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原本卯時才開門的文華殿,此刻早已燈火通明。


    裏麵時不時的傳來一陣陣讚歎或者怒罵之聲。


    蕭敬攙扶著弘治皇帝站在殿外,聽著裏麵傳出來的聲音不禁有些擔憂。


    “陛下,閱卷一事由劉公、李公、謝公三人主持即可,奴婢鬥膽請陛下迴去繼續歇著吧。”


    弘治皇帝擺擺手,右手扶著後腰輕輕的揉了揉,方才緩緩開口說道:“科舉乃國之倫才大典,朕豈可置身事外?”


    “陛下,可是您的龍體!”


    蕭家有些著急起來,一手攙扶著弘治皇帝,另外一隻手替弘治皇帝揉搓後腰起來。


    昨日在保和殿正襟危坐數個時辰,別說是皇帝,就是換作太子那般年輕人恐怕也腰酸背痛。


    弘治皇帝歎了一聲,苦笑道:


    “朕沒什麽事,你一奴才怎麽會明白?朕在這裏,他們才會更加的盡心盡力去閱卷,才會盡心盡力為大明選才!今日朕累了點,來日太子登基後,也不至於手上無人可用!”


    一番話讓蕭敬鼻子有些發酸,連忙勸慰道:“陛下,您正春秋鼎盛,太子還小還需要您的照拂!”


    蕭敬想起了十幾年前,太皇太後將他叫到身前,指著才十來歲時為太子的朱佑樘,告誡自己,以後眼前之人便是自己的主子。


    這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弘治皇帝的一點一滴都刻在蕭敬的眼中。


    相比較先皇,弘治皇帝的勤奮程度令人發指!


    先皇躲在深宮數十年不見外臣,可是弘治皇帝一繼位,不但雷打不動的每日上早朝,更是重開了午朝。


    隨後又重開經筵侍講,每隔一日便命翰林學士輪番侍講,他本人也會親自到場認真的聽。


    ......


    “好了,隨朕進去吧!”


    弘治皇帝打斷了蕭敬的思緒。


    蕭敬見勸不動弘治皇帝,無奈之下隻能作罷,隨後攙扶著弘治皇帝,一步步的朝著文華殿中走去。


    三百份貢生試卷,足足有二十名翰林組成的閱卷官來批閱,通常在一日之內便可閱卷完畢再挑出十份送到弘治皇帝麵前。


    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坐在首位,手中拿著左右兩邊的閱卷官們呈上來的試卷細細的閱讀著,一時間並沒有察覺弘治皇帝走進了大殿。


    “陛下駕到!”


    隨著蕭敬尖細的嗓音驟然響起,眾人停下了手中的動作,連忙跪倒在地口唿萬歲。


    劉健等三人也連忙起身走到弘治皇帝麵前,剛準備下跪行禮,卻被弘治皇帝一把托住。


    “三位卿家辛苦了,眾卿家都平身繼續閱卷吧!”


    “臣等不知陛下有失遠迎,還望陛下見諒!”


    劉健率先開口說道。


    弘治皇帝莞爾一笑:“朕也是睡不著這才來看看,聽說愛卿等人昨夜一直在這文華殿中?”


    劉健點了點頭,從容不迫的說道:“為國選才,我等這點辛苦不算什麽,陛下謬讚了!”


    “嗬嗬!來,朕陪卿家一同閱卷!”


    說罷,就拉著劉健的手朝著座位上走去。


    待眾人落座後,劉健三人也簡單的向弘治皇帝稟報了一番閱卷進度。


    “陛下,臣等粗略了看了一圈,倒是也選出幾份寫的不錯的試卷,不知陛下可有興趣看看?”


    “哦?”弘治皇帝頓時來了興致,連忙說道:“呈上來朕瞧瞧!”


    劉健朝著李東陽使了個眼色,李東陽從身前的案桌上的試卷中取出幾張張,遞給弘治皇帝說道:“陛下,這是浙江寧波府貢生豐熙所做,此子文筆洗練,我等三人觀之不錯。”


    “還有,這是山西襄垣貢生劉龍的答卷,此子寫的答題頗為務實,內容言之有物。”


    “這是嶺南南海人倫文敘所寫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一種實幹,陛下請看!”


    弘治皇帝接過試卷一一看了起來,時不時的頷首點頭,半晌工夫弘治皇帝目光從試卷上移開,看向三人說道:“這三人確實寫的不錯,會試當中名次想來也不錯吧?”


    “迴陛下,倫文敘第四,劉龍第六,豐熙第八!”


    李東陽毫不猶豫的迴道。


    作為主考官,對於這些都一清二楚。


    “不錯不錯,朕也覺得這三人寫的不錯。”


    弘治皇帝笑著點評道,不過總覺得似乎缺點什麽,但是一時間又有些說不上來!


    隨後想起什麽似的,看向李東陽疑惑的說道:“李愛卿,為何不見張信、王守仁、唐寅等人的試卷?”


    一旁的劉健接過話茬,拱手道:“陛下,此三人的卷子在老臣這。”


    說完,從麵前的案幾上取出了三張試卷,雙手遞到弘治皇帝麵前。


    見劉健不做點評,弘治皇帝更是疑惑不止,心道難道這三人題目答的都不夠好?


    “三位愛卿為何一言不發?”


    劉健苦笑道:“陛下,這三人寫的倒是很不錯,隻是......”


    “字是什麽?”弘治皇帝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隻是破題角度倒也也有些出奇!”劉健一五一十的解釋道。


    弘治皇帝沉默不語,率先拿其張信的試卷逐字逐句看了起來。


    ......


    說實話,殿試的題目是弘治皇帝臨時起意,原本內閣呈上來的題目大多數都是教化,德治,治國之類的策論題目。


    不過弘治皇帝卻一一否掉。


    原因很簡單,他要實幹型人才,不需要被書本中的孔孟馴化的讀書人。


    他想的是給太子朱厚照留下一個臣忠君賢的盛世藍圖,太子性格向來活泛,不受禮法約束。


    這樣的性格日後要是登基了,身邊沒一些務實幹練之人,恐怕難以成就一番大事。


    所以殿試的題目就是一個很好地試探機會,弘治皇帝想看看這三百人中有多少自己想要的人!


    ........


    半個時辰後,弘治皇帝才從震驚中退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上錯花轎,正德成了我舅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月飛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月飛雪並收藏大明:上錯花轎,正德成了我舅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