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宮令
召喚百萬大軍,女帝給我削蘋果 作者:思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看看長孫無忌和於謙,長孫無忌正襟危坐,細嚼慢咽,於謙則是隨意很多,一邊炫肉,一邊往鍋裏下菜。
楊洵微微一笑,他還是喜歡於謙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長孫無忌走到哪還是老樣子,喜歡端著。
相比於長孫無忌,長孫無垢則真實許多,雖然同樣是細嚼慢咽,但眼中難掩滿足之色,每吃一口,眼睛就會彎成月牙,十分可愛。
“輔機啊,無垢芳齡幾何了?”楊洵隨意地問道。
“迴陛下,小妹今年剛滿十四。”長孫無忌連忙如實說道。
“咳咳……”楊洵差點沒一口噴出來。
他記得史書中長孫無忌應該就比長孫無垢大四五歲左右啊,怎麽會差這麽多?
而且長孫無垢發育得很好,看起來也有十八九歲的模樣,楊洵是真沒想到她年齡居然這麽小。
十四歲……
本來楊洵對這個曆史上的第一賢後多多少少是有些想法的,但現在什麽想法都沒了。
長孫無忌拱手道:“陛下,小妹性格頑劣,這次多虧了許小友出手,才得以保全一條性命,微臣想,微臣想求個恩典……”
見長孫無忌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楊洵當即說道:“想求什麽恩典,盡管說來。”
“微臣想請陛下給小妹一份差事,讓她見見世麵,長長本事。”
長孫無忌的想法很簡單,長孫無垢從小在老家長大,雖然懂得一些詩詞歌賦,但始終沒見過什麽世麵。
長孫家在他這一代好不容易支棱了起來,他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在他羽翼的庇護下活著,他想讓長孫無垢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這樣即便是日後他長孫無忌失了勢,長孫家也不至於就此沒落。
楊洵點點頭,當即明白了長孫無忌的想法,果然啊,這輔機還是和前世一樣,把權勢看的太重。
不過長孫無忌是除了劉正之外,最早跟隨楊洵的文臣了,可以說是大漢的開國元老,這點麵子楊洵多少還是要給他的。
何況這一世長孫無忌隻不過是個刑部尚書,在他頭上還有個蕭何壓著他,業務方麵也有錦衣衛作為牽製,楊洵根本不用擔心他會權傾朝野。
(雖然長孫無忌對楊洵有百分百的忠誠度,但對君王的忠誠與權傾朝野是兩迴事,不能混為一談。)
想到這,楊洵當即說道:“皇後身邊還缺個宮令。”
此話一出,長孫無忌頓時大喜過望。
宮令可是太後或皇後身邊的一品女官,負責協助太後或皇後管理後宮瑣事,代掌鳳印,位於六尚主管女官之上。
六尚女官為尚宮,尚儀,尚服,尚寢,尚食,尚工,各設兩人。
尚宮掌管內廷稟賜;尚儀掌管禮儀起居;尚服掌管服用采章之數;尚寢掌管天子燕寢及嬪妃進禦之次序;尚食掌管膳羞品齊之數;尚工掌管嬪妃宮女女紅之課程。
可以說整個後宮六局二十四司,是在這十二位六尚主管女官的管理下,才運行的井井有條。
而宮令的地位,還要在她們之上!
這是多少宮女和女官奮鬥一輩子都得不到的。
長孫無垢才十四歲就能成為皇後身邊的宮令,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雖然進宮以後,長孫無垢的身份就變成了奴婢,但和其他奴婢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宮令,那可是皇後娘娘身邊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即便是他們這些六部尚書見到了,也得客客氣氣的。
而且長孫無垢有長孫無忌這一層關係,不可能一輩子在宮裏當宮令,遲早是會出宮的。
但有了這樣一個經曆,無論她在哪,她和皇後娘娘的關係也會十分親密!
楊洵能讓長孫無垢來當這個宮令,可見對他長孫家的信任!
日後長孫家可是又多了皇後娘娘這條大腿啊!
長孫無忌激動萬分,立馬跪地給楊洵磕頭:“多謝陛下,多謝陛下隆恩!”
“無垢,還不給陛下磕頭?”
