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源武,對應十二道真氣法脈。


    南奕定下燕青雲、郭來兩位源武者,對應真氣法脈,即是《初脈秘魔經》、《次脈原血經》。


    至於宋忠乃至裴清雪等仙門弟子,若修仙門源炁,卻是不適合作為源武者。


    畢竟,師法源炁而成真氣,用南奕前世的話來說,叫作山寨。


    藍星天夏,有義烏山寨;神詭此世,有奕武真氣。


    但仙門正道之源炁,卻是碰不得。


    然後,南奕也給奕武者靈犀匯聚之界,起了個名,稱為武靈界。


    武靈界,南奕並不打算將普通奕武者或真武者拉進來,隻在必要時,召源武者討論一二。


    自此,南奕便在武靈界中,躲了一陣風頭。


    其具體心思算計,暫時按下不表。


    且說永恆明火教中,卻有一人,名喚李朝陽。


    二月二十三號晚,陸少煌被武安監圍殺,被迫唿喚鳳凰傳承靈境現世,動靜不小。


    近日一直在荒野上各自修行的諸位永恆明火教玄階修士,也為此碰了個頭。


    “陸少煌,應該是栽了。”有人輕輕開口。


    “栽了也正常,區區一個蛻凡修士,性格狂傲,竟連我等都不放在眼裏。”有人嗤笑。


    陸少煌繼承「火獨燃」天賦,曾通過激活天賦以借法的間隔順序,傳遞消息,說等他出城。


    但一眾玄階魔修,左等右等,卻一直沒能等到陸少煌出城。


    被陸少煌放鴿子的一眾魔修,自是不悅。得知陸少煌遭殃,亦有些幸災樂禍。


    “人死不足惜。不過城內火種究竟是何情況,卻是沒個準數。”


    陸少煌隱瞞了南奕即明尊所求火種之事。城外魔修,大抵都是潛心修行之輩,未曾特意關注南天城內動靜,一時之間竟有些迷糊。


    畢竟,魔修之間曾有過約定,若以他人助力奪得火種,須在事後迴報。既然撒手不管,隻需借法顧永擇,不少魔修也就幹脆尋了個地兒潛心修行。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顯懵懂。


    亦有魔修,於城中動靜有所關注,心生猜測。


    名李朝陽者,卻於此時微微一笑,主動說起自身猜測:“若我所料不差,明尊所求之火種,或許是人而非物。”


    因潛心修行而顯迷糊者,頗為好奇。他們在城外等了這麽久,就是為了等陸少煌出城,看他到底要向大家交代啥事。


    結果等了這麽久,陸少煌一直沒出城不說。看城中動靜,怕是快把他自個給交代了。


    李朝陽自顧自分析道:“顧永擇闖無相書院奪寶,生死皆命。但連顧永擇發揮出築基戰力,都未功成,隻能說明我等欲從書院奪寶,幾乎無望。”


    “不少道友便是因此,已然離去。惟有一事不解,陸少煌此子,為何不出城?”


    封城令撤掉後,想離開南天城,其實十分容易。不少黃階魔修,都已溜出南天城。


    偏偏繼承顧永擇天賦的陸少煌,竟滯留城中,一直不出城。


    “思來想去,隻有一個可能。或許,陸少煌仍未放棄謀奪火種之念。”


    “按理說來,若火種收容於書院,陸少煌再是驕狂,也不該心生妄念。是以,他既滯留城中,意味著在他眼裏,謀奪火種並非完全無望。”


    “這般思來,陸少煌不願出城,當是他有事欲隱瞞我等。”


    “或許,是顧永擇死前,察覺有異,將自身天賦傳給陸少煌時,曾讓陸少煌帶話我等。”


    “他一旦出城,便須將話告知我等。然而,陸少煌有意隱瞞,方才滯留城中不肯出來。”


    “這南天城中,能讓陸少煌心生貪念者,定是與明尊所求火種有關。而他不但動心,竟還自覺能以一己之力謀奪成功,則說明,火種絕不在書院之中。”


    “火種不在書院,當是與人有關。或是修士私藏之物,或是修士本身。再加上南天城中,近日新出現了武夫修煉之法,喚作內功心法。或許,明尊所求之火種,應是南奕此子。”


    郡府官方說法中,並不曾披露顧永擇身隕詳情。但修士之中亦有掮客,會販賣情報。


    所以,隻要有心,就能知道顧永擇死於南奕之手,以及南奕開創內功心法,修有內力,以「萬法禁行」壓製顧永擇,繼而逆斬築基。


    隻要知道顧永擇身隕詳情,即便陸少煌隱瞞情報不曾帶話,也足以令李朝陽分析出許多。


    一開始,李朝陽還不敢確定,開創內功之南奕,就是明尊所求之火種。


    但見陸少煌也開始跟風內功,一門心思全然圍著南奕轉,李朝陽登時便心中有數,覺得大差不差。


    不過,得知南奕引路人,即是輕鬆擊退顧永擇的陶知命,李朝陽並不打算隱瞞南奕身份。


    見永恆明火教不少修士,不知究竟下,已然心生退意,李朝陽幹脆道出:明尊所求之火種,應是南奕。


    乍聽此話,不少魔修都有些詫異:火種,會隻是一個養氣小修士?即便南奕當真是火種,陸少煌會拿不下一個養氣修士?


