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改變
“如此說來,我樓觀道便是不可對外宣揚我派之名了?”聽完徐守信的話,壺中子琢磨一陣確認到。
“恩!”徐守信微微點頭,“大概就是如此。不過於貴宗傳承並無影響,宗門內裏依然獨立自主。”
“嘿!哪還有甚可供自主之事。宮觀、傳度等事都須按他自然道的規矩,隻有這徒弟收與不收倒是可以自主。”壺中子沉著臉說到。
“那也是比起自己全靠碰巧,去尋摸弟子要強上許多了。”王老誌眼見這壺中子似乎還有些執著於那門派之見,便是插嘴到。他是散修的野道士,也沒個門派,自然對這些東西不太在意。
“嗬嗬!貧道也覺得這自然道立下這般規矩倒是正常。神翁可是問明了,其他諸如度牒之類可有何說法?”王仔昔見氣氛有些冷,急忙圓場。他也無門派需要自主,隻是更關心入了自然道之後,能得些什麽便利。
徐神翁本是有些興奮,覺得自己能與翟南談到這般條件已是超出期望,被這壺中子一說,就覺得有些掃興。心中感喟這等一手托兩家做媒拉配的事情卻是不好做。
聽見問到福利待遇,倒是又來了些精神:“道泉於這等事上麵倒是爽快的很。度牒並無限製,但凡能承擔起傳教之任的,都可發給。也不分是誰的親傳徒弟,統與一般弟子相同。他這次自熙河又購得三百餘張度牒,加上前期所存,共有五百之多。若是各位有那好的弟子人選,盡可向他索要便是。”
“哦?!”所謂傳承困難,弟子收得不多,更多的其實還是受限於這度牒。若是能夠廣收門徒,數量上去了,總是能挑選培養出幾個出色的。因此三人聽了這話,都是興奮起來。
就是連壺中子心中也是暗暗思量,即便自己手中沒有合適的徒弟人選,隻要這道泉真的尋到五百個弟子入教,而且均是挑選過的。自己再從中選拔和勸說幾個隨自己學傳樓觀之道也是方便之極。
看到這三人都是頗為振奮,徐神翁又說到:“弟子日常所需,也無需師傅承擔。隻要入得自然道,按著宗門安排承擔教務,便由宗門每月發放薪俸。”
在這個時代收入室徒弟,便跟養孩子一般,是需要師傅承擔所有開銷的。除去吃穿,甚至還需要給些零用體己錢。當然,徒弟也需要象對自己父母一般,服侍、接受差遣不算,還得負責日後贍養。或者說,師徒之間其實也是存在人身依附關係的。
“如此一來,豈不是說,隻要能為宗門傳教。我等隻需盡管收徒便是。”王老誌有些不敢確信。
徐守信喟歎一聲:“這便是自然道傳教之法了!自然道本無師徒之說,隻是招募弟子充為教職,以傳教布道。你們收徒傳授所學,於宗門而言,隻是私事而已。”
三人聽了,皆是沉默無語,隻是暗暗估量。若是以此方式傳教,所有弟子均是無需顧慮營生,隻需專心按宗門法度進行傳教便是。有心上進的,也可精研教義,提升教職。這哪是以傳承道統為目的的道門宗派?分明就是專以傳教為業。
壺中子又是更進一步的想到:若是如此,自然道確實無需甚師徒名份,仿佛雇工,不過是各有所需罷了。而自己所想的傳繼法統之事,怕也全然不似以往。在這自然道中,師傅隻是單純地傳授所學,隻要有人肯學就好。而那徒弟,也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學習謀生手段,盡可憑興趣喜好選擇學與不學。
隨著眾人陷入沉思,一時滿屋全然無聲。最終還是徐守信打破這等沉默,出聲說到:“道泉於這等傳教之事上,隻論功效,各種舉措亦是專為傳教。不僅是這選拔弟子,便是那如何使人信教也是極盡誘勸之能事。”
抬眼在三人臉上一一掃過,方才繼續說到:“無論怎樣,老夫倒是相信,這當是我道門大興之機。至於各位如何決斷,便請各自思量吧。”
——————
第二日,翟南花了一天時間,將縣城及北關集兩處道場巡視了一番。慕容鵡與王豆腐倒是勤勉,這些時日並未因掌教不在而又有所鬆懈,各自度化的入教信眾均是穩步提升。
隻是那王豆腐替人做主的名頭愈發響亮,也成為整個乾祐縣的輿論中心。竟然就有那專好聽聞這等家長裏短的一幹婦女,每逢閑雲觀講經,便如趕廟會般去那旁聽,隨後數日便算有了談資。
而到了慕容鵡傳教之地天慶觀,翟南剛與慕容鵡略談了幾句,便被得到消息尋來的陳郡扯到後院。
眼看著陳庭郡坐在那裏隻是歎氣,總是欲言又止的樣子,翟南忙放下手中茶杯,開口問到:“貧道與道友相交雖是時日不長,但甚是相得。道友何必如此模樣,有話但說無妨!”
