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楚肅王薨,無子,立其弟良夫,是為宣王。


    [5]楚國楚肅王去世,他沒有兒子,弟弟良夫即位,是為楚宣王。


    [6]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6]宋國宋辟公去世,其子宋剔成即位。


    七年(壬子、前369)


    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1]日有食之。


    [1]出現日食。


    [2]王崩,弟扁立,是為顯王。


    [2]周烈王去世,弟弟姬扁即位,是為周顯王。


    [3]魏大夫王錯出奔韓。公孫頎謂韓懿侯曰:“魏亂,可取也。”懿侯乃與趙成侯合兵伐魏,戰於濁澤,大破之,遂圍魏。成侯曰:“殺,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二國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殺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貪也。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強於宋、衛,則我終無魏患矣。”趙人不聽。懿侯不悅,以其兵夜去。趙成侯亦去。遂殺公中緩而立,是為惠王。


    [3]魏國大夫王錯逃奔韓國。公孫頎對韓懿侯說:“魏國內亂,可以乘機攻取。”韓懿侯於是與趙成侯聯合出兵攻打魏國,在濁澤地方交戰,大敗魏軍,包圍了魏國都城。趙成侯說:“殺掉魏,立公中緩為魏國國君,然後割地退兵,這對我們兩國是有利的作法。”韓懿侯說:“不妥。殺死魏國國君,是強暴;割地後才退兵,是貪婪。不如讓兩人分別治理魏國,魏國分為兩半,比宋國、衛國還不如,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魏國的威脅了。”趙成侯不同意。韓懿侯不高興,率領他的軍隊乘夜離去。趙成侯也隻好退兵歸國。魏於是殺死公中緩即位,是為魏惠王。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國之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太史公司馬遷曰:魏惠王之所以能自身不死,國家不被瓜分,是由於韓、趙兩國意見不和。如果按照其中一家的辦法去做,魏國一定會被瓜分。所以說:“國君死時,無繼承人,國家就會被擊破。”


    --------------------------------------------------------------------------------


    資治通鑑第二卷(迴目錄)


    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醜、前368)


    周紀二 周顯王元年(癸醜,公元前368年)


    [1]齊伐魏,取觀津。


    [1]齊國攻打魏國,奪取觀津。


    [2]趙侵齊,取長城。


    [2]趙國入侵齊國,占領長城。


    三年(乙卯、前366)


    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1]魏、韓會於宅陽。


    [1]魏國、韓國在宅陽舉行會議。


    [2]秦敗魏師、韓師於洛陽。


    [2]秦國在洛陽擊敗魏國和韓國軍隊。


    四年(丙辰、前365)b>


    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


    [1]魏伐宋。


    [1]魏國攻打宋國。


    五年(丁巳、前364)


    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


    [1]秦獻公敗三晉之師於石門,斬首六萬。王賜以黼黻之服。


    [1]秦獻公在石門大敗韓、趙、魏三國聯軍,斬首六萬人。周王特地頒賞他繡有黑、白、青花紋的服飾。


    七年(己未、前362)


    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


    [1]魏敗韓師、趙師於澮。


    [1]魏國在澮地擊敗韓國和趙國軍隊。


    [2]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痤。


    [2]秦國、魏國在少梁激戰,魏國軍隊大敗而逃,公孫痤被俘。


    [3]衛聲公薨,子成侯速立。


    [3]衛國衛聲公去世,其子衛速即位為衛成侯。


    [4]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4]燕國燕桓公去世,其子即位為燕文公。


    [5]秦獻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時河、山以東強國六,淮、泗之間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擯斥之,不得與中國之會盟。於是孝公發憤,布德修政,欲以強秦。


    [5]秦國秦獻公去世,其子即位為秦孝公。孝公已經二十一歲了。這時黃河、崤山以東有六個強國,淮河、泗水流域十幾個小國林立,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築有一道長城,從鄭縣沿著洛水直到上郡;楚國自漢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國都把秦國當作未開化的夷族,予以鄙視,不準參加中原各諸侯國的會議盟誓。目睹此情,秦孝公決心發憤圖強,整頓國家,修明政治,讓秦國強大起來。


    八年(庚申、前361)


    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1]孝公下令國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裏,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


    [1]秦孝公在國中下令說:“當年我國的國君秦穆公,立足於岐山、雍地,勵精圖治,向東平定了晉國之亂,以黃河劃定國界;向西稱霸於戎翟等族,占地廣達千裏;被周王賜與方伯重任,各諸侯國都來祝賀,所開闢的基業是多麽光大宏偉。隻是後來歷代國君厲公、躁公、簡公及出子造成國內動亂不息,才無力顧及外事。魏、趙、韓三國奪去了先王開創的河西領土,這是無比的恥辱。到獻公即位時,平定安撫邊境,把都城遷到櫟陽,親往治理,準備向東征討,收復穆公時的舊地,重修穆公時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輩的未竟之誌,常常痛心疾首。現在賓客群臣中誰能獻上奇計,讓秦國強盛,我就封他為高官,給他封地。”衛國的公孫鞅聽到這道命令,於是西行來到秦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