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藩屬朝鮮譴使朝貢,此事朝廷應當重視起來。”


    東暖閣內,次輔錢謙益作揖拜道:“朝鮮選擇此時歸明朝貢,定是知曉我朝在遼東之威……”


    你這嘴皮子是真厲害。


    坐在寶座上的朱由校,見錢謙益滔滔不絕,明裏暗裏的在拍自己馬屁,盡管表麵沒有變化,然心裏卻暗笑起來。


    水太涼君揣摩人心真是一絕。


    藩屬朝鮮譴使歸明朝拜,眼下使團就停靠在登萊,出現這種事情,必然是需要召內閣諸臣商榷。


    拋開要與朝鮮通商所謀,真要說起來啊,在大明諸多的藩屬國裏,要屬藩屬朝鮮最像大明了。


    不管是文化,亦或是禮製,再或者官製等等,很多都是學的大明,這也使得朝鮮素有小中華之稱。


    而除了藩屬朝鮮之外,緊接著便是藩屬琉球了,隻不過在1609年遭到薩摩藩的入侵,之後琉球王國便逐步成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這在朱由校眼裏看來,簡直是一種浪費啊!


    今後大明的海上力量,必將踏上琉球的土地,驅趕走非琉球本土勢力,由上朝天國代為執掌!


    想要積極融進大航海時代,臨近大明的海上戰略要地,必須悉數掌控在大明之手,這樣利益才能確保最大化。


    藩屬朝鮮也好,藩屬琉球也罷,占據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就因為所謂的上朝天國思維影響,覺得大明之外的疆域都很貧瘠,使得對外開拓之心全無。


    就像琉球這等海上戰略要地,即便被倭島的人占據了,卻全然沒有過多理會,朱由校都不知該怎樣說了。


    按著朱由校的整體構想,他要將大明冊立的不征之國,逐步納歸進大明實控統治圈內。


    至於說毗鄰朝鮮的倭島,就更加不用多想必須拿下,即便是移藩過去一批宗藩,也要團滅頂層群體,待同化到一定程度,便必須成為大明實控的一個省。


    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居然敢以天皇自稱,真真是可笑至極,小矮子不配此名!!


    “朱卿是怎樣想的?”


    朱由校收斂心神,看向朱國祚說道:“此次藩屬朝鮮譴使朝拜,是朕禦極登基以來的首次朝拜,卿家覺得該怎樣接待呢?”


    “臣覺得應譴欽差赴山東。”


    迎著眾人的注視,朱國祚上前拜道:“按山東巡撫所稟,此次朝鮮譴使是由朝鮮王嫡長子帶隊,我朝應彰顯上朝威儀,所以臣以為當由禮部為主,鴻臚寺為輔,赴山東接朝鮮使團進京朝拜。”


    這規格是不低。


    朱由校眉頭微挑,對此次帶隊的朝鮮王嫡長子,朱由校是知曉的,在原有時間線上其在天啟五年被封為王世子,不過最後下場卻不怎麽好,崇禎十年丙子胡亂後,被譴至韃清充當質子,長達八年的人質生涯,使得其深受胡風影響,以至迴到朝鮮後不久即病死,關於此人之死說法很多。


    而同時期下的朝鮮內部,其實跟大明很像,派係林立,權力鬥爭激烈,像西人黨、大北派、南人黨、小北派等矛盾錯綜複雜,想要將朝鮮納歸大明實控,就必須要做好萬全準備才行。


    “既如此,那就譴禮部右侍郎黃立極,擔任特命欽差,負責接待諸事吧。”朱由校收斂心神,思慮刹那後便道。


    一個藩屬國的嫡長子,還沒有被冊封為世子,讓禮部侍郎去負責接待,已經算是夠給朝鮮麵子了。


    說起來從薩爾滸之戰慘敗後,藩屬朝鮮就沒有譴使歸明朝貢,那場慘敗產生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絕不是戰死一批精銳之師,丟掉一些領土那麽簡單,最重要的是經此一敗,使得大明威儀被建虜狠狠踩在地上。


    特別是毗鄰遼東的諸多勢力,除了藩屬朝鮮以外,像內喀爾喀、喀喇沁、察哈爾、科爾沁草原諸部,一個個的小心思都活躍起來。


    這也是為何在萬曆帝最後那段時間,一直表現的很是急切的原因,一旦不能打擊建虜囂張氣焰,對大明的損失太大,影響太大。


    “陛下,臣覺得此事不妥。”


    畢自嚴此時上前道:“根據山東巡撫所呈,此次朝鮮王嫡長子隨使歸明,除了想要朝拜外,還想跟我朝互通有無,臣覺得戶部也應出人隨行。”


    到底是沒忍住啊。


    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揚,他就是在等畢自嚴出來說這話,對此次朝鮮譴使來明,究竟是什麽打算,朱由校心裏很清楚。


    可清楚歸清楚吧,有些話不適合他去說。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著戶部右侍郎李宗延為欽差副使吧。”


    朱由校沉吟刹那,看向畢自嚴說道:“若是涉及到相應事宜,則由李宗延專辦,內閣盡快擬一份名單吧。”


    “陛下英明。”


    畢自嚴忙作揖拜道。


    隨著天津對外開海通商成為既定事實,這使得大明中樞在某些方麵,也在悄然發生些改變,盡管這種改變很小吧,但依舊是存在的,眼下對朱由校來講,最重要的就是擴大這種改變。


    大明對外海貿的龐大利益,不能獨讓東南沿海的那些既得利益群體繼續私下占著,以中樞朝堂為主導的海貿,必須要盡快產生影響力才行。


    “陛下,跟藩屬朝鮮互通有無,此事是否要再商榷一二?”


    孫如遊此時上前,講出心中所憂,“畢竟我朝地大物博,而朝鮮終究……”


    “這些事,內閣先商榷吧。”


    孫如遊話還沒講完,卻被朱由校擺手打斷:“不過朝鮮既然提出想互通有無,出於宗主國的身份,朕覺得應當考慮,即便是朝廷嫌麻煩,也可交由民間的群體參與其中嘛,行了,朕還有政務要處置,你們先下去商榷吧。”


    互通有無一事,朱由校怎麽可能會商榷呢,這本就是他想要促成的事情,叫天津十三行專辦此事,一來是加快海貿效率,二來是構建利益圈層。


    隻有將此事給辦好了,讓更多的人見到海貿獲益,那今後大明才能在開海一事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為今後海上擴張謀勢蓄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仗劍至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仗劍至天涯並收藏大明:史上最狠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