對於這陳庭郡,道泉還是頗為敬重的。倒不是因為他是本縣道正,而是確實欣賞他的品性。雖是有些迂腐,但對自然道還算照拂,並不因門派不同而有半點刁難之意。即便是對於慕容鵡叛師改宗之事,也是頗為大度。
“唉!這等事情卻是讓人難以開口。”陳庭郡有些鬱悶,帶著無奈說到:“昨日在龍空山上當著其他人不太好說,今日正好道友來,便可說說此事。道友此番去熙河,可是幫著符知縣說了好話?”
“確有此事,但也就是代為轉了封書信給王留後。”翟南對這種事自然是盡量輕描淡寫,不會詳說。
“可你偏又沒有引薦李虞李主薄吧?!”陳庭郡也不用道泉迴答,隻是往下說:“如此就是惱了那李主薄。自那符知縣去了熙河,他便是大發雷霆。上個月更是喚了我去,讓我關停了慕容鵡在我這閑雲觀中的講經。說是有人告官,稱是滋擾鄰裏。”
“滋擾鄰裏?這是從何說起?”翟南聽了這話,也是惱怒,便是問到。
陳庭郡苦笑一聲:“不過是個借口罷了!慕容鵡差使那麻婆等一幹嬸婦,每日間在城中人多之處遊走,逢人就是拉人來聽經。李主薄隻是拿這做個由頭。他總歸是該管的命官,我也不便硬頂著不從。於是便說這講經之事是符知縣吩咐過的,搪塞了過去。隻是自那以後就讓慕容鵡停了在城中拉人。”
這還是翟南第一次遇到來至官方的阻力,一時沒想得明白該如何應付。
而陳庭郡還是勸到:“自古民不與官鬥!依我看,道友既然迴來了,不如就去李主薄那裏拜訪一番,送上些許禮物,好言解說揭過此事。我也幫道友緩頰幾句,想來李主薄也不至於再好意思過於糾結。”
翟南倒是不覺得去服個軟有何困難。了不得便是胡說幾句自己也在王厚童貫麵前舉薦了那李虞,隻不過因著符利燈官位在前,所以才如何如何這類推諉言語。
但這被人刁難的感覺卻是讓他不爽。而且輕易就向世俗權力低頭,也不符合他對於自然道的設想。
“道門之事不是隻由道官管著嗎?隻須遵著律法,這李主薄還能如何為難於我自然道不成?”
“話是如此,但縣衙總是有管轄地方之權,隻要想管,何事管不得?”陳庭郡見這道泉似乎態度有些強硬,搖頭苦笑到:“便是我這道官,也是需要由縣中舉薦到京兆府中,由那知府任命,並不是由府中道官或是京中道錄院所任。”
說完,見道泉依然沒有妥協的意思,便又說到“道友莫要笑話!雖說我頂了個道官的名號,但這乾祐縣統共就兩處道觀,閑雲觀又歸了你們自然道。我也就管管這天慶觀以及入境的遊方道人。現今還要夾在李主薄和道友之間,實在是難做的很。不如我辭去這道正,舉薦徐神翁來當。徐神翁素得當今官家信重,聲名遠揚。有他頂著,李主薄也就不敢為難。”
殊不知,翟南並不擔憂李虞這區區一縣主薄。隻是由此想到日後於各地傳教,怕是都有這類問題。總不能每到一處,都要曲意迎奉地方官員。
關鍵還是在於從根本上擺脫這世俗權勢的束縛,獲得獨立教權才好。事實上,若要按著自己與保羅商議的計劃,最終達到影響曆史演化的地步,自然道甚至要能夠反過來對世俗權力進行鉗製。
走下層道教的路線,是既定的方針,也是達到能真正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影響所必須。這一點不容改變,但如今在發展初期,恐怕也需要走走上層路線,以爭取到發展的空間了。
原本翟南想著這次去趟京城,隻是刷刷聲望,領些獎賞迴來。但遇到這樁事情後,倒是有些觸動,開始考慮如何從世俗統治的總代表——皇帝那裏獲取一些保護了。
“如此說來,我樓觀道便是不可對外宣揚我派之名了?”聽完徐守信的話,壺中子琢磨一陣確認到。
“恩!”徐守信微微點頭,“大概就是如此。不過於貴宗傳承並無影響,宗門內裏依然獨立自主。”
“嘿!哪還有甚可供自主之事。宮觀、傳度等事都須按他自然道的規矩,隻有這徒弟收與不收倒是可以自主。”壺中子沉著臉說到。
