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令頒布一年後,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從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一片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這時,那些當初說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來說新法好,公孫鞅說:“這些人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全部驅趕到邊疆去住。此後老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臣司馬光曰: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隻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騙鄰國,欺騙百姓,甚至欺騙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一敗塗地。靠欺騙所占的一點兒便宜救不了致命之傷,所得到的遠遠少於失去的,這豈不令人痛心!當年齊桓公不違背曹沫以脅迫手段訂立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圖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棄與山野之人打獵的約會,秦孝公不收迴對移動木桿之人的重賞,這四位君主的治國之道尚稱不上完美,而公孫鞅可以說是過於刻薄了,但他們處於你攻我奪的戰國亂世,天下爾虞我詐、鬥智鬥勇之時,尚且不敢忘記樹立信譽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況今日治理一統天下的當政者呢!


    [2]韓懿侯薨,子昭侯立。


    [2]韓國韓懿侯去世,其子即位為韓昭侯。


    十一年(癸亥、前358)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358年)


    [1]秦敗韓師於西山。


    [1]秦國在西山擊敗韓國軍隊。


    十二年(甲子、前357)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357年)


    [1]魏、韓會於。


    [1]韓國、魏國在地舉行會議。


    十三年(乙醜、前356)


    十三年(乙醜,公元前356年)


    [1]趙、燕會於阿。


    [1]趙國、燕國在阿地舉行會議。


    [2]趙、齊、宋會於平陸。


    [2]趙國、齊國、宋國在平陸舉行會議。


    十四年(丙寅、前355)*十四年(丙寅,公元前355年)


    [1]齊威王、魏惠王會田於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裏,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1]齊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約會狩獵。魏惠王問:“齊國也有什麽寶貝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我的國家雖小,尚有十顆直徑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車子的大珍珠。以齊國之大,難道能沒有寶貝?”齊威王說:“我對寶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樣。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鎮守南城,楚國不敢來犯,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賀。我的大臣中還有位盼子,使他守高唐,趙國人怕得不敢向東到黃河邊來打漁。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國人在北門、趙國人在西門望空禮拜求福,相隨來投奔的多達七千餘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種首,讓他防備盜賊,便出現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這四位大臣,光照千裏,豈止是十二乘車子呢!”魏惠王聽了麵色十分慚愧。


    [2]秦孝公、魏惠王會於杜平。


    [2]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舉行會議。


    [3]魯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3]魯國魯共公去世,其子姬毛即位為魯康公。


    十五年(丁卯、前354)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354年)


    [1]秦敗魏師於元裏,斬首七千級,取少梁。


    [1]秦國在元裏擊敗魏國軍隊,斬首七千餘人,奪取少梁。


    [2]魏惠王伐趙,圍邯鄲。楚王使景舍救趙。


    [2]魏惠王率軍攻打趙國,圍困邯鄲城。楚王派景舍為將出兵救趙。


    十六年(戊辰、前353)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