基本都成人,血氣方剛,朝廷所任命的太傅、丞相隻能稱病辭職而被罷免,諸侯王在封地內,縣丞、縣尉以上的官員都是他所安置的私人黨羽;到了這種地步,他們還會做出不同於淮南王、濟北王謀反的事情來嗎!那時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就是像堯和舜那樣的聖人,也無法做到。</b>


    <b>  黃帝曰:‘日中必!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為,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唿!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而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襲是跡而動,既有徵矣,其勢盡又復然。殃禍之變,未知所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將加之何!</b>


    <b>  “黃帝說:‘中午陽光最好的時候,一定要曬東西!手中握有利刃的時候,就要不失時機地宰殺牲畜。’現在如果按照這一原則行事,要保全臣子、安定君主很容易做到;如果不早採取措施,等到骨肉之親已犯罪,再去誅殺他們,難道與秦朝末年君臣兄弟相互殘殺有什麽不同嗎!那些自恃強大而謀反的異姓諸侯王,漢朝廷已幸運地戰勝了他們,卻又不改變異姓王所以能夠造反的客觀條件;同姓諸侯王也會仿效他們而圖謀叛亂,這已有徵兆了,其形勢又同以前一樣。禍患的變化,不知它的去向,像陛下如此英明的皇帝在位都不能平安,保證社會安定,後世又會怎麽樣呢! </b>


    <b>  臣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長沙乃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今雖以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已: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勿菹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製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割地定製,令齊、趙、楚各為若幹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如此,則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當時大治,後世誦聖。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b>


    <b>  “我私下追尋前事的蹤跡,大體上是勢力強大的諸侯王先造反。長沙王國隻有二萬五千戶百姓,在高祖封立的功臣王中,長沙王吳芮功勞小,但他的封國保存最完整,與朝廷的關係疏遠,但卻最忠心。這不僅因為吳芮的為人與其他諸侯王不同,也是國小勢弱這種客觀形勢使他這樣的。假設當初讓樊噲、酈商、周勃、灌嬰各自占據數十城的封地而稱王,到今天很可能已經殘滅了;假若讓韓信、彭越一類人物,受封為徹侯而安居,他們得以保全至今,也是可能的。那麽,治理天下的根本大計就可知了:要想使受封的諸侯王都忠於朝廷,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都像長沙王那樣國小勢弱;要想使臣子不被誅殺剁成肉醬,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都像樊噲、酈商等人那樣;要想使天下長治久安,最好的方法是分封許多諸侯王國而削減每個王國的實際力量。王國勢弱就容易約束諸侯遵守禮義,封地狹小諸侯就不會有野心。使全國的形勢,如同身軀指揮胳臂,胳臂指揮手指,都能服從命令,諸侯王國的封君不敢產生異心,從四麵八方一致聽命於天子指揮。分割王國的封地,定立製度,把齊、趙、楚各分為若幹個小國,使齊悼惠王、趙幽王、楚元王的後世子孫都按次序得到其祖先的一份封地,土地全部分割完畢為止;那些封地被劃分為許多小國而國王的子孫很少的封國,先把分割的小國建立起來,暫時空懸封君之位,等生育了子孫之後,再讓他們做先已建立的小國的封君;原屬諸侯王國所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百姓,天子都不貪圖,這樣做隻是為了實現天下大治而已。如果做到這些,就是讓嬰兒做皇帝也會安寧無事,甚至於皇帝去世,隻留下遺腹之子,群臣對先帝的衣物朝拜天下也不會發生動亂;這樣,皇帝在世時可以實現大治,後代人也會稱頌聖明。陛下是怕誰而遲遲不這樣辦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