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及宋義待秦、趙之斃,與昔卞莊刺虎同說者也。施之戰國之時,鄰國相攻,無臨時之急,則可也。戰國之立,其日久矣,一戰勝敗,未必以存亡也;其勢非能急於亡敵國也,進乘利,退自保,故累力待時,乘敵之斃,其勢然也。今楚、趙所起,其與秦勢不並立,安危之機,唿吸成變,進則定功,退則受禍。此同事而異勢者也。</b>


    <b>  談到宋義勸說項羽,先讓秦、趙兩國相鬥,待秦軍疲憊後再乘機攻秦,自己卻終被項羽殺了,與卞莊子刺殺老虎時,管豎子勸他等待兩虎與牛相搏,雙方有傷亡時再乘機刺虎,卞莊子最後果然獲得二虎,兩次的遊說之辭也都相同。但這套說辭,施用在戰國時,鄰國相互攻伐,沒有臨時情勢變化的危急發生,還是可以的。因為戰國局麵的確立,日子已經很久了,一次戰役的勝與敗,未必就會決定一個國家的生存和滅亡。那時的進退變化形勢決定了一個國家不能夠急於使敵國滅亡,而是進可以憑藉有利條件,退也能夠自保安全,故可以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乘敵方精疲力盡,再去進攻。這是可以靈活行事、隨機應變的形勢所造成的。但今日楚、趙兩國起兵抗秦,與秦的地位互不相同,安全與危亡的機會,在唿吸的一瞬間就會發生變化,因此進即能建立功績,退就將遭受禍殃。這便是事情相同,而靈活應付和隨機應變的形勢、時機已各異的例子。</b>


    <b>  伐趙之役,韓信軍於睢水之上而趙不能敗。彭城之難,漢王戰於睢水之上,士卒皆赴入睢水而楚兵大勝。何則?趙兵出國迎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懷內顧之心,無出死之計;韓信軍孤在水上,士卒必死,無有二心,此信之所以勝也。漢王深入敵國,置酒高會,士卒逸豫,戰心不固;楚以強大之威而喪其國都,士卒皆有憤激之氣,救敗赴亡之急,以決一旦之命,此漢之所以敗也。且韓信選精兵以守,而趙以內顧之士攻之;項羽選精兵以攻,而漢以怠惰之卒應之。此同事而異情者也。</b>


    <b>  漢軍攻打趙國的戰役,韓信率軍駐紮在地形不利的水邊上,但趙軍卻無法打敗他;彭城遭陷落一仗,漢王也在睢水岸邊作戰,但士兵卻被趕入睢水,楚軍大獲全勝。這是為什麽呢?趙軍出國迎戰漢軍,見到可以打嬴就前進,知道難於取勝就後退,懷著關顧自身存亡的心理,毫無出陣拚死一搏的打算;而韓信的軍隊孤立無援地列陣在水邊,士兵背水作戰,不進就必死無疑,故將士們都不懷二心,抱定決一勝負的信念。這即是韓信所以能獲勝的原因。漢王深入敵國,擺設酒宴盛會賓朋,士兵們享受安逸歡樂,求戰心理不穩固;而楚軍憑著它的威勢卻喪失了自己的國都,將士們都義憤填膺,急於挽救敗局,無畏懼地奔向死亡,以決出一時的勝敗命運。這便是漢軍所以又失敗的原因。況且韓信挑選精兵堅守陣地,趙軍卻用瞻前顧後的士兵去攻打他;項羽選擇精兵發動進攻,漢軍卻用怠惰散漫的將士去對付他。這就是所做的事情相同,而堅定與懈怠的心理已各異的例子。</b>


    <b>  故曰:權不可豫設,變不可先圖;與時遷移,應物變化,設策之機也。</b>


    <b>  所以說,應事的權宜機變是不能夠預先設計的,事態的變化是不能夠事先謀劃;隨時機的轉動而轉動,應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是製訂策略的關鍵。</b>


    <b>  [5]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曰:“善!”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平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b>


    <b>  [5]漢王劉邦對陳平說:“天下紛擾混亂,到什麽時候才能安定呀?”陳平說:“項王身邊剛直不阿的臣子,如亞父範增、鍾離昧、龍且、周殷之輩,也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您如果確能拿出幾萬斤黃金,施用反間計,離間楚國的君臣關係,使他們內心互相猜疑,而項羽的為人原就猜忌多疑,易聽信讒言,這樣一來,他們內部必然會自相殘殺,我們即可乘機發兵去攻打他們,如此擊敗楚軍是一定的啦。”漢王說:“對啊!”便取出黃金四萬斤交給陳平,任憑他自行活動,不過問他使用的情況。陳平於是用許多黃金僱請間諜到楚軍中去進行離間活動,揚言說:“各位將領如鍾離昧等人為項王領兵打仗,功勞卓著,但是卻終究不能分得一塊土地而稱王,因此他們便想與漢軍聯合起來,藉此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稱王。”項羽果然有所猜忌,不再信任鍾離昧等人。</b>


    <b>  夏,四月,楚圍漢王於滎陽,急;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亞父勸羽急攻滎陽;漢王患之。項羽使使至漢,陳平使為大牢具。舉進,見楚使,即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