    有人信,有人不信。不信之人,冷眼旁觀,默聲不語。


    半信半疑者仔細一追問,得知南奕引路人身份,卻是蹙眉。


    隻要南奕躲在城中深處,就算蛻凡修士能拿下南奕,耽擱的時間,也足夠陶知命抵達救援。


    想通此節,一眾魔修皆感無語,不由瞥向李朝陽。


    他們覺得,就算南奕當真是火種,此時知曉,也不如不知。


    若是不知南奕身份,他們大不了就此退去,打道迴府。


    可知曉南奕身份後,發現火種很可能隻是個養氣小修士,輕言離去,似覺不甘。


    但繼續在南天城外耗著,也不是個事啊。倘若南奕幾十年如一日,一直躲在城中不出,他們還能一直耗著不成?


    便是他們願意耗,仙門就看著他們耗?


    一眾魔修瞥向李朝陽,眼神不善。


    這家夥,一看就是故意的。不想自己一個人幹耗,便幹脆拖著所有人一起空等。非讓眾人念頭皆不通達。


    如果南奕即火種,該不該繼續留在南天城外守株待兔?


    一時間,不少魔修皆感遲疑。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信了李朝陽所說。雖說以李朝陽之前表現,不像是在胡言,但終究是有人信有人不信。


    隻不過,不信者,大抵皆是退意已決,懶得出聲反對。


    李朝陽神色泰然,也不管他人究竟信還是不信。


    反正,能留住一些人,就足矣。


    李朝陽行事,喜歡謀定而後動,不欲冒險。此前算計楚狂生,暗以人心怒火炸掉南天塔,便是出自李朝陽謀劃。


    但他同樣不喜歡獨自行事。


    如果可以,李朝陽隻願藏身幕後,唆使其他人出麵。


    道出南奕身份,不僅是為了拖住其他魔修一起空等,更是為了安全感。


    如果隻有寥寥數人留在南天城外,看似獨吞南奕的概率變大,但一旦仙門有所應對,反倒是易被盯上,不好脫身。


    這番心思,李朝陽沒有與人分說。


    他隻適時提醒眾人,南奕即是火種。別的,一概不多言。


    於是,因傳承靈境現世動靜,暫且中斷修行,重新碰頭討論一二的諸位魔修,在得知南奕即火種後,各懷心思,複又散開。


    有的魔修,或是不信,或是不願空耗時間,悄然離去。


    有的魔修,倒也不能說是心存僥幸,期望南奕會離城外出。他們知道,至少短時間內,南奕肯定會一直躲在城中。


    但真的就此輕易退走,他們多少有些不甘心,覺得像是在灰溜溜認負。


    於是,二月二十四日,仍有十位玄階魔修,或因遲疑,滯留南天城外——最早之時,玄階黃階魔修,合計三十三位;顧永擇死後,走了一些,餘十八位玄階魔修;等陸少煌鬧出動靜,即便有著李朝陽言說,亦有近半離去。