“哦。”長孫無垢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學著長孫無忌的樣子連連磕頭。
“不必多禮,隻是要委屈無垢進宮了。”楊洵笑著說道。
“伺候主子本就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本分,無垢能有這個機會,是她的福分。”長孫無忌連忙說道。
伺候皇後娘娘還委屈個錘子啊,那可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好差事!
何況皇後娘娘眼看著就要生了,太子爺出生後,長孫無垢身為皇後娘娘身邊最親近的人,和太子爺的關係自然也會十分親密。
天呐,長孫無忌都不敢想象,這是多大的恩典啊!
一旁的於謙看了看長孫無忌,一邊吃著牛肉一邊笑著搖頭。
如果陛下是讓長孫無垢去伺候其他妃子,長孫無忌還會這麽高興嗎?
輔機這人什麽都好,就是對權勢過於看重了,在他看來,好好做事比什麽都強,何必要搞這些投機取巧的把戲呢?
身為六部尚書之一,再往上爬還能爬到丞相不成?
蕭何的能力大家都看到了,除非蕭何死了,不然陛下又怎麽會換相呢?
一旁的楊洵也是微微一笑,他自然明白長孫無忌的想法,不過隻要大權握在自己手中,給這些肱股之臣一點甜頭也無妨,反而能讓他們更加感恩戴德。
長孫無忌雖然看重權勢,但人家聽話啊,說話又好聽,馬屁拍得又響。
哪像於謙和崔博文這兩個無欲無求的家夥,動不動還要指著楊洵的鼻子罵楊洵。
想到這,楊洵狠狠瞪了吃得正香的於謙一眼,這家夥最近簡直被崔化了,和崔博文並稱朝堂上的黑白雙煞,逮誰噴誰。
杜如晦更是成了他們全力輸出的對象,每天都是繞著他倆走,就連楊洵有時候都被他們噴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都察院中設有左右都禦史,其中左都禦史為崔博文,右都禦史是一名前朝老臣,也快到退休的年齡了,楊洵總感覺於謙這貨是有意朝右都禦史的位置發展。
於謙似乎是感受到了楊洵的目光,朝楊洵看來,咧嘴一笑。
那笑容仿佛在說:陛下你猜對了,臣就是打算去督察院噴你啊!
楊洵微微一笑,他還是喜歡於謙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長孫無忌走到哪還是老樣子,喜歡端著。
相比於長孫無忌,長孫無垢則真實許多,雖然同樣是細嚼慢咽,但眼中難掩滿足之色,每吃一口,眼睛就會彎成月牙,十分可愛。
“輔機啊,無垢芳齡幾何了?”楊洵隨意地問道。
“迴陛下,小妹今年剛滿十四。”長孫無忌連忙如實說道。
“咳咳……”楊洵差點沒一口噴出來。
他記得史書中長孫無忌應該就比長孫無垢大四五歲左右啊,怎麽會差這麽多?
而且長孫無垢發育得很好,看起來也有十八九歲的模樣,楊洵是真沒想到她年齡居然這麽小。
十四歲……
本來楊洵對這個曆史上的第一賢後多多少少是有些想法的,但現在什麽想法都沒了。
長孫無忌拱手道:“陛下,小妹性格頑劣,這次多虧了許小友出手,才得以保全一條性命,微臣想,微臣想求個恩典……”
見長孫無忌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楊洵當即說道:“想求什麽恩典,盡管說來。”
“微臣想請陛下給小妹一份差事,讓她見見世麵,長長本事。”
長孫無忌的想法很簡單,長孫無垢從小在老家長大,雖然懂得一些詩詞歌賦,但始終沒見過什麽世麵。
長孫家在他這一代好不容易支棱了起來,他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在他羽翼的庇護下活著,他想讓長孫無垢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這樣即便是日後他長孫無忌失了勢,長孫家也不至於就此沒落。
楊洵點點頭,當即明白了長孫無忌的想法,果然啊,這輔機還是和前世一樣,把權勢看的太重。
不過長孫無忌是除了劉正之外,最早跟隨楊洵的文臣了,可以說是大漢的開國元老,這點麵子楊洵多少還是要給他的。
何況這一世長孫無忌隻不過是個刑部尚書,在他頭上還有個蕭何壓著他,業務方麵也有錦衣衛作為牽製,楊洵根本不用擔心他會權傾朝野。
(雖然長孫無忌對楊洵有百分百的忠誠度,但對君王的忠誠與權傾朝野是兩迴事,不能混為一談。)
想到這,楊洵當即說道:“皇後身邊還缺個宮令。”
此話一出,長孫無忌頓時大喜過望。
宮令可是太後或皇後身邊的一品女官,負責協助太後或皇後管理後宮瑣事,代掌鳳印,位於六尚主管女官之上。
六尚女官為尚宮,尚儀,尚服,尚寢,尚食,尚工,各設兩人。
尚宮掌管內廷稟賜;尚儀掌管禮儀起居;尚服掌管服用采章之數;尚寢掌管天子燕寢及嬪妃進禦之次序;尚食掌管膳羞品齊之數;尚工掌管嬪妃宮女女紅之課程。
可以說整個後宮六局二十四司,是在這十二位六尚主管女官的管理下,才運行的井井有條。
而宮令的地位,還要在她們之上!