“那也是比起自己全靠碰巧,去尋摸弟子要強上許多了。”王老誌眼見這壺中子似乎還有些執著於那門派之見,便是插嘴到。他是散修的野道士,也沒個門派,自然對這些東西不太在意。
“嗬嗬!貧道也覺得這自然道立下這般規矩倒是正常。神翁可是問明了,其他諸如度牒之類可有何說法?”王仔昔見氣氛有些冷,急忙圓場。他也無門派需要自主,隻是更關心入了自然道之後,能得些什麽便利。
徐神翁本是有些興奮,覺得自己能與翟南談到這般條件已是超出期望,被這壺中子一說,就覺得有些掃興。心中感喟這等一手托兩家做媒拉配的事情卻是不好做。
聽見問到福利待遇,倒是又來了些精神:“道泉於這等事上麵倒是爽快的很。度牒並無限製,但凡能承擔起傳教之任的,都可發給。也不分是誰的親傳徒弟,統與一般弟子相同。他這次自熙河又購得三百餘張度牒,加上前期所存,共有五百之多。若是各位有那好的弟子人選,盡可向他索要便是。”
“哦?!”所謂傳承困難,弟子收得不多,更多的其實還是受限於這度牒。若是能夠廣收門徒,數量上去了,總是能挑選培養出幾個出色的。因此三人聽了這話,都是興奮起來。
就是連壺中子心中也是暗暗思量,即便自己手中沒有合適的徒弟人選,隻要這道泉真的尋到五百個弟子入教,而且均是挑選過的。自己再從中選拔和勸說幾個隨自己學傳樓觀之道也是方便之極。
看到這三人都是頗為振奮,徐神翁又說到:“弟子日常所需,也無需師傅承擔。隻要入得自然道,按著宗門安排承擔教務,便由宗門每月發放薪俸。”
在這個時代收入室徒弟,便跟養孩子一般,是需要師傅承擔所有開銷的。除去吃穿,甚至還需要給些零用體己錢。當然,徒弟也需要象對自己父母一般,服侍、接受差遣不算,還得負責日後贍養。或者說,師徒之間其實也是存在人身依附關係的。
“如此一來,豈不是說,隻要能為宗門傳教。我等隻需盡管收徒便是。”王老誌有些不敢確信。
徐守信喟歎一聲:“這便是自然道傳教之法了!自然道本無師徒之說,隻是招募弟子充為教職,以傳教布道。你們收徒傳授所學,於宗門而言,隻是私事而已。”
三人聽了,皆是沉默無語,隻是暗暗估量。若是以此方式傳教,所有弟子均是無需顧慮營生,隻需專心按宗門法度進行傳教便是。有心上進的,也可精研教義,提升教職。這哪是以傳承道統為目的的道門宗派?分明就是專以傳教為業。
壺中子又是更進一步的想到:若是如此,自然道確實無需甚師徒名份,仿佛雇工,不過是各有所需罷了。而自己所想的傳繼法統之事,怕也全然不似以往。在這自然道中,師傅隻是單純地傳授所學,隻要有人肯學就好。而那徒弟,也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學習謀生手段,盡可憑興趣喜好選擇學與不學。
隨著眾人陷入沉思,一時滿屋全然無聲。最終還是徐守信打破這等沉默,出聲說到:“道泉於這等傳教之事上,隻論功效,各種舉措亦是專為傳教。不僅是這選拔弟子,便是那如何使人信教也是極盡誘勸之能事。”
抬眼在三人臉上一一掃過,方才繼續說到:“無論怎樣,老夫倒是相信,這當是我道門大興之機。至於各位如何決斷,便請各自思量吧。”
——————
第二日,翟南花了一天時間,將縣城及北關集兩處道場巡視了一番。慕容鵡與王豆腐倒是勤勉,這些時日並未因掌教不在而又有所鬆懈,各自度化的入教信眾均是穩步提升。
隻是那王豆腐替人做主的名頭愈發響亮,也成為整個乾祐縣的輿論中心。竟然就有那專好聽聞這等家長裏短的一幹婦女,每逢閑雲觀講經,便如趕廟會般去那旁聽,隨後數日便算有了談資。
而到了慕容鵡傳教之地天慶觀,翟南剛與慕容鵡略談了幾句,便被得到消息尋來的陳郡扯到後院。
眼看著陳庭郡坐在那裏隻是歎氣,總是欲言又止的樣子,翟南忙放下手中茶杯,開口問到:“貧道與道友相交雖是時日不長,但甚是相得。道友何必如此模樣,有話但說無妨!”