    然後,是夜,便有緝罪司修士,成群結隊,如神兵天降,悄然趕至南天城外,打了十位魔修措手不及。


    緝罪司修士中,築基修士不多。純論修為,根本不如玄階魔修。


    但仙門修士不講武德,皆是以眾淩寡,結陣突襲,還有諸多詭器助陣。


    此外,緝罪司修士,攻伐神通直斬道基,堪稱招招暴擊,便是築基魔修,亦不敢攖其鋒芒。


    築基之上的玄階魔修,倒是能強行突圍。


    可道行稍淺、手段稍差,又運氣不佳,碰到難纏詭器的築基魔修,一時之間,卻是突圍不得。


    隨著實力強的魔修陸續突圍,剩下幾位築基魔修,不得不麵臨更多緝罪司修士圍殺。左支右絀下,或是被擒,或是直接殞命。


    南天城隱患,就此平息。


    而在一眾魔修中,李朝陽倒是無恙。


    他之天賦,名為「和光同塵」。


    代價為“為道日益,為人日損”——自身存在感,會每日削弱,直至被世人永久遺忘。


    這也是李朝陽,明明喜歡居於幕後,卻不時出麵組織事務,乃至以化身行走人間,博取名望的原因。


    但之所以李朝陽,一直不曾以「永恆明火訣」洗點,洗去此天賦神通,則是因為其效甚強,足以保命。


    當緝罪司修士突然殺至,李朝陽雖驚不亂,直接運使「和光同塵」,既似與天地為一,無所不在;又似跳出此間,哪也不在。


    明明他仍舊在原地未動,亦不曾隱匿身形。


    可正巧對上李朝陽的楊暘等人,卻是突然一呆,感覺自己像是稀裏糊塗走錯了位置。


    他們雖覺疑惑,但其他地方正在交戰,也就無暇多想,立即趕往最近的交戰之處。


    這卻是李朝陽「和光同塵」,直接隱去自身存在感,不僅為眾人忽略,更是連相應記憶,也一並淡忘。


    這一天賦,不是隱匿,更勝隱匿。隻要他不主動出手,就等若立於不敗之地。


    保持著「和光同塵」,李朝陽身處戰場,卻似置身事外。


    他四下環顧,稍感疑惑。


    李朝陽有想過,楚郡郡府,或許不會放任他們藏身南天城左近。


    但正常來說,也就是請得幾位內門弟子,趕過來口頭警告一番,還不會來得這麽快。


    畢竟,內門弟子,已是玄階修士,一般不怎麽管凡間外門之事。


    結果,竟忽有神兵天降,結戰陣,操詭器。


    這種援軍,當是朝廷直屬,非各郡所能輕易請動才對。


    李朝陽思慮片刻,方才後知後覺想到:這隻援軍,應是趕去支援瀛州島,隻順路來此,替南天城解圍。


    而大軍動向,乃是朝廷機密,輕易不會走漏風聲。李朝陽等玄階魔修,既非大離人士,又久不履凡塵,一時疏漏,卻有此劫。


    當然,李朝陽「和光同塵」,劫不加身,自是不以為意。


    至於其他魔修遭劫身隕,與他無關,也不會在意。


    魔教不比仙門,並無同門之誼。一眾魔修,也是天南地北聚於此處,此前並不相識。


    環顧四下,冷眼看著同教魔修或死或逃,李朝陽卻是忽而有些感慨:


    永恆明火教火種之爭,以及瀛州島至寶之爭,本是互不相幹的兩件事;


    偏偏在此南天城,兩事之因果,竟反複相撞。


    先是永恆明火教,誤把瀛州島至寶當作火種,欲強闖無相書院以奪寶;


    後有緝罪司修士,本不應輕動,卻為支援瀛州島之故,途經楚郡,順手圍殺魔修。


    此等巧合發展,他人或許覺得離奇。但在李朝陽眼裏,卻分外眼熟。


    因為,這種事,以前也常發生在李朝陽身上。


    當他運使「和光同塵」,不僅劫不加身,更是不染因果。


    若有兩事因果同時纏身,李朝陽隻需「和光同塵」,便能輕易摘掉自身,反叫兩事因果另行相結。


    所以,看著同教魔修遭劫,李朝陽古井無波之心,好不容易生出一絲感慨,卻是為南奕而歎。


    他感覺,自己是遇到了同行。


    隻不過,李朝陽亦有些疑惑。自己是靠著天賦「和光同塵」,才能在必要之時,不染因果。


    可南奕,初入修行,卻是憑何無因、為何無果,能將自己抽身事外?


    李朝陽想不明白。


    療傷治愈之天賦,南奕入道修行前覺醒,很正常。


    聚眾加持之天賦,因其著書刊報而覺醒,也說得過去。


    南奕初入修行,便能有兩大天賦,已屬難得。李朝陽並不覺得,南奕還能有不沾因果之天賦。


    可偏偏,不知南奕是有心還是無意,竟當真讓永恆明火教火種之爭,與瀛州島至寶之爭,攪在一起,因果混淆。


    李朝陽心生退意。


    若南奕當真有著相應天賦,麵對同行,李朝陽知道自己很難算計成功。


    但在離去之前,李朝陽卻想親見南奕一眼。


    這麽多天隻聞其名不見其人,李朝陽甚是好奇。難得用了「和光同塵」,他便想親眼看看,南奕身上,究竟有何玄奇。


    「和光同塵」下,龍氣法禁亦不加身。隻要不主動出手,不破去「和光同塵」,李朝陽便無須擔心道行消磨,可在城中自由出入。


    但是,當李朝陽保持「和光同塵」,步入南天城中誠友書店,卻愕然發現,南奕已死。


    一時之間,李朝陽隻覺荒謬。


    但心念一轉,李朝陽登時覺得,南奕絕不會如此輕易死去。


    即便鳳凰傳承靈境,五人隻能活二,已有宋忠、裴清雪得了傳承,李朝陽仍舊堅信,南奕絕對沒死。


    隻可惜,他卻是等不到那時候了。


    李朝陽運使「和光同塵」,是將自身存在感削至極限。而其代價,卻是“為道日益,為人日損”。


    不想徹底被人遺忘,成為無所不在卻又並不存在之人,李朝陽必須得在一日之內停下天賦,做些增加自身存在感之事。


    等不到南奕複活歸來的李朝陽,隻得滿是遺憾地離開誠友書店。


    但李朝陽決定了,他用來博取名望的下本,就跟風南奕,也把內功心法給加上。


    ————


    若覺劇情行文有欠缺打磨或潤色時,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哈。隻要言之有理,肯定會酌情潤色行文的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詭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行真知未曾更並收藏神詭異仙最新章節