這是多少宮女和女官奮鬥一輩子都得不到的。
長孫無垢才十四歲就能成為皇後身邊的宮令,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雖然進宮以後,長孫無垢的身份就變成了奴婢,但和其他奴婢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宮令,那可是皇後娘娘身邊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即便是他們這些六部尚書見到了,也得客客氣氣的。
而且長孫無垢有長孫無忌這一層關係,不可能一輩子在宮裏當宮令,遲早是會出宮的。
但有了這樣一個經曆,無論她在哪,她和皇後娘娘的關係也會十分親密!
楊洵能讓長孫無垢來當這個宮令,可見對他長孫家的信任!
日後長孫家可是又多了皇後娘娘這條大腿啊!
長孫無忌激動萬分,立馬跪地給楊洵磕頭:“多謝陛下,多謝陛下隆恩!”
“無垢,還不給陛下磕頭?”
“哦。”長孫無垢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學著長孫無忌的樣子連連磕頭。
“不必多禮,隻是要委屈無垢進宮了。”楊洵笑著說道。
“伺候主子本就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本分,無垢能有這個機會,是她的福分。”長孫無忌連忙說道。
伺候皇後娘娘還委屈個錘子啊,那可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好差事!
何況皇後娘娘眼看著就要生了,太子爺出生後,長孫無垢身為皇後娘娘身邊最親近的人,和太子爺的關係自然也會十分親密。
天呐,長孫無忌都不敢想象,這是多大的恩典啊!
一旁的於謙看了看長孫無忌,一邊吃著牛肉一邊笑著搖頭。
如果陛下是讓長孫無垢去伺候其他妃子,長孫無忌還會這麽高興嗎?
輔機這人什麽都好,就是對權勢過於看重了,在他看來,好好做事比什麽都強,何必要搞這些投機取巧的把戲呢?
身為六部尚書之一,再往上爬還能爬到丞相不成?
蕭何的能力大家都看到了,除非蕭何死了,不然陛下又怎麽會換相呢?
一旁的楊洵也是微微一笑,他自然明白長孫無忌的想法,不過隻要大權握在自己手中,給這些肱股之臣一點甜頭也無妨,反而能讓他們更加感恩戴德。
長孫無忌雖然看重權勢,但人家聽話啊,說話又好聽,馬屁拍得又響。
哪像於謙和崔博文這兩個無欲無求的家夥,動不動還要指著楊洵的鼻子罵楊洵。
想到這,楊洵狠狠瞪了吃得正香的於謙一眼,這家夥最近簡直被崔化了,和崔博文並稱朝堂上的黑白雙煞,逮誰噴誰。
杜如晦更是成了他們全力輸出的對象,每天都是繞著他倆走,就連楊洵有時候都被他們噴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都察院中設有左右都禦史,其中左都禦史為崔博文,右都禦史是一名前朝老臣,也快到退休的年齡了,楊洵總感覺於謙這貨是有意朝右都禦史的位置發展。
於謙似乎是感受到了楊洵的目光,朝楊洵看來,咧嘴一笑。
那笑容仿佛在說:陛下你猜對了,臣就是打算去督察院噴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