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  [4]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以伐燕,取中陽;又伐韓,取注人。</b>


    <b>  [4]齊國安平君田單指揮趙國軍隊進攻燕國,奪取中陽;又攻打韓國,奪取注城。</b>


    <b>  [5]齊襄王薨,子建立。建年少,國事皆決於君王後。</b>


    <b>  [5]齊國齊襄王去世,其子田建即位。田建年幼,國事都由王太後決斷。</b>


    <b>  五十一年(丁酉、前264)</b>


    <b>  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4年)</b>


    <b>  [1]秦武安君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b>


    <b>  [1]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九座城,殺死五萬人。</b>


    <b>  [2]田單為趙相。</b>


    <b>  [2]田單任趙國國相。</b>


    <b>  五十二年(戊戌、前263)*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263年)</b>


    <b>  [1]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b>


    <b>  [1]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奪取南陽;又攻打太行山道,予以切斷。</b>


    <b>  [2]楚頃襄王疾病。黃歇言於應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不歸,則鹹陽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應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問疾,反而後圖之。”黃歇與太子謀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後,太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太子因變服為楚使者禦而出關;而黃歇守舍,常為太子謝病。度太子已遠,乃自言於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願賜死!”王怒,欲聽之。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王從之。黃歇至楚三月,秋,頃襄王薨,考烈王即位;以黃歇為相,封以淮北地,號曰春申君。</b>


    <b>  [2]楚頃襄王病重。黃歇對應侯範睢說:“現在楚王的病恐怕難以痊癒,秦國不如讓楚太子迴國。太子能夠即位,一定會更加侍奉秦國,感戴相國您的無窮恩德,這樣做既與鄰國結好,又為秦國儲存下一個有萬乘兵車的幫手。如果不讓太子迴去,他隻是鹹陽城裏一個普通老百姓而已。楚國再立一個君王,肯定不會侍奉秦國,那麽秦國就失去友邦又斷送了與一個有萬乘兵車大國間的和平。不是上策。”應侯範睢把此話告訴秦王,秦王說:“讓太子的老師先去看看楚王病 的情況,迴來再做商議。”黃歇與楚太子盤算道:“秦國留下太子,想以此來換取利益。現在太子的力量又做不到什麽有利秦國的事。陽文君的兩個兒子都在楚國,楚王一旦去世,太子不在國中,陽文君的兒子肯定會被立為繼承人,那麽太子就不能接替祖業了。太子不如與使者一起逃離秦國,我留在這裏,以死來對付秦王。”太子於是換上衣服扮作楚國使者的車夫混出關外;黃歇守在館舍中,常常稱太子生病謝絕來訪。他估計太子已經走得很遠,便自己去告訴秦王說:“楚國太子已經歸國,走得很遠了。我黃歇情願領受死罪。”秦王勃然大怒,想照此處理。應侯範睢勸道:“黃歇作為臣下,獻身以救他的主子,如果楚太子即位,一定會重用黃歇。我們不如赦免黃歇無罪放他迴去,以與楚國結好。”秦王聽從了勸告,放走黃歇。黃歇迴到楚國三個月後的秋天,楚頃襄王去世,太子即位為楚考烈王;任命黃歇為國相,封給他淮河以北的領地,號稱春申君。</b>


    <b>  五十三年(己亥、前262)</b>


    <b>  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262年)</b>


    <b>  [1]楚人納州於秦以平。</b>


    <b>  [1]楚國把州陵獻給秦國,以求和平。</b>


    <b>  [2]武安君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上黨守馮亭與其民謀曰:“鄭道已絕,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受我,秦必攻之;趙被秦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矣。”乃遣使者告於趙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秦,其吏民皆安於趙,不樂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獻之大王!”趙王以告平陽君豹,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樂吾德,何謂無故?”對曰:“秦蠶食韓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也。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弱小,弱小固能得之於強大乎!豈得謂之非無故哉?不如勿受。”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請受之。王乃使平原君往受地,以萬戶都三封其太守為華陽君,以千戶都三封其縣令為侯,吏民皆益爵三級。馮亭垂涕不見使者,曰:“吾不忍賣主地而食之也!”</b>


    <b>  [2]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野王。上黨與外界通道被切斷。上黨郡守馮亭與民間人士商議說:“去都城新鄭的道路已經斷絕,秦國軍隊每日推進,韓國又無法接應救援,不如以上黨去歸順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必定進攻他們;趙國麵對秦兵,一定會與韓國親善,韓、趙聯為一體,就可以抵擋秦國了。”於是派使者去告訴趙國說:“我們韓國無法守住上黨,想把它獻給秦國,但郡中官員百姓都心向趙國,不願做秦國的屬下。我們現有大邑共十七個,願意恭敬地獻給趙王!”趙王把此事告訴平陽君趙豹,趙豹說:“聖人認為接受無緣無故的利益不是好兆頭。”趙王說:“別人仰慕我的恩德,怎麽能說是無緣無故呢?”迴答說:“秦國蠶食吞併韓國土地,從中切斷,不使他們相通,本來以為可坐待上黨歸降。韓國人之所以不把它獻給秦國,就是想嫁禍於趙國。秦國付出千辛萬苦而趙國坐收其利,即使我們強大也不能這樣從弱小手中奪取利益,何況我們本來就弱小無法與強大秦國相爭。這難道還不是無緣無故嗎?我們不應該接受上黨。”趙王又把此事告訴平原君趙勝,趙勝卻勸趙王接受。趙王於是派趙勝前去接收,封原上黨太守為華陽君,賜給他三個擁有萬戶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又封縣令為侯,賜給三個擁有千戶百姓的城鎮做封地。官員和地方人士都晉爵三級。馮亭不願見趙國使者,垂著淚說:“我實在不忍心出賣君主的土地還去享用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