對於這陳庭郡,道泉還是頗為敬重的。倒不是因為他是本縣道正,而是確實欣賞他的品性。雖是有些迂腐,但對自然道還算照拂,並不因門派不同而有半點刁難之意。即便是對於慕容鵡叛師改宗之事,也是頗為大度。
“唉!這等事情卻是讓人難以開口。”陳庭郡有些鬱悶,帶著無奈說到:“昨日在龍空山上當著其他人不太好說,今日正好道友來,便可說說此事。道友此番去熙河,可是幫著符知縣說了好話?”
“確有此事,但也就是代為轉了封書信給王留後。”翟南對這種事自然是盡量輕描淡寫,不會詳說。
“可你偏又沒有引薦李虞李主薄吧?!”陳庭郡也不用道泉迴答,隻是往下說:“如此就是惱了那李主薄。自那符知縣去了熙河,他便是大發雷霆。上個月更是喚了我去,讓我關停了慕容鵡在我這閑雲觀中的講經。說是有人告官,稱是滋擾鄰裏。”
“滋擾鄰裏?這是從何說起?”翟南聽了這話,也是惱怒,便是問到。
陳庭郡苦笑一聲:“不過是個借口罷了!慕容鵡差使那麻婆等一幹嬸婦,每日間在城中人多之處遊走,逢人就是拉人來聽經。李主薄隻是拿這做個由頭。他總歸是該管的命官,我也不便硬頂著不從。於是便說這講經之事是符知縣吩咐過的,搪塞了過去。隻是自那以後就讓慕容鵡停了在城中拉人。”
這還是翟南第一次遇到來至官方的阻力,一時沒想得明白該如何應付。
而陳庭郡還是勸到:“自古民不與官鬥!依我看,道友既然迴來了,不如就去李主薄那裏拜訪一番,送上些許禮物,好言解說揭過此事。我也幫道友緩頰幾句,想來李主薄也不至於再好意思過於糾結。”
翟南倒是不覺得去服個軟有何困難。了不得便是胡說幾句自己也在王厚童貫麵前舉薦了那李虞,隻不過因著符利燈官位在前,所以才如何如何這類推諉言語。
但這被人刁難的感覺卻是讓他不爽。而且輕易就向世俗權力低頭,也不符合他對於自然道的設想。
“道門之事不是隻由道官管著嗎?隻須遵著律法,這李主薄還能如何為難於我自然道不成?”
“話是如此,但縣衙總是有管轄地方之權,隻要想管,何事管不得?”陳庭郡見這道泉似乎態度有些強硬,搖頭苦笑到:“便是我這道官,也是需要由縣中舉薦到京兆府中,由那知府任命,並不是由府中道官或是京中道錄院所任。”
說完,見道泉依然沒有妥協的意思,便又說到“道友莫要笑話!雖說我頂了個道官的名號,但這乾祐縣統共就兩處道觀,閑雲觀又歸了你們自然道。我也就管管這天慶觀以及入境的遊方道人。現今還要夾在李主薄和道友之間,實在是難做的很。不如我辭去這道正,舉薦徐神翁來當。徐神翁素得當今官家信重,聲名遠揚。有他頂著,李主薄也就不敢為難。”
殊不知,翟南並不擔憂李虞這區區一縣主薄。隻是由此想到日後於各地傳教,怕是都有這類問題。總不能每到一處,都要曲意迎奉地方官員。
關鍵還是在於從根本上擺脫這世俗權勢的束縛,獲得獨立教權才好。事實上,若要按著自己與保羅商議的計劃,最終達到影響曆史演化的地步,自然道甚至要能夠反過來對世俗權力進行鉗製。
走下層道教的路線,是既定的方針,也是達到能真正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影響所必須。這一點不容改變,但如今在發展初期,恐怕也需要走走上層路線,以爭取到發展的空間了。
原本翟南想著這次去趟京城,隻是刷刷聲望,領些獎賞迴來。但遇到這樁事情後,倒是有些觸動,開始考慮如何從世俗統治的總代表——皇帝那裏獲